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專項債券信息網公布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 ,2025年地方債已發行28486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券發行9602億元。
從發行地區來看,截至4月6日 ,江蘇地區政府債券發行規模超4000億元;廣東、山東 、四川等7個地區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均已超1000億元 。
根據今年的預算報告,2025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44000億元,首次突破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
分區域來看 ,一季度全國已有29個發行主體發行新增專項債券,共9602.4萬億元,為今年新增專項債限額的21.8%。
信達證券在最新發布的研報中稱 ,從發行節奏上看,一季度特殊再融資債進度>新增專項債>特殊新增專項債 。雖然今年一季度新增專項債的發行節奏溫和,但一季度用于投資項目的新增專項債本身規模并不比去年低。若今年的隱債置換提早完成 ,可為后續專項債發行騰出空間。

報告指出,隱債置換額度發行完畢后,新增專項債發行對基建的利好仍值得期待。一方面 ,隱債置換和新增專項債發行在節奏上的錯位可以平滑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 。另一方面,“先化債、再投資 ”有利于地方政府輕裝上陣,集中精力發展支撐經濟的內部動力。
截至4月6日 ,全國26個發行主體已披露二季度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計劃,計劃發行規模19138億元。其中,專項債券13834億元,一般債券5304億元;其中 ,新增債券9915億元(含專項債券8891億元);再融資債券9223億元 。
國聯證券固定收益團隊在研報中預計,二季度預計政府債供給壓力或將進一步積聚,財政政策“前置發力”的特征與債務結構優化的需求共同推升發行規模。地方債發行有望提速 ,二季度或是集中發行高峰。
報告稱,預計二季度地方一般債發行額7137億元,地方新增專項債發行14487億元 ,地方再融資債發行額為7837億元 。二季度政府債發行規模約為66250億元,在此中性假設基礎上,需防范“自審自發”等政策推動下地方債發行提速的超預期沖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