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上午10時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請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等介紹“十四五”時期能源高質量發展成就,并答記者問。
我國7月用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相當于日本全年用電量總和
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表示 ,我國7月份單月用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大關,相當于日本全年用電量總和 。
王宏志介紹,剛剛過去的“七下八上” ,全國經歷了大范圍高溫 、暴雨洪澇和臺風等極端自然天氣,同時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對能源保供提出更高要求。
7月 ,我國單月用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千瓦時大關,相當于日本全年用電量總和。現在迎峰度夏基本結束,我國電力供應平穩有序,全國范圍內沒有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 ,可以說,能源保障“頂住了峰、兜住了底 ” 。總體來看,我國能源供應保障能力與韌性已經達到較高水平。
五年來深化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250億元
五年來 ,國家能源局深化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250億元,帶動農網完成投資超過8000億元。進一步提升油氣管網互聯互通水平和管道運輸效率 ,為民生用氣筑牢堅實保障 。積極推進分布式新能源惠民開發利用,截至今年上半年,戶用光伏裝機約1.8億千瓦 ,每年可以為農民增收約140億元。加大邊遠地區大電網延伸力度,持續完善海島等離網供電,努力打通民生用能“最后一公里”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能源綜合生產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標將如期完
我國能源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和歷史性成就 ,“十四五 ”規劃綱要提出的能源綜合生產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標將如期完成。
我國建成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
“十四五”期間,我國建成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每5輛車就有2個充電樁;構建起全球最大 、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
我國新能源專利數占全球四成以上新型儲能規模世界第一
“十四五”是能源科技創新取得更大突破的五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新能源專利數占全球四成以上 ,光伏轉換效率、海上風電單機容量等不斷刷新世界紀錄,短短幾年,新型儲能規模躍居世界第一。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 ,智能微電網 、虛擬電廠等發展進入快車道,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加快推進,能源產業與工業、交通等領域加速融合 ,新領域新賽道持續涌現,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源泉。
電力市場注冊經營主體達97萬家市場活力加快釋放
“十四五 ”是能源改革持續深化、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的五年,能源宏觀調控和行業治理機制進一步完善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市場活力加快釋放 ,電力市場注冊經營主體已達97萬家 、是2020年的5倍。出臺促進能源民營經濟發展十條措施,光伏設備制造企業絕大多數是民營企業,風電整機制造企業60%以上是民營企業 ,有的核電項目民營企業參股比例達到20%。
我國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和保供穩價機制
目前,我國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和保供穩價機制,能源儲備能力穩步提升,油氣“全國一張網”加快形成 ,大電網資源配置和調節作用充分發揮,建成一批省間電力互濟工程和支撐性調節性電源,電力用戶響應能力逐步釋放 。近幾年 ,面對國際地緣沖突頻發、全球能源供需大幅波動的外部環境,我國能源供需和民生用能始終保持平穩有序。
“十四五”以來,能源工業投資年均增速超過16%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萬勁松表示 ,“十四五”以來,我國能源工業投資呈現階梯式增長,每年的投資額接連突破4萬億元、5萬億元、6萬億元大關 ,累計投資額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接近10%,能源投資增速持續加快。“十四五 ”以來,能源工業投資年均增速超過16% ,特別是電力 、熱力生產供應業的投資增速超過20%,增速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中名列前茅,成為穩增長的強力引擎 。
可再生能源投資已成為電源投資的絕對主力
現在可再生能源投資已經成為電源投資的絕對主力,2024年可再生能源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占電源投資比重超過80% ,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助力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能源新業態投資也是持續向好,2024年新型儲能、充換電基礎設施、氫能 、源網荷儲一體化等重點項目投資完成額接近2000億元,逐步成為能源投資新的增長點。
截至上半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約9500萬千瓦 5年增長近30倍
