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7月的第一個周日,王思(化名)像往常一樣打開奶茶店的外賣接單系統 ,小票機如失控一般,不斷吐出訂單,不到10分鐘 ,就堆成一座“紙山” 。當天,她所在的門店出了1339杯奶茶,全部店員都加班到晚上12點。
這是過去兩周外賣大戰中的一幕。紅星資本局觀察到 ,外賣大戰持續膠著,消費者享受到“0元購 ”“滿18-18元”狂歡,騎手們迎來爆單時刻日入上千元,美團 、餓了么和京東不斷拋出創新高的“戰績” 。
看起來 ,這似乎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但紅星資本局調查發現,有茶飲原料供應商被倒逼降價最高10%,高管坦言只能以量換利潤 ,被迫卷入這場“大戰 ”;還有奶茶品牌加盟商擔憂,利潤高的堂食訂單被外賣吸走,消費者習慣改變后 ,線下商家利潤會不會進一步被線上擠壓?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已有多家行業協會先后發聲,呼吁外賣平臺停止“內卷式”補貼。而平臺方也并不輕松 。有平臺的相關負責人就多次提及當下訂單量泡沫泛濫的現象 ,呼吁恢復理性,并直言,“卷沒意義 ,對行業是傷害”。
7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約談餓了么、美團、京東三家平臺企業,要求相關平臺企業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規定,嚴格落實主體責任 ,進一步規范促銷行為,理性參與競爭,共同構建消費者 、商家、外賣騎手和平臺企業等多方共贏的良好生態 ,促進餐飲服務行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外賣大戰茶飲品牌爆單
加盟商卻高興不起來
外賣平臺的“戰火 ”從年初燒到了年中,并且還有愈演愈烈的勢頭。但頭部茶飲品牌加盟商劉星(化名)卻高興不起來 。
外賣大戰早期,劉星與人合伙加盟的20多家奶茶店營業額暴漲 ,數字的增長讓他感到興奮,但現在他更多是擔憂。
“你今天參加(平臺補貼)活動,業績就起飛 ,如果不參加,業績就會打5折甚至更多”,除了補貼一停業績下滑 ,讓劉星更焦慮的是,競爭對手(其他茶飲品牌)一直在場,自己不得不加入這場戰火。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由京東掀起的外賣大戰 ,如今主力軍悄然換位,淘寶閃購(餓了么)和美團沖到了最前線,投入巨額補貼 。過去兩周 ,淘寶閃購發布“滿18-18元”的大額紅包,美團外賣推出“0元購”,兩家平臺的日訂單量拉升到8000萬和1.5億。
圖據社交媒體
平臺數據增長的背后 ,誰來買單?其中一個答案就有商家。劉星向紅星資本局展示的平臺活動細則顯示,一杯標價13元的茶飲,外賣平臺為消費者提供“0元購 ”的優惠 ,商家需要承擔3元的成本 。
此外,平臺大戰時發放的滿減紅包,例如8-10元的券 ,商家幾乎全部承擔,導致劉星門店的實收金額不到50%。這其中,商家還要承擔大戰訂單高峰期加派的人力成本。“利潤太薄了”,劉星感嘆到 。
更深遠的擔憂來自堂食和外賣比例的畸形變化。劉星稱 ,對商家來說,堂食的利潤會高于外賣,茶飲店堂食和外賣的比例正常約為3比7。但這兩周外賣大戰的影響下 ,其門店堂食的比例大大縮減,外賣甚至高達90%,堂食利潤被擠壓 。
“這對開在租金高昂地段的茶飲品牌店來說 ,并不是好消息”,劉星說。
在消費者端,補貼帶來的消費行為變化隨處可見。有消費者告訴紅星資本局 ,他曾在漢堡王門口點外賣,隨后告訴外賣員不用取餐,自己自取 ,算下來一份套餐比到店便宜了近20元。
這讓商家憂心忡忡,消費者習慣改變后,線下商家利潤會不會進一步被線上擠壓?
茶飲品牌供應商賺翻?
