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當地時間9月17日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結束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到4.00%至4.25%之間 。
這是美聯儲自2024年12月以來首次降息。會后公布的決議聲明中,美聯儲指出美國就業增長已放緩 、失業率略升 ,刪除了勞動力市場穩健的表述,降息的決定是“鑒于風險平衡已轉變 ”。
通過回溯過往半個世紀的美國經濟衰退期會看到,美聯儲在這些時期無一例外都采取了降息手段 。
從70年代的石油危機、80年代的儲貸危機、90年代的海灣戰爭,再到21世紀的互聯網泡沫危機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2020年的新冠大流行——每一次降息周期中 ,美聯儲在解決的都是美國的經濟問題。
這就是為何很多人會將降息視為“美國經濟出現困境的信號”。
不過,美聯儲的降息也不完全只在嚴重的經濟衰退時才會出現。
除了紓困式降息,美聯儲也會在預防潛在金融風險時做出較為溫和的降息行動 ,也就是預防式降息 。例如1995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為了解決潛在的衰退風險,美聯儲通過降息來刺激經濟 ,從而穩定了市場。
盡管美聯儲在歷史中已有多次降息,但此次較為特殊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在公開場合抨擊美聯儲及其主席杰羅姆·鮑威爾 ,要求他們對通脹采取更為寬松的立場,也就是降息。
自1951年《財政部—美聯儲協議》簽署,美聯儲擺脫美國財政部的直接控制 ,獲得了一定的獨立性,即該機構的貨幣政策決策如利率調整,無需獲得總統及國會批準,且資金收入可以在政府證券利息中獲得 ,無需國會批準預算 。
只是政治對美聯儲施加影響的嘗試從不停歇。“我在美聯儲工作了18年半,收到過無數要求降息的備忘錄、承諾和請求。”2018年,前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
在特朗普之前的美國總統 ,為了應對失業率上升問題,或是在大選前夕提高支持率,也常常會向美聯儲施壓 ,但多數溝通都發生在大眾視野之外。而特朗普則是第一個為了施壓美聯儲降息,而將其稱為“最大的敵人 ”,甚至正在用撤換美聯儲理事的手段來尋求對該機構控制的美國總統。
特朗普要降息 ,是出于經濟的考量嗎?
為什么特朗普如此希望美聯儲降息?據央視新聞報道,《財富》雜志解讀認為,特朗普希望降低利率 ,以“抵消”他的關稅政策所帶來的通脹問題 。還有觀點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令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劇,他似乎希望把責任推到鮑威爾身上。
2018年,特朗普作為總統批評美聯儲貨幣政策 ,但他并不在意自己打破了美國總統應該(在明面上)不插手貨幣政策的慣例:“我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公民對此發表意見,所以有人可能會說你作為總統不應該這樣,但是我并不在乎 ,因為我的觀點沒變過。我不喜歡經濟增長時利率也在上升 。”
澎湃新聞梳理了過去10年,特朗普從政以來針對美聯儲的公開發言后發現,盡管特朗普的“不喜歡利率上升”的觀點確實從沒有變過 ,但他覺得美聯儲是否應該降息,則取決于他是不是美國總統。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杰弗里·弗蘭克爾(Jeffrey Frankel)等人則進行了一項更嚴謹的研究,他們收集了從2013年1月到2025年6月間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等平臺145次公開評論美聯儲政策的記錄。
為了探究特朗普施壓美聯儲降息的真實動機,弗蘭克爾等人運用統計回歸模型,分析了失業率、通貨膨脹率 、聯邦基金利率水平 ,以及特朗普是否“在任 ”這一變量對其政策立場的影響。
結果顯示,前三個宏觀經濟變量在統計上均不顯著,而“在任”這一因素在統計上卻高度顯著,能夠解釋特朗普要求降息或加息立場中76%的變化 。
弗蘭克爾對此總結說:在特朗普的世界里 ,“沒有泰勒規則或類似的東西……只要他當政,就會要求更寬松的貨幣政策。”
利率下調25個基點,特朗普滿意嗎?
對于美聯儲此次的降息 ,特朗普在9月14日就通過社交媒體搶先“通告 ”:預計美聯儲本周將“大幅降息(Big Cut)”。但本次下調至4.00%的利率,并不符合他的期待 。
本次投票的12名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委員中,有11人都支持降息25個基點 ,只有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認為應該降息50個基點,他是白宮經濟顧問、特朗普的親密盟友,本周稍早剛剛獲得FOMC 委員的任命。
今年7月 ,特朗普曾表示美聯儲應把基準利率從當前4.25%至4.5%的目標區間下調至1%,以降低聯邦政府借貸成本。
1%的利率意味著什么?在本世紀美聯儲將基準利率調至1%以下時,美國乃至全球在遭遇嚴重危機 ,美國的失業率達到甚至超過了6% 。
例如最近一次發生在2020年,隨著新冠疫情在美國暴發,美聯儲迅速降息以支持經濟活動,到當年的3月15日 ,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已下調到了0%至0.25%之間。
而且低息并非萬能藥,使用不當甚至還會有害。
1971年,美國失業率達6.1% ,時任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為爭取連任,向時任美聯儲主席阿瑟·伯恩斯頻繁施壓,要求美聯儲降息、增發貨幣 。白宮內部錄音記錄顯示 ,伯恩斯未能抵抗住尼克松的壓力,同一年,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從年初的5.0%迅速下降到了3.5%。
隨之而來的就是惡性通脹。美聯儲降息2年后 ,美國通脹率達到8.8%,1974年更是達到了12.3%,同時失業率也在持續攀升 ,美國進入大滯脹時代 。
在此次會后的新聞發布會上,鮑威爾表示將堅定致力于美聯儲的獨立性,除了抗通脹和穩就業的“雙重使命”,沒有考慮以其他方式納入“第三使命 ”。他提到 ,雖然關稅對通脹的影響一般是一次性的,但也可能會更持久,而美聯儲的責任就是確保一次性的物價上漲不會演變成持續的通脹問題。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