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光伏行業正翹首以盼史上最大規模的重組方案落地 。財聯社記者今日從消息人士處獲悉 ,備受關注的多晶硅重組“聯合體”平臺正在籌劃中,收購方案具體細節仍在商討。據悉,目前正在籌劃中的“聯合體 ”計劃成立700億元左右規模的基金 ,采用百億資金撬動700億元的“承債式”收購。
自今年5月首次傳出“收儲”消息以來,硅料行業的聯合“收儲 ”方案已籌備醞釀近半年,但至今尚未有官方披露實質性進展 。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 ,盡管具體方案仍未官宣,但這輪由光伏產業鏈上游主導的產能整合還是間接達成了最初的目標,多晶硅價格較7月低點反彈超50% ,通威股份(600438.SH)、協鑫科技(03800.HK) 、大全能源(688303.SH)等頭部企業三季度業績顯著改善,成為光伏主材產業鏈中首個出現盈利拐點的環節。
四季度是傳統裝機旺季,但也存在需求進一步減弱的預期,產業鏈價格能否維穩還存在不確定性。業內人士認為 ,這場由上游發起的供給側改革能否持續,不僅關系到多晶硅企業自身的盈利修復,也決定著整個光伏產業鏈能否走出“全鏈條虧損”的泥潭 。
“收儲”方案尚未披露實際進展
近期 ,多個市場信源稱,多晶硅行業并購重組方案“呼之欲出 ”。據微信公眾號“能源一號”消息,11家多晶硅企業實控人于10月31日在上海開會 ,進一步商討收儲方案的具體細節。
該消息隨后得到側面證實 。當日晚間,多個光伏行業群中流傳一張合照,照片中人物包括通威股份董事長劉漢元、協鑫科技董事長朱共山 ,大全能源、東方希望 、紅獅、麗豪、南玻新能源 、晶諾等硅料廠商代表,以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和投資人士等。
財聯社記者向部分企業求證上述照片的真實性,有企業人士表示 ,確實有相關會議,且是老板本人親自參加,內容嚴格保密。
此次重組方案商討已經歷時半年,官方至今尚未披露進展。一位業內人士在與財聯社記者交流時表示 ,客觀來看,聯合收儲在操作層面上有非常多的挑戰,最終能否落地、以何種形式落地 ,都有極大不確定性 。
今年5月,首次有廠商提出對存量硅料產能、存貨進行類似于“收儲”的計劃,以這種方式來實現產能的整合。6月的SNEC期間 ,該消息得到進一步證實,協鑫科技聯席CEO蘭天石在與財聯社等媒體交流時透露,行業龍頭企業正在牽頭 ,采用“直接出資+債務 ”的模式。
據悉,在當時構想中,該方案為成立一家由專業管理人員運營的公司 ,通過收購實現產能出清和產出可控,再通過利潤償付負債,進而推動行業產能的有序退出 。“未來可能通過股權,或者通過LP等形式 ,參與方真金白銀投錢 、還錢。”蘭天石表示。
此后,關于硅料并購重組的消息頗多 。7月29日,有行業媒體稱 ,在相關部門的組織下,17家多晶硅企業齊聚北京,進行了為期一天的會議。該消息透露收儲方案為:由11家多晶硅企業聯合成立一家合資公司 ,以承債方式收購另外6家企業產能,涉及總產能可能達70萬噸。不過,該消息最終未得到證實 。
相比于初期的“6+N”方案(即六家硅料龍頭聯合對其余硅料二三線廠商發起收購) ,該方案中,收購方企業數量增加至11家。業內分析認為,硅料價格觸底反彈 ,利潤轉好,原先被收購方從行業退出的意愿減弱。
事實上,早在今年6月流傳的一份計劃表中就顯示,“收儲”計劃于9月底完成整合 。但由于實際難度遠超預期 ,變數復雜,企業僵持等原因,方案不時陷入停滯。
多晶硅為何能實現“反內卷 ”
盡管收儲方案遲遲未浮出水面 ,但從硅料價格走勢和企業經營情況看,這起尚未完成的光伏行業史上“最大規模重組”已經取得了成效。有業內人士評價稱,(多晶硅)收儲平臺和方案的細節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已經達到了最初的目標,避免行業陷入持續的系統性虧損中。
從上市公司財報來看,多晶硅已經成為光伏主材環節率先出現業績拐點信號的環節:協鑫科技光伏材料業務2025年第三季度扭虧為盈 ,錄得利潤約9.6億元;大全能源Q3凈利潤7347.90萬元,同比扭虧;通威股份Q3凈利潤-3.15億元,是公司自2023年四季度陷入虧損以來 ,單季度虧損最少的一次,環比減虧86.68% 。
價格回升是硅料企業業績好轉的直接原因。在推動供給側結構調整和嚴控“低于成本價銷售”等因素下,N型復投料成交均價從7月初的3.47萬元/噸一路走高,9月下旬成交均價已達到5.32萬元/噸 ,區間漲幅達53.3%;協鑫科技顆粒硅外部含稅平均售價為42.12元/公斤,較第二季度的32.93元/公斤顯著上升。
