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伴隨近期A股市場回暖 ,小微盤股行情持續領跑,顯著超越大盤表現。同時,這一活躍行情有力推動了公募量化基金凈值集體上揚 ,超97%的量化基金年內取得正收益,近半數產品的復權單位凈值于本月刷新歷史紀錄 。
然而,亮眼業績伴隨而來的是“限購 ”控溫。因小微盤股資金承載力有限,中信保誠多策略等多只績優產品相繼以限購方式閉門謝客 ,部分產品更是多次大幅下調申購上限,單日限購金額甚至低至1000元。有基金經理坦言,限購旨在控制規模以維持策略有效性 ,20億元左右被視為“舒適管理區間” 。
市場狂歡之余,風險隱憂浮現。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小市值風格的擁擠度或已到高位 ,雖然出現類似2024年初極端調整概率較低,但多位基金經理已在二季報中提示需警惕情緒退坡和回調風險。
“加速上漲”遇“限購剎車 ”
在近期的A股市場回暖中,小微盤股行情悄然走強并持續攀升。數據顯示 ,7月29日,萬德微盤股指數上探476824.12點歷史新高 。截至當日收盤,該指數年內累計回報達到50.23%。此外 ,代表中小盤風格的中證2000、國證2000指數年初至今分別上漲22.31% 、18.18%,遠超上證指數(7.7%)、滬深300(5.52%)的同期表現。
受小微盤股活躍表現的帶動,多只公募量化產品在進入7月以后持續上行,凈值頻頻創出歷史新高 。Wind數據顯示 ,截至7月28日,在已有數據的652只公募量化基金(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中 ,314只產品的復權單位凈值在本月內刷新歷史高點,占比超過48%。
例如中信保誠多策略A自4月8日以來凈值持續震蕩拉升,復權單位凈值在7月28日達到2.3053元 ,創下自成立以來的歷史新高。此外,同日還有諾安多策略A、中加專精特新量化選股A等182只量化產品也紛紛刷新凈值紀錄 。
經過這一輪上漲,公募量化產品的整體表現更上一層樓。Wind數據顯示 ,截至7月28日,上述范圍的產品中,超過97%的產品年內回報為正 ,平均回報超過13%;其中,匯安成長優選A 、諾安多策略A今年以來分別以56.6%、54.77%的累計漲幅領跑。
目前年內回報仍為負的產品僅有16只,數量較上月同期74只大幅減少 。長城量化精選A、天治量化核心精選A、長信消費精選行業量化A等產品的同期跌幅則超過8%。
不過,由于小微盤股對資金的承載能力有限 ,在年內頻創新高的背景下,多只相關產品已出手實施限購。如中信保誠多策略在7月28日公告稱,即日起暫停1000元以上大額申購 、大額轉換轉入及大額定期定額投資業務 。
這是中信保誠多策略今年以來第三次發布相關限購公告。5月時 ,該產品曾兩度降低每日申購額度,從限購200萬元降低至1萬元。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 ,該產品的基金規模已經達到34.41億元,單季度增加1.87倍。
據第一財經初步統計,包括中信保誠多策略在內 ,目前約有28只量化產品處于暫停大額申購狀態,且多只產品進一步收緊申購上限 。如7月24日,國金量化多因子公告將單日申購限額從1000萬元降至1萬元;招商成長量化選股則將限額從1000萬元調降至20萬元。
對于限購背后的邏輯 ,一位管理小微盤產品的基金經理此前與第一財經交流時表示,小微盤股的產品體量小,能承接的資金量有限,對資金的敏感度相對更高 ,通常而言,大額限購后產品規模變化會相對更穩定,有利于更好地管理。在他看來 ,這類產品比較舒適的管理規模大概在20億元,倉位則維持在60%至80%的范圍,可以靈活應對組合下跌和上漲的風險和機會 。
擁擠度與估值風險需警惕
今年以來 ,小微盤風格在A股市場持續占優,吸引大量資金涌入微盤股及小市值領域掘金。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市場缺乏明確主線的時候 ,更依賴情緒面、流動性的微盤股會一路走高,但持續拉漲背后也有微盤股不容忽視的脆弱性。
這一脆弱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為追逐超額收益 ,眾多指數增強、量化中性策略等資金集中涌入微盤股,導致策略擁擠度顯著抬升 。一旦市場風向逆轉,易引發踩踏式下跌風險。其二,不少微盤股的上漲動力源于題材驅動而非扎實業績支撐 ,估值泡沫風險日益凸顯。
“在本輪行情中,很多人其實已經不怎么關注微盤了 。”中郵證券分析師肖承志認為,一方面是在6月20日之前的調整將部分投資者“洗”了出去 ,而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再次上車。另一方面是穩定幣 、光模塊、創新藥、大周期等帶動下,上證一路從3350點漲到突破3600點,當市場有更多大容量主線時 ,微盤股反而不是最亮眼的。
第一財經注意到,已有不少基金經理在二季報中提示了相關風險 。如招商中證2000增強策略ETF基金經理鄧童表示,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依然較高 ,市場信心可能有一定反復,同時由于小市值風格上半年持續強勢,市值風格的風險加大。博弈情緒較重的背景下需要密切觀察市場波動率 ,同時做好風險應對。
長盛北證50成份指數增強基金經理陳亙斯認為,微盤股由于流動性的溢出效應而整體屢創歷史新高,但其背后對資金凈流入和動量效應的依賴過高而脫離了基本面估值體系,需要關注其急速調整的尾部風險。
“有新持有人誤認為這是一只低波動產品 ,甚至把它當作債券型產品開始‘數蛋’了 。”諾安多策略基金經理王海暢和孔憲政在二季報中更是直言,本產品階段性的會有大幅的波動,本質上不是低風險投資 ,不希望大家對產品的波動和回撤比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對該策略而言,下跌是上漲(長期漲幅)的一部分,而且是實現長期預期收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隨著小微盤行情的大漲 ,市場也在討論板塊的擁擠度問題,更有觀點擔憂,當下小微盤是否會重演類似于2024年初的短期大幅調整呢?有多位機構人士認為 ,目前小市值風格的擁擠度或已到高位,但不太可能會發生短期大幅調整 。
民生證券金工首席分析師葉爾樂表示,小微盤目前擁擠度較高 ,如果市場情緒退溫有回調可能,但出現類似2024年初的短期劇烈波動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因為“目前雪球產品集中敲入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并且規模預估也顯著低于2024年1月水平;量化指增產品在微盤上的暴露相較于2024年初也顯著減少 ”。
“一般來說交易擁擠是小市值風格回撤的必要非充分條件,回撤是否發生還需結合當下經濟數據 、政策等變量來進行判斷 。”在另一位券商人士看來 ,回撤的發生還需要實質性利空事件的“點火”,如2024年1月“雪球 ”產品敲入、IM貼水加劇等。如果機械地參考擁擠度得分,有可能錯失最后一段收益較為可觀的加速上漲行情。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