“十四五”期間 ,國家能源局統籌謀劃新型儲能、氫能等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創新生態和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約9500萬千瓦 ,5年增長了將近30倍,相當于給新型電力系統配上了“巨型充電寶”。2024年,我國氫能生產消費規模超過3600萬噸 ,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氫的產能超過全球的一半。同時,人工智能也在深度賦能能源領域 ,成為能源技術革命的“新引擎 ”,在新能源發電、電網巡檢作業 、油氣新資源發現等領域不斷拓展應用場景,展現出了巨大潛力,讓能源產業在AI的加持下 ,不斷煥發“新活力” 。
上半年有10家民營企業參股了5個核電項目持股比例都達到10%以上
近年來,國家能源局持續降低投資門檻、提升服務水平,引導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 ,能源重點項目民營企業年均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我國民營企業深度參與能源領域國家科技項目,前四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發中有半數項目引入了民營企業參與。民營經濟為新能源產業培育壯大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電力設施建設領域民營企業占比超過85%、年均增長超過15%,規模以上的充電運營服務商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80% ,今年上半年有10家民營企業參股了5個核電項目,持股比例都達到10%以上,最高的達到20% 。
上半年有10家民營企業參股了5個核電項目持股比例都達到10%以上
近年來 ,國家能源局持續降低投資門檻 、提升服務水平,引導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能源重點項目民營企業年均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我國民營企業深度參與能源領域國家科技項目 ,前四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發中有半數項目引入了民營企業參與。民營經濟為新能源產業培育壯大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電力設施建設領域民營企業占比超過85%、年均增長超過15%,規模以上的充電運營服務商中民營企業占比超過80%,今年上半年有10家民營企業參股了5個核電項目,持股比例都達到10%以上 ,最高的達到20%。
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達1669.6萬個是“十三五”末的10倍
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杜忠明表示,為滿足新能源汽車走進千家萬戶帶來的用電需求,國家能源局大力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截至7月底 ,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達到了1669.6萬個,是“十三五 ”末的10倍,規模世界領先 。同時 ,國家能源局積極鼓勵“開綠車”,“用綠電”,通過綠證、綠電交易的方式 ,為新能源車主提供綠電服務,組織相關省份開展車網互動應用試點,讓電動車化身“移動充電寶 ” ,支持用電削峰填谷。
電動車和AI用電需求激增是否影響能源綠色轉型?國家能源局回應
有媒體記者提問: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特別是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是否會帶來更高用電需求?這是否會影響能源結構調整和綠色轉型?將采取哪些政策措施來控制能源消耗?杜忠明在回復時說,“十四五”以來,以電動汽車等“新三樣”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 ,以及以人工智能 、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字產業帶動了我國用電需求的快速增長。據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新能源整車制造用電量同比增長34.3% ,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用電量同比增長20.5%,今年1-7月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用電量同比增長超40% 。這些數字都說明了新興產業的發展有效提升了電能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促進了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 ,也帶動了能源生產結構的綠色轉型。
今年上半年風光發電量增量超過全社會用電量增量
“十四五 ”以來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提高了5個百分點以上。風電光伏充分發揮轉型“主力軍”作用,今年上半年,風光發電量的增量超過了全社會用電量增量 。
我國市場交易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例連續四年穩定在60%以上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介紹 ,“十四五”以來,我國市場交易電量從“十三五”的10.7萬億千瓦時增長到23.8萬億千瓦時,翻了一倍還多。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例 ,從2020年的40%,提升到連續四年穩定在60%以上,大致相當于我們用的每3度電里面就有2度是直接通過市場交易方式形成的。市場經營主體也像雨后春筍般涌現。在發電側,從煤電、新能源發電 ,到氣電、核電、水電,都積極入市;在用戶側,全部工商業用戶進入市場 ,獨立儲能等新主體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多元主體有序參與的市場格局基本形成 。
(文章來源:財聯社)
全國股票配資公司:按天配資交易-公募總規模首次突破33萬億 2024年初以來第七次創歷史新高
線上股票配資門戶網:比較好的證券公司-中國月度用電量首次突破萬億大關 背后動因有哪些?
股票正規杠桿平臺:證監會允許的配資公司-海關總署:上半年我國對美國進出口總值2.08萬億元 同比下降9.3%
北京正規股票配資平臺:最大的股票配資公司-兩融業務火熱 又有券商大幅“提額” 兩融余額突破2.4萬億元
股票配資公司排名:2023十大正規配資平臺-我國為何將主動撞擊一顆小行星?遠不止“撞一下”那么簡單!
正規配資公司官網:正規合法股票配資平臺-業績連增4個季度 僅10股!突破1000億元 A股公司派發大紅包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