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地方債發行呈現出“火力全開 ”的勢頭。Wind數據顯示 ,截至3月25日,年內各地發行地方債規模合計達25399.53億元,同比增長89.07% 。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在研報中指出 ,年初地方債發行規模雖維持較高水平,但多為特殊再融資專項債,新增專項債發行及使用尚待提速 ,新增專項債前兩月僅發行5968億元,發行進度約為14%。
趙偉表示,財政收入端修復較慢下 ,發債節奏或主導財政支出力度,專項債以及特別國債后續發行計劃和節奏值得重點關注。
“年初廣義財政收支增速均低于財政預算,指向當前財政收支仍受出土地出讓收入收縮、稅收增速放緩掣肘 。若錨定2025年財政支出預算目標,加大支出強度 、加快支出進度 ,新增專項債、特別國債等或需加快發行,助力財政支出提速。”他強調。
財政部3月24日發布的《2024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明確提到,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統籌用好各類政府投資資金 ,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投資力度。合理安排政府債券發行,加快政府債券資金預算下達,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

財政部長藍佛安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 ,今年政府投資總盤子較大,不同渠道之間統籌安排,各有側重 ,繼續發行超長期國債,更大力度支持“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兩新 ”(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 ,建立專項債券管理新機制,讓地方政府有更多自主權 。
對于后續專項債券發行工作,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對界面新聞表示,專項債額度的分配要堅持“項目為王”的理念 ,向人口持續流入 、產業基礎好、項目質量高的區域傾斜,對于廣大中西部人口持續流出的區域更多通過一般債搞建設。
羅志恒還提到,要明確主體責任 ,強化信息披露與建立市場化信用評級體制,探索將專項債券的發行主體由省級政府下放至有條件的市縣政府。
除了上述兩個方面,他還建議 ,要強化項目前期論證與儲備,從“額度找項目”改變為“儲備項目決定額度 ”的機制。建立項目儲備機制,對潛在項目進行篩選和排序 ,優先支持成熟度高、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項目,從而確保資金能夠精準投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