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物流人形機器人在這一輪產業落地中,有望承擔起“率先量產”的角色。在剛結束的第25屆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CeMAT ASIA 2025)上 ,多家上市公司爭相發布新品、“解鎖 ”人形機器人更多應用場景,為具身智能發展標注新坐標 。
從現場展示來看,各款物流人形機器人作業能力的展示基本圍繞物料搬運和揀選 ,而泛化能力并未得到展現。不過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今年下半年以來,相繼有頭部大廠與合作伙伴簽訂了大額訂單。盡管多數訂單仍以框架協議形式落地 ,但這一趨勢已清晰釋放出行業從“技術驗證”向“場景規模化”跨越的關鍵信號 。
業內認為,物流人形機器人正處在“商業化爆發的前夜 ”,雖然大規模應用尚需時日 ,但物流場景所展現出的潛力和明確的商業化路徑,已經讓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和展臺,一步步走向了真實的倉庫和工廠。預計未來3-5年 ,人形機器人有望進入“產業兌現期”。
未來3-5年,或比叉車使用更廣泛
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此次展會有近10家企業對外展示了人形機器人產品 。其中,杭叉集團(603298.SH)首次發布杭叉X1系列物流人形機器人 ,井松智能(688251.SH)也推出了旗下第一款人形機器人。不同于杭叉X1的AMR底盤,井松智能的機器人下肢采用雙足輪式,但在現場并未進行任何動態展示。
除此之外 ,北自科技(603082.SH)、仙工智能 、海康機器人、蘭劍智能、優必選(09880.HK)與天奇股份(002009.SZ)的合資企業優奇 、林德等均展示了各自最新研發的具身機器人 。據悉,這些人形機器人有的是由企業自主研發,有的則是通過外部采購 ,再集成到企業自己的解決方案中。
杭叉集團具身智能項目負責人陶熠昆對財聯社記者介紹,杭叉X1系列是一款能夠用于通用的搬運場景的輪式機器人,應用場景聚焦于原箱和料箱的搬運和拆垛、碼垛作業 ,后續將擴展到拆包、揀選等一些環節。未來公司將自主研發雙足和輪足式的人形機器人,并擇機從物流領域向生產領域的人形機器人延伸 。
財聯社記者獲悉,目前杭叉集團的人形機器人尚處于樣機的小批量試點階段 ,公司預計在2026年將形成一定規模的銷售,未來3-5年,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比叉車使用更廣泛的大熱單品。
“我們計劃在兩年之內讓機器人成本下降60%-70%。隨著整個產業的發展和放量,零部件的成本將會大幅下降 ,預計兩年內,物流人形機器人有望降至讓客戶在1-2年內回本的價格區間。”陶熠昆說 。
有機構分析認為,從經濟性來看 ,在2年收回成本的假設下,泛人形機器人的投入產出比與分揀工人已經持平。今年下半年泛人形機器人在物流場景會逐步從demo場景轉向交付客戶試用,等客戶驗證后明年有望迎來爆發增長。同時海外由于人工成本更高昂 ,將會是物流場景落地的首選 。
新戰略移動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發布的《具身智能復合移動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 (2025版)》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復合機器人市場銷售數量超1500 臺 ,接近2024年全年銷售數量,銷售金額近10億元。這其中,約有30%的銷售訂單來自于海外市場。
該藍皮書預計 ,2025年中國具身智能復合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億;到2030年,其在工業及倉儲物流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人民幣 。未來來自海外市場的訂單比例將不斷擴大。
輪式人形機器人迎來“新品爆發期 ”
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人形機器人為何能在物流行業率先實現商業化落地?
