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日前 ,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國債等債券利息收入增值稅政策的公告》明確,自2025年8月8日起,對在該日期之后(含當日)新發行的國債 、地方政府債券、金融債券的利息收入 ,恢復征收增值稅 。
消息公布后,市場對此瞬間作出反應——新債征稅意味著持有成本上升,利率應聲大漲。但短短幾小時后 ,劇情陡然反轉:老債因免稅突然成了“香餑餑 ”,機構資金搶籌,供需格局瞬間逆轉,利率又大跌。
這場“過山車”式的行情 ,最終在市場消化信息后在當日歸于平靜 。但這場博弈背后還隱藏著資金暗流——當利率債失去“免稅光環”,部分資金已開始悄悄轉向信用債,甚至轉向股市、REITs等。一場資金配置的分流 ,正悄然醞釀……
存量債券資產有一定結構性優勢
日前,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公告明確,自2025年8月8日起 ,對在該日期之后(含當日)新發行的國債 、地方政府債券、金融債券的利息收入,恢復征收增值稅。對在該日期之前已發行的國債、地方政府債券 、金融債券(包含在2025年8月8日之后續發行的部分)的利息收入,繼續免征增值稅至債券到期 。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多家機構了解到 ,機構普遍認為,此次稅收調整對于債市的影響偏中短期,對中期走勢的影響相對有限。不過 ,“新老劃斷 ”或引發新老券的利差走闊,帶動存量券受青睞。
中信保誠基金認為,整體來看,國債、地方債、金融債恢復征收增值稅對債市影響偏中性 ,但存量債券資產相比后續新發債券有一定結構性優勢。投資者在新增投資時,會優先選擇具備增值稅優勢的老券,新發的債券則需要在票面利率上給予一定的稅收補償 ,導致未來各期限基準利率(新發)出現上行,但存量估值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
禪龍資產認為,稅收政策的調整對存量券和新發券采取“新老劃斷” ,相較于新發券,存量券具備免稅優勢。短期來看,機構投資者在綜合成本考慮下 ,可能出現搶購存量券情況,部分交易盤對此進行博弈,推動存量券收益率下行 ,而新發券由于征稅,對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或將下降,對于存量券而言存在中短期利好。
資金配置悄然分流
不過整體來看,稅收政策調整對個人投資者影響相對有限 。對公募基金而言 ,中長期影響較為穩定。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短期來看,新債和老債因為稅負不一樣 ,價格可能“分家”:新債的吸引力相對弱一些,出現“多老券空新券 ”的策略傾向,導致持有較多老券的債券基金吸引力增加。記者調研了解到 ,已有不少基金公司在調整旗下債券基金的大額申贖額度,做好應對準備 。
對于資產配置結構而言,由于新發行的國債、地方政府債券 、金融債券不再具備免稅優勢 ,權益資產的吸引力短期將相對提升,部分資金有望從債市流向權益市場。
廣發基金投顧表示,因為新發行的利率債要承擔額外稅負 ,持有成本上升,部分追求收益的資金可能會流向信用債,尤其是資質較好的品種;部分資金則轉向股市,比如盈利穩定、股息率有競爭力的紅利板塊;可能還會有資金流向商品、REITs等其他領域。
不過 ,在禪龍資產看來,雖然短期來看此次調整會影響部分投資者的配置思路,使得部分資金轉向風險資產以及實體經濟等其他投資領域 ,但總體來看債券的風險相較于權益及其他風險資產而言仍然偏低,且本次稅收調整對于信用債的影響也較為有限,對于資金配置結構產生根本性影響的概率較低 。
對于未來債券投資策略的應對和變化 ,已有機構緊急開會研究討論。一家百億私募表示,未來,公司的“固收+”類產品或著重布局可轉債 、REITs、權益等資產 ,調整持倉占比,希望通過含權資產貢獻超額收益,彌補純債類資產持有期收益的下降。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