目前,硅料環節價格總體呈現維穩態勢 。硅業分會在本周報告中指出 ,當前多晶硅市場供需基本面依然偏弱,較高的行業庫存及終端需求疲軟制約了價格上行空間。預計短期內,市場將在減產落實與政策預期的共同作用下 ,繼續維持弱勢平穩運行。
對于四季度的經營情況,有硅料廠商人士表示,行業復蘇能否持續 ,將主要取決于各家企業對“自律減產 ”承諾的執行力度,以及對開工率的控制情況 。
從市場格局看,由于集中度較高 ,多晶硅環節在晶硅主材產業鏈一直具備較強的話語權。此輪光伏行業整體虧損始于2023年四季度,而多晶硅的虧損則從2024年二季度開始,價格持續下行,逼近成本線。
而硅料也是最早嘗試聯合“自律”的環節 。2024年5月 ,當時19家多晶硅廠商于四川樂山商定6月份起降到50%以下負荷。但業內人士稱,由于一些企業沒有及時響應,致使全行業庫存仍然積壓超30萬噸 ,價格持續低于現金成本線。
經過約一年的調整后,硅料廠商在持續的現金成本壓力下,開始推動聯合并購重組計劃 。據業內人士稱 ,盡管被收購企業訴求各異,但均認同“停止內耗”的原則,愿意配合:漲價則跟漲 ,收購則接受。
“關鍵是頭部企業坐一塊商量。行業走勢一定掌握在少數幾家企業手里,他們能為共同的利益站在一起,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 。
產業鏈上下游業績再分化
與光伏上游提前看到“春光”不同 ,中下游的電池組件環節仍在持續承壓。據上市公司財報,四家第一梯隊組件廠連續多個季度虧損,今年Q3,隆基綠能(606012.SH)虧損8.34億元 ,晶科能源(688223.SH)虧損10.12億元,天合光能(688599.SH)虧損12.83億元;晶澳科技(002459.SZ)Q3虧損9.73億元,是四家企業中唯一環比增虧的企業。
雖然一體化組件企業均宣稱實現同比或環比虧損收窄 ,但數十億元的虧損依然考驗企業持續經營,光伏產業鏈上下游再次出現明顯的業績分化 。
三季報披露后,一家電池組件企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三季度上游漲價漲得比較快,傳導到下游還需要時間,所以組件企業這個階段(三季度)經營壓力更大。四季度是傳統旺季 ,且央國企很多集中式的招標中高效組件標段規模越來越大,所以對未來比較有信心。另一家組件企業人士也表示,預計Q4經營情況會略好于Q3 。
電池組件企業要實現盈利改善 ,核心依然是產品價格回暖。組件企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以目前上游硅料和硅片的價格作為成本測算,組件的價格需要上漲至0.8元/W才能實現盈利。
另一家組件企業人士在與財聯社記者交流時表示,行業最終的目的是要實現“全鏈條不虧”:通過降量保價 ,每個環節以銷定產、去庫存,形成良性循環,這需要長期堅持 。
據企業人士反饋 ,下游企業其實希望多晶硅先突破“內卷 ”。作為產業鏈最上游且集中度較高的環節,硅料價格與產能的協同機制若能建立,將為中下游環節提供一個可借鑒的樣本。
但下游電池組件環節由于參與主體眾多 ,效仿上游進行聯合并購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在上游價格企穩回暖后,電池組件環節“反內卷”的核心 ,或將落到“不得低于成本價銷售”,嚴格遵守行業底線要求,將成為防止行業陷入惡性循環的關鍵防線。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 ,組件價格企穩回升的核心是不要競相降價虧本搶單。即使市場僅有10GW的需求,就以合理的價格供應10GW的組件。當行業競爭的核心從“價格 ”徹底轉向“價值”時,組件企業才能走出虧損泥潭,實現可持續發展 。
股票配資公司開戶網站:正規的股票杠桿公司-“特朗普關稅”為何沒有大幅推高美國通脹?一文讀懂
在線配資開戶網站:正規股票配資網址-近30股創歷史新高!萬億市值龍頭也在列 部分權重悄然發力 這些已跑贏北證50
股票在線開戶正規平臺:靠譜的前十大配資炒股公司-電力設備成“香餑餑”!資金火力直逼3年前 目前估值處于什么位置?
股票配資公司排行:配資炒股官網開戶-多晶硅整合“小作文”又出新版本?市場情緒助推硅料價格不斷上漲
實力配資平臺:正規在線炒股配資知識門戶-多晶硅價格反彈 卻遭分析師潑冷水 為什么說漲勢可能只維持一兩周?
正規配資開戶:股票配資公司開戶網站-藍佛安:財政部門將做好政策儲備 主動靠前發力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