機器人產業鏈人士向財聯社記者分析表示,這主要是因為物流領域所面臨的勞動力短缺 、效率瓶頸以及對柔性化的迫切需求 ,與當前具身智能技術的成熟度形成了良好的契合。人形機器人當前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核心是填補傳統自動化設備在柔性和適應性方面的空白 。
中信建投8月發布研報稱,為實現物流分揀作業 ,泛人形機器人(非完全人形)需要具備多模態感知和端到端大模型能力。當前硬件端泛人形機器人已經達到物流場景商業化的門檻。降本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人形機器人整機成本可能在8萬人民幣左右甚至更低 。
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CMR)秘書長李進科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復合機器人在工業制造和倉儲物流領域 ,因其“手腳眼腦”協同的能力(移動平臺+機械臂+感知系統+智能決策),成為了提升自動化水平、實現柔性生產的關鍵角色。
“從產品形態來看,輪式底盤+機械臂類型的復合機器人仍舊是工業及倉儲物流領域應用的主要類型 ,輪式底盤+人形半身的復合機器人開始在工業及倉儲物流場景有一定試點應用,但目前還未實現規模化落地。” 李進科說。
據新戰略移動機器人產業研究所不完全統計,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具身智能復合機器人賽道迎來“新品爆發期 ”——各企業累計推出超55款產品 ,其中形態分化尤為顯著:輪式底盤+人形半身組合產品達45款,占比超過80% 。
按照陶熠昆的說法,杭叉物流人形機器人具備了輪式的高效移動和人形的靈巧操作兩個特點,其雙臂擁有14個自由度 ,在更加的靈活同時也有著更大的作業空間,作業范圍可以適應多種不同的工種。和傳統的AGV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
在李進科看來 ,輪式底盤+人形半身的復合機器人未來將向“認知交互”升級,重點突破“意圖理解+主動服務”,即在工業場景中機器人可通過觀察工人操作 ,主動預判需求并提前準備對應工具;在倉儲場景中,可根據訂單優先級自動調整揀選順序,實現“無需指令的預判式服務 ” 。
“過去50年 ,業內一直在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如何讓兩條腿的機器人能夠穩定行走,而具身智能移動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云深處將在具身智能移動方面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場景,然后在這個場景中去采集相應的數據 ,做一些小模型的訓練。”在“智能體·新生態”杭叉集團具身智能產業技術創新論壇現場,云深處(DEEP Robotics)創始人兼CEO朱秋國對財聯社記者如是說 。
頻獲大筆訂單,加速布局物流行業
財聯社記者梳理發現,當前全球多家具身智能公司正加速布局物流行業。今年上半年 ,Figure AI憑借其創新的Helix系統,將人形機器人從汽車制造領域擴展至物流行業,推動機器人在勞動力市場中的應用。
下半年開始 ,國內人形機器人賽道捷報頻傳,智元機器人、智平方 、星塵智能等多家具身機器人企業頻獲大筆訂單 。
智元機器人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顯示:8-10月,公司接連斬獲了兩筆大訂單 ,第一筆為與富臨精工(300432.SZ)近百臺遠征A2-W采購協議,金額為數千萬元;第二筆為龍旗科技(603341.SH)下達的數億元金額智元精靈G2機器人框架訂單。據悉,智元機器人瞄準的落地八大核心場景包括工業智造、物流分揀等。
星塵智能與仙工智能也在今年9月達成人形機器人千臺級訂單戰略合作 ,雙方將在未來兩年內推動上千臺AI機器人在工業、制造 、倉儲、物流等場景大規模、分階段部署 。
與此同時,惠科股份全資子公司深圳慧智物聯與智平方達成全面戰略合作,未來三年內 ,惠科全球生產基地將累計部署超過1000臺具身智能機器人,覆蓋從倉儲物流、上下物料 、零部件裝配到質檢測試等全流程。
今年2月,海晨股份(300873.SZ)成立機器人行業應用研究院,并與樂聚機器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9月 ,雙方再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成立合資公司,聚焦工業物流場景 ,啟動首款人形機器人“賽聯Aura”的研發工作。
京東物流10月24日宣布:未來5年要采購300萬臺機器人、100萬臺無人車和10萬架無人機,全面投入物流供應鏈全鏈路場景,進一步鞏固其在智能物流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此外 ,京東集團也投資了多家具身智能初創公司,強化其供應鏈物流場景的機器人能力 。
電商巨頭在智能物流領域的持續加碼,讓市場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最新行業數據顯示 ,2025年中國智慧物流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2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5%。
股票配資平臺官方版:炒股咋加杠桿-【風口研報】人形機器人迎關鍵發展階段 國內外產業趨勢持續強化
股票配資賬戶怎么開:如何獲得杠桿炒股資金-馬斯克最新表態!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爆發
線下股票配資:專業配資論壇-科技部:正在推動人形機器人在汽車制造、物流搬運、電力巡檢等場景加速落地應用
配資專業證券配資門戶:正規股票配資官網-馬斯克回應特斯拉Optimus人形機器人拿下1萬臺訂單:假的!
股票配資鏈接:配資之家網首頁-人形機器人爆火!多家A股公司簽下訂單!
牛股配資網登錄入口官網:專業股票配資知識論壇-特斯拉Optimus引爆板塊行情 人形機器人量產前夜已至?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