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滬指站穩4000點 ,火熱的行情之下,百億私募寧泉資產卻宣布了“封盤”。
10月29日,寧泉資產公告稱 ,根據公司投資管理運作需要,決定自10月30日起,暫停接受旗下所有基金的新投資者首次申購申請 ,存量投資者追加申購不受影響 。
寧泉資產為投資大佬楊東創立,楊東此前曾任興全基金總經理,2018年選擇“奔私 ” ,曾在市場關鍵節點做出精準預測,被稱為“業界良心”,比如他曾經在2015年股市高位5000點時,公開高喊風險 ,勸大家謹慎買基金;也曾在2021年提示新能源估值過高風險。
此次寧泉“封盤”,立刻被市場捕捉到,是規模太大?畢竟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管理規模已經突破400億元 ,“規模是業績的敵人 ”畢竟已經成為共識;還是出于對市場審慎判斷的考慮?
百億私募突然“封盤”
寧泉資產此次封盤,根據公告,10月29日之前已持有原基金的存量投資者可追加申購 ,暫停接受新投資者的申購申請(不含已預約或在途資金)。
這意味著,一是封盤范圍大,涵蓋了公司所有產品 ,對所有新投資者“關門謝客”;二是沒有任何過渡期,自公告之日起,就暫停接受新投資者的申購 。并且重新放開申購沒有時間表 ,公司表示,后續旗下基金恢復申購的日期以公告為準。
對于寧泉資產突然的封盤,有市場觀點認為,是規模太大之后 ,公司從管理角度出發作出選擇。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寧泉資產管理規模突破400億元 ,隨后也有450億元的說法 。在接下來半年多的時間里,市場行情火熱,公司管理資產應該也有了不少的提升。
為何選擇拒絕“新錢 ”?基金觀察人士“表舅是養基大戶”分析指出 ,對于主動權益私募基金公司而言,400億元的規模已經很大了,對私募而言 ,既收管理費,又收超額業績,在市場上行期 ,超額對公司的回報,遠大于管理費。而規模往往是業績最大的敵人,因此,主動放棄一些規模 ,對管理人來說,不一定是“虧本買賣” 。
楊東4月罕見發言:樂觀看待權益機會,強調估值紀律
楊東為人低調 ,鮮有露面,最近一次出席公開活動是每年參加老東家的投資人峰會。在今年4月底,楊東闡述了他對權益市場的看法。
楊東在4月底表示 ,當下的可投資產中,股票投資是較好的選擇。目前投資中國股市,會比存款、國債 、銀行理財等資產的回報更好 。
在投資方向上 ,他尤為看好內需主線,尤為關注提振內需、政策發力等方向來尋找標的,回避低端、產能過剩的出口企業。
楊東把價值投資方法論比喻為“種田式投資 ” , “良田”具有幾個鮮明特征:高分紅提供穩定現金流;經營穩固確保業務可持續性;商業模式清晰良好則降低了判斷難度。那些高分紅 、經營穩固、商業模式清晰量化的公司,就是“良田” 。
對于構建安全邊際上,楊東給出三條建議:待在自己的能力圈、太貴的不要買,學會利用衍生品工具。在估值紀律上 ,他直言:“太貴的不買,或者等待機會,等到夠便宜了再買”。
今年私募主動封盤并非罕見事
市場對寧泉資產封盤保持較高的關注 ,主要是楊東作為行業大佬,多次精準提示風險,在投資者眼中 ,此次封盤是否是大佬發出的謹慎信號?
早在2007年大盤在6000點高位時,楊東以公開信的形式提示市場的潛在風險,還勸基民贖回基金;2015年 ,股市再次行至5000點,他公開喊話提示風險,并勸投資者謹慎買基金;接著到了2021年初 ,他有重點提示了新能源估值過高的風險 。三次提示風險,隨后市場的走勢也印證了他的判斷。
對于此次寧泉資產的風險,背后是否有投資大佬的風險警示?也有觀察人士認為,無需過度解讀 ,從私募管理規模來看,400億以上的規模的確已經不小,基金公司主動控制規模以符合自身的管理半徑在情理之中。
此外 ,隨著管理規模的增加,今年以來也有多家主觀 、量化私募基金宣布封盤 。
今年5月底,百億私募睿郡資產宣布 ,董承非所管產品宣布“封盤 ”,6月8日起不再接受新資金申購。公司稱此次封盤是本著業績優先、適度控制規模的原則。
6月中旬,百億量化私募衍復投資公告稱 ,基于公司業務發展的戰略規劃以及對投資者利益的綜合考量,公司計劃7月1日起關閉所有中證500、中證1000 、萬得小市值概念指數增強產品的新客戶申購,已持有投資者追加不受影響 。
除了私募 ,公募也在今年掀起了一股“限購潮”, 無論是主動權益基金,還是債券型基金,亦或是QDII基金 ,都有不少績優產品在近期發布暫停大額申購的公告,甚至有QDII產品直接“封盤”,暫停一切買入操作。
滬指站穩4000點后市研判:A股有望走出慢牛
10月29日 ,滬指連續三個交易日上攻后,終于在收盤站穩4000點,對于時隔10年再次收于4000點以上 ,市場是否迎來分歧?后市研判就變得格外重要。
中歐基金表示,市場前期調整時,部分資金選擇等待盈利修復 ,但在科技轉型的過程中,由于指數行業權重的持續轉變,歷史相對估值的參考意義下降 ,如電子等行業在內的盈利增長持續帶動科技領域的估值上修。因此,估值分化加劇的現象可能將在國內市場持續,指數的下行空間相對可控 。
“短期市場仍受制于地緣風險的變化,但考慮到美聯儲10月降息預期的確定性 ,調整較充分的港股短期修復斜率可能更大。 ”中歐基金建議關注科技細分龍頭。此外,考慮到“十五五”規劃建議中對安全韌性的描述(自主可控的投資加碼)、新興產業的商業化(商業航天衛星6G低空機器人)和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創新空間有望對市場形成積極影響 。建議同步增加對中美兩國自主可控題材的關注度,在國內資產中加大對軍貿、半導體國產替代、AI基建 、商業航天與6G基建等題材的關注。
金信基金表示 ,站在4000點關口回望,A股的上漲絕非偶然。經濟復蘇筑牢基本面,政策加碼注入“強心劑” ,中美關系緩和打開外部空間,而科技板塊則成為牽引市場上行的核心引擎 。
“短期看,指數沖關可能伴隨震蕩 ,但4000點的突破已具備扎實基礎;長期看,科技產業的突破、經濟結構的優化,將支撐A股走出更可持續的慢牛。 ”金信基金進一步指出 ,對投資者而言,不必糾結于短期點位,不妨沿著“自主可控+產業趨勢”主線布局,半導體設備與材料、AI算力與應用 、高端制造中的工業母機、新能源領域的儲能、鋰電等方向 ,既受益于國家戰略,又具備業績彈性。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