|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在資本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與自營業務盈利能力增強的雙重驅動下,上半年券商自營業務迎來爆發式增長 。
今年上半年 ,75家數據可比券商自營業務凈收入為1302.51億元,同比增51.35%;增速超過50%的券商多達40家,占比53.33% ,其中14家券商收入翻倍。
頭部券商自營收入規模龐大,自營凈收入排名前十券商分別為中信證券(190.52億元)、國泰海通(93.52億元) 、銀河證券(73.99億元)、中金公司(72.52億元)、申萬宏源證券(66.59億元) 、華泰證券(66.30億元)、國信證券(58.15億元)、廣發證券(54.51億元) 、中信建投(46.01億元)、招商證券(41.24億元)。
自營收入激增逾五成
自營業務是券商營收第一貢獻力量,據中證協披露的150家券商2025年上半年度整體經營情況 ,上半年自營業務的營收占比為39.93%,高出貢獻度第二的經紀業務9.49個百分點,超出幅度達31.32%,經紀業務的營收貢獻度為30.44% 。
據未經審計財報 ,2025年上半年,150家券商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1002.42億元,同比增21.33% ,營收占比為39.93%。
若聚焦75家數據可比券商,其自營業務凈收入表現更為亮眼:62家正增長、13家負增長,正增長券商占比為82.67%。
這一數據從側面印證2025年上半年資本市場環境較去年同期實現根本性好轉 ,為券商自營業務提供了優質土壤 。
中信一騎絕塵、招商意外滑落
大多數頭部券商自營業務保持了高速增長,排名前十券商自營收入增長情況為中信證券(62.42%) 、國泰海通(89.58%)、銀河證券(50.24%)、中金公司(70.65%) 、申萬宏源證券(49.56%)、華泰證券(57.31%)、國信證券(65.09%) 、廣發證券(49.13%)、中信建投(31.32%)、招商證券(-13.25%)。
中信證券以190.52億元的自營收入遙遙領先,超過第2 、3名(國泰海通、銀河證券)收入之和 ,也是第10名招商證券的4.6倍,凸顯該巨頭在投研能力、資金規模和風險控制上的絕對優勢。2024年以來,中信證券持續加大權益投資 ,股票市場向好使得投資收益成為增長的絕對主力。
對于招商證券自營收入意外下滑,有觀點認為固收類投資收益下滑,拖累招商證券自營業務收入 。招商證券金融資產規模為3618億元,同比小幅下滑2.09%。
招商證券表示 ,下半年將持續提升對外部環境變化及市場波動應對能力,合理把握投資節奏,靈活調整投資規模 ,有效提升投資收益和穩定性。
頭部券商憑借資金規模和投資能力占據優勢地位,CR5(頭部5家集中度)為38.17%,自營收入規模最大者與最小者差距達770.49倍 。
14家券商自營收入翻倍
多達14家券商上半年自營凈收入接近或超過一倍以上 ,分別為中航證券(1120.53% 、扭虧)、長江證券(668.35%)、國聯民生(458.78%)、恒泰證券(406.73%) 、長城國瑞(286.07%)、華福證券(284.76%)、華西證券(245.07%) 、開源證券(188.16%)、中金財富(168.28%)、東海證券(160.71%) 、華寶證券(154.21%)、浙商證券(146.38%)、東莞證券(117.81%) 、江海證券(94.31%)。
中小券商彈性十足,增速排名前10的幾乎都是中小型券商,如中航證券、恒泰證券、華福證券 、開源證券等。
有分析認為 ,除了低基數效應外,上述券商大概率在衍生品投資、科創板跟投、股性較強的債券投資等領域布局精準,抓住了市場機遇 ,實現了超額收益 。
部分大中型券商亦表現優異,如東方證券(77.38%)、國金證券(71.49%) 、中金公司(70.65%)等,在較大體量上仍能保持高增長,相關券商投研實力和風控能力卓越性突出。
此外 ,受益于合并帶來的并表效應,部分券商自營收入實現較高增速,如國聯民生自營業務凈收入同比增458.78%。
有20家券商收入同比下滑 。其中 ,渤海證券(-56.57%)、中原證券(-57.18%)、湘財證券(-41.81%) 、中銀證券(-32.55%)、華創證券(-22.88%)等下滑幅度較大。
市場人士分析,券商自營收入同比下滑有四方面原因,一是投資策略失誤 ,權益投資節奏錯或重倉標的差;二是風險暴露,如信用債違約致虧損或減值;三是業務結構差異,側重方向性自營錯失非方向性機會;四是基數效應 ,去年同期業績好。
作為互聯網券商的代表,東方財富證券上半年自營收入13.24億元,同比下滑17.86% 。市場分析指出 ,這一差異與其“客戶流量為主”的業務模式及不同的資產配置結構有關,互聯網券商更側重低風險固收類資產,在權益市場向好的環境下,未能充分享受市場紅利。
賣方:自營轉型走向“適度彈性 ” ,加杠桿擴表成分化關鍵
市場分析認為,券商自營業務高增,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一是,市場環境的改善是券商自營收入集體“回血”的最根本原因;二是,投資策略轉向“去方向化” ,平滑收益曲線;三是,科創板、創業板跟投機制,為券商的另類投資子公司帶來了新的收益來源。
中信建投非銀研究認為 ,券商在其他權益投資方面的配置也在不斷增強,為自身帶來豐厚的回報。此外,不少券商通過互換便利加大對OCI賬戶的配置 。截至6月30日 ,42家上市券商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規模達5716.29億元,較年初增30.8%。
國泰海通非銀首席分析師劉欣琦發表研報稱,自營轉型的大背景下,券商主動權益的未來發展更趨向于從有限彈性走向適度彈性。雖然外部市場環境明顯改善 ,但短周期考核的機制約束仍在 、固收自營收入下滑約束權益敞口釋放,未來有投資意義上的高彈性標的仍將不多,其背后需要股東方(風險限額etc)、管理層(資產配置etc)、執行部門(商業模式&投資團隊)形成合力 。
興業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徐一洲發表研報指出 ,加杠桿擴表提升真實ROE將成為券商業績分化勝負手,并演化為板塊投資主線,看好低估值 、率先做大權益自營的券商的配置價值 ,分類評級新規落地也有望推動該邏輯向低估值且低配權益的大型券商擴散。
(文章來源:財聯社)
配資炒股網官網:正規的股票配資app有哪些-【風口研報】密集分紅與業績高增預期 券商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免息炒股配資:正規的股票配資公司-摩爾線程IPO只差臨門一腳 哪些上市公司參股或有合作?
炒股配資技巧:線上股票配資公司-市場突生變數!港股券商股短線走低 影響究竟有多大?
開戶配資炒股:北京正規的股票配資公司-線上線下控制權擬變更!機構上調18股盈利預測 最高暴增9倍
在線股票炒股配資門戶:股市杠桿公司-爆火!穩定幣“熱風”席卷 券商連開30場會議!
北京炒股配資:股票配資穿倉-中國神華啟動大規模資產重組 擬整合控股股東13家核心資產公司 構建一體化優勢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