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當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5月初對投資者表示“未來在美國銷售的iPhone將主要由印度制造”時,這一表態引發了不小的轟動。在“加州設計 ,中國制造 ”的全球分工格局已持續二十多年的背景下,如果iPhone主產地從中國變為印度,那仿佛意味著經濟全球化正在發生前所未見的板塊漂移 ,足以產生地動山搖的后果 。
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變化確實正在發生。蘋果正在穩步擴大其在印度的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其主要供應商富士康也正在全印多地投建大型生產園區。數據顯示 ,2024年3月到2025年3月,在印組裝的iPhone總價值已達220億美元,同比激增近60% ,占全球產量的20% 。
然而,僅有“動作”并不等于“變革”。
蘋果在印度的布局,目前還很難稱之為其產業核心動力源的轉移,而更像一種謹慎的多元化策略 ,這可以被視為具有保險性質的“產業備份 ”,而非真正的替代。如果消費者撕掉那些貼著“印度制造”標簽的iPhone包裝,他們仍會發現滿滿的中國印記——零部件 、供應商、制造工藝全部都來自中國 。
盡管印度近年來在提升制造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 ,但距離真正替代中國在iPhone制造體系中的地位,依然相去甚遠。關鍵問題不在于印度缺乏雄心,而在于缺乏完善的產業生態。
蘋果與中國的關系 ,從來不是簡單的離岸外包關系,更是一種深度“共建共生”的互動過程 。過去二十年,蘋果不僅接入了中國的制造體系 ,并深度參與了這一系統的構建,同時也被這一系統所塑造和影響。
曾長期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科技記者的帕特里克·麥吉(Patrick McGee)在其有關蘋果公司的新書中提到,蘋果投入巨大 ,推動在華培訓工人、引入先進工藝,并搭建產線 、培育供應鏈。為了滿足產品設計的極致要求,比如鋁制外殼的精密著色、塑料透明度的無瑕,蘋果曾專門派遣工程師團隊赴華培訓工人。他指出 ,自2008年以來,蘋果已在中國培訓超過2800萬人次的工人,累計投入數百億美元 。
與此同時 ,中方的配合和協助也使蘋果頗為滿意,愿意不斷追加投入。例如,蘋果需要新設備時 ,中國供應商無需通知即可連夜完成更換。這就是為什么蘋果可以與比亞迪、立訊精密 、歌爾股份、聞泰科技等中國本土龍頭企業形成了高度緊密的合作網絡 。
“中國果鏈 ”是一個高度整合、反應極快 、執行力強的制造生態系統。這一體系,是中國制造業體系在和蘋果合作中逐步打造并不斷迭代完善而成的,目前尚無其他國家能夠復制。
印度正在努力追趕 ,但到目前為止,其所扮演的角色,仍是“最后擰緊螺絲”的終端組裝者 ,還沒有觸及價值鏈的核心環節 。幾乎所有用于印產iPhone的關鍵零部件——芯片、傳感器、顯示屏、攝像頭等,仍然來自中國或中資企業的供應商。如果中國發生供給波動,無論是由于貿易戰 、地緣政治摩擦,還是其他類型的突發事件 ,印度都注定難以頂上這一空缺。顯然,印度當前還不具備相應的產能、規模與速度 。
更深層的問題,并不僅僅是生產線的問題 ,而是印度所面臨的結構性挑戰:首先,印度企業規模偏小,缺乏資本支撐。 相較于中國的制造企業 ,印度多數本土廠商規模較小,資金實力有限,缺乏必要的規模經濟 ,生產效率較低,質量控制和垂直整合能力也尚未達到蘋果的標準。
其次,內需市場有限 ,難以支撐全鏈條布局 。與中國龐大的本地電子消費市場不同,印度電子產品本土需求規模有限,同時也缺乏出口競爭力,缺乏形成“制造—消費—再投資”正循環的能力。這使得全球供應商對在印深度落地缺乏足夠動力 ,大多數僅關注完成最終組裝任務。
第三,產業配套生態不成熟。印度尚不具備中國式密集的模具制造商、零部件供應商與物流體系 。盡管莫迪政府已推出了若干激勵政策,推動基礎設施建設 ,但距離形成成熟的產業集群仍有較長距離。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印度就沒有出位的機會。歷史上,日本 、韓國乃至中國 ,都是從引進外資企業起步,逐步形成本土產業能力,并最終發展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生態 。如果印度愿意在這一條道路上耐心耕耘、持續投入 ,它也有可能在未來建立自己的“制造奇跡 ”。但這需要的不僅是政策與決心,更是時間。
對蘋果來說,全球布局的多元化已成剛需 。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戰以及新一輪“25%關稅”言論 ,再次提醒蘋果:單一依賴中國制造體系的風險正在加劇。因此,蘋果選擇了它最擅長的平衡策略。
它在印度投資、在越南開設新產線 、從臺積電美國工廠采購芯片,塑造出“去風險”的姿態 。但現實是,絕大部分iPhone的生產仍深度依賴中國的供應能力、組織協調力和制造文化。
在這種背景下 ,印度不是取代中國,而是對其形成一定“補充”作用——為蘋果提供談判籌碼、后備產能,以及面向公眾發出“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 ”的信號。
印度能否成為全球制造業的重要支柱 ,仍有待時間驗證 。它擁有年輕的勞動力 、積極的政策環境和一批積極進取、渴望成功的工程師。但要真正成為蘋果產業鏈的核心,印度需要的不僅是投資和外資,更要培育出自主可控、精密高效的本土制造生態。
如今的iPhone供應鏈 ,是一個經過數十年沉淀所打造的復雜系統,承載著信任 、反饋與極致工藝的積累。要復制這樣的體系,不是雄心所能決定的 ,而是取決于制度、效率、資本與文化的長期合力 。
眼下,哪怕iPhone包裝盒上寫著“印度制造”,但這款全球最具標志性的消費品 ,其“靈魂”依然還在中國。
(毛克疾,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股票配資知識:武漢股票配資公司-東方證券副總裁陳剛:中國資產重估的三大敘事仍在演繹
股票配資知識網推薦:正規在線配資公司-重要信號!高盛:維持A股超配 國際資本加倉中國科技股
哪里可以配資炒股:股票配資平臺推薦-中國銀河證券:AI應用持續推進 游戲行業有望保持高景氣度
股票配資知識網推薦:長沙配資平臺-為6000萬業績補償款套現4.6億 優刻得兩位創始人要“離場”?
股票配資知識網推薦:山西股票配資平臺-谷歌躲過一劫!美國法院裁定無需剝離Chrome瀏覽器 但要分享搜索數據
線上股票配資開戶:網上購買股票怎么開戶-印度時隔五年恢復向中國公民發放旅游簽證 外交部:符合各方共同利益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