訂單體量增加了,利潤卻減少了
商家受傷 ,誰賺了?在劉星的設想中,除了消費者和騎手,餐飲供應鏈環節會因外賣大戰帶來的訂單增長而受益 。
與劉星想法一致的 ,還有不少投資者。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有投資者認為,外賣大戰中產業鏈是“悶聲發大財 ”的一環 ,從外賣包裝到原材料,全鏈條企業訂單暴增。過去兩周,被稱為“外賣鏟子股”的上市公司也因此迎來股價上漲 。
但紅星資本局采訪發現 ,身處供應鏈上下游的餐飲品牌供應商們卻笑不起來。
王軍(化名)是一家原料果汁生產企業的高管,他所在的公司是國內多家頭部茶飲品牌的供應商。當紅星資本局詢問到,其公司有沒有因為外賣大戰而訂單增長時 ,王軍回復到,訂單體量是增加了,但利潤卻減少了 。
利潤減少的背后,是品牌倒逼供應商降價。“我們這些廠家的原料都降價了 ,下游奶茶品牌要求我們降”,王軍對紅星資本局稱。
降價的源頭就是今年4月開始的外賣大戰 。據王軍講述,出廠的原料降價幅度在5%-10%之間 ,對工廠全年的利潤影響較大。
王軍向紅星資本局感嘆到,供應商話語權小,不得不卷入這場“戰火 ”。“平臺和品牌之間競爭 ,最后的壓力還是壓到我們供應商頭上,現在工廠就是拿量換利潤 。”對于未來外賣大戰的走向,他并不樂觀。
此外 ,紅星資本局還從部分茶飲品牌加盟商處了解到,品牌給加盟商的原料供應目前并未降價。有加盟商推測,品牌倒逼供應商降價 ,或是為了提高自身供應鏈收入。
多家行業協會呼吁:外賣平臺停止“內卷式”補貼
值得一提的是,7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約談餓了么、美團 、京東三家平臺企業,要求相關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規定 ,嚴格落實主體責任,進一步規范促銷行為,理性參與競爭 ,共同構建消費者、商家、外賣騎手和平臺企業等多方共贏的良好生態,促進餐飲服務行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
此前也有多家行業協會發聲,呼吁外賣平臺停止“內卷式 ”補貼。
7月15日 ,中國烹飪協會發文稱,平臺高額補貼導致外賣價格低于堂食,大量消費者轉向線上 ,擠壓了堂食空間,餐飲企業陷入“有訂單無利潤”甚至“賠本賺吆喝”的困境,經營壓力持續加大。
同一天 ,貴州遵義紅花崗區餐飲行業商會發文,稱大量餐飲企業經營陷入“不參與則無流量,參與則破價虧損 ”的惡性循環,更讓大量依賴堂食的實體店遭遇嚴重沖擊、苦不堪言 。
有平臺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晚點采訪時 ,也提及當下訂單量泡沫泛濫的現象,呼吁恢復理性,他直言 ,“卷沒意義,對行業是傷害”。
該負責人還提到,對于大部分正餐品牌來說 ,外賣補貼大戰,影響到堂食正常的經營秩序,也不可持續。
這場大戰燒到最后 ,誰是贏家尚未有定論 。但在資本市場看來,平臺均會陷入業務虧損的局面。
高盛預計,僅今年第二季度 ,美團 、京東、阿里三家在外賣方面的投入就會達到250億元,在今年7月到明年6月的12個月之內,阿里的外賣業務會虧損410億元,京東虧損260億元 ,美團EBIT(息稅前利潤)減少250億元。
知名天使投資人、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郭濤表示,美團 、阿里、京東等頭部大廠競逐“萬億”藍海,其背后是對用戶“即時可得”消費習慣的終極爭奪 ,更是對未來本地生活服務生態話語權的戰略卡位 。在萬億即時零售戰場,補貼是入場券,而供應鏈效率、場景覆蓋與生態粘性 ,才是決定終局的關鍵籌碼。
(文章來源:紅星資本局)
股票配資理財:河南股指配資-史詩級外賣大戰!大量網友曬單“零元購 ” 店員忙到懷疑人生 茶飲板塊意外爆發
可以加杠桿的股票平臺:我要配資-外賣大戰 有商家利潤下滑超60% 每10元補貼中自己要補7元
配資指數平臺:國內股票配資資訊-創業板公司融資余額減少4.78億元 17股遭減倉超10%
國內炒股軟件排名:股票配資論壇網站-LME“搶銅大戰”持續上演 逼空風暴真要來了?
國內配資炒股官網:2024股票配資-“50億訂單”傳聞點燃股價 三花智控的機器人前景究竟如何?
配資平臺有哪些:便捷股票配資-中期業績創新高 東鵬飲料會被外賣大戰誤傷嗎?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