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財聯社5月21日訊(記者吳雨其)2025年的基金市場 ,一場靜默已久的復蘇正在醫藥板塊悄然上演 。
在經歷了長達四年的估值回調后,醫藥主題基金凈值曲線終于劃出一道久違的上揚弧線。多個社交平臺上,曾經被戲稱為"醫療難民"的基民們開始頻繁曬出持倉截圖 ,一句"有望回本"的感嘆,道出了這個群體從煎熬到釋然的心路歷程。
這場遲來的回暖,究竟是短暫的技術性反彈,還是行業基本面扭轉的信號?站在當下時點 ,醫藥基金的命運似乎來到了關鍵分水嶺 。
創新藥領銜反彈,資金借道ETF加速布局
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 ,名稱中帶有"醫"、"藥"或“健康”的307只基金中,247只產品年內實現正收益,占比超八成。其中 ,長城醫藥產業精選A以45.31%的年內回報領跑,永贏醫藥創新智選A 、中銀港股通醫藥華安醫藥生物A等15只基金漲幅超過30%。
這場反彈的引擎,顯然指向了港股創新藥板塊——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年內漲幅達33.01% ,信達生物、康方生物等重倉股年內漲幅為51.09%、35.75%,成為決定基金業績的"勝負手"。
資金流向印證著市場的選擇 。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今年以來吸金24.11億元,工銀基金 、富國基金等機構旗下同類產品也獲得數億元凈流入。在ETF申購清單中 ,機構投資者的身影尤為活躍。"現在配置創新藥,就像在2019年布局半導體 。"某私募基金經理透露,其管理的產品已將港股創新藥倉位提升至歷史高位。這種共識的形成,源于創新藥企正在經歷從"燒錢研發"到"盈利兌現"的關鍵轉折。
市場對創新藥的追捧 ,還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密切相關 。平安基金周思聰描繪的圖景頗具想象力,她提及AI制藥,AI制藥本質上是一種提升效率的新生產力工具 ,AI制藥對于早期的分子線和臨床前研究可以起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有望改變創新藥企業研發周期較長 ,盈利周期較長的問題。從中長期看,AI制藥將對創新藥行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周思聰指出,創新藥和AI類資產的表現有望出現階段性逆轉 ,AI資產的暴漲后休息,有望給創新藥板塊表現的機會,創新藥行業有望迎來一波投資機會 。
這種技術賦能讓機構看到了"科技+醫藥"的疊加效應 ,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員坦言:"現在的創新藥投資,本質上是在押注中國醫療產業的數字化躍遷。"
冰火兩重天:同一賽道下的業績鴻溝
當創新藥基金高歌猛進時,另一批醫藥主題產品仍在虧損泥潭中掙扎。永贏醫藥健康A年內跌幅達12.62%,申萬菱信醫藥先鋒A跌幅超10% ,與頭部產品形成超過50個百分點的業績差 。翻開這些基金的一季報,重倉股名單中密集出現聯影醫療、魚躍醫療等醫療器械企業。
業績分化的根源,在于不同細分領域景氣周期的錯位。創新藥企憑借license-out(海外授權)加速兌現利潤時 ,醫療器械板塊卻面臨集采深化與競爭紅海化的雙重壓力。
以上述提到的兩只醫療器械股為例,聯影醫療年內漲幅為9.20%,魚躍醫療則微漲0.85% ,而同期信達生物等股價已漲超50% 。這種結構性行情讓基金經理不得不做出艱難抉擇。富國基金旗下兩只醫藥產品就上演了"同門相爭",重倉創新藥的富國醫藥創新年內收益為33.16%,富國醫藥成長30收益26.74% ,而聚焦醫療器械的富國醫療產業反而虧4.60%。
更深層次的矛盾在于投資范式的轉變 。"過去醫藥投資講究'避風港'屬性,現在則需要科技股的進攻性。"某券商醫藥首席分析師指出,當市場將創新藥對標科技成長股估值時 ,傳統"吃藥喝酒"式的穩健配置策略反而成為業績掣肘。這種轉變在港股市場尤為明顯:允許做空的機制迫使企業更注重基本面,而A股部分轉型藥企仍帶著仿制藥時代的估值枷鎖 。
周思聰表示,當前市場對創新藥的認知也在悄然轉變從此前幾年的主題炒作與板塊輪動,到如今更關注企業盈利能力和商業化成果 ,創新藥正成為真正具備穿越周期能力的長期賽道。在全球競爭格局中,中國創新藥產業已從"跟隨"走向"并跑部分企業在海外授權、技術平臺輸出等方面逐步打開新空間。
四年輪回:解套之路上的希望與隱憂
對于在2021年高位入場的基民而言,這場反彈帶著強烈的救贖意味 。社區的討論區里 ,一條"補倉四年終見紅"的帖子引發近萬次互動。中歐醫療創新基金的持有者集體記憶被喚醒,Wind數據顯示,該年內收益率達18.22% ,讓部分持續定投的投資者實現解套。但更多曬單顯示,多數投資者的持倉收益率仍在-10%至5%區間徘徊,"回本"仍是現階段的主要訴求 。
這種群體性焦慮背后 ,是醫藥基金長達四年的估值出清。中證醫療指數自2021年高點已累計下跌65.89%,即便經歷今年反彈,年內仍微跌0.54%。數據揭示出殘酷的現實:若在2021年5月買入并持有醫藥主題基金 ,彼時至今年5月20日,仍有超九成產品為負收益,換句話來說,這些基民若沒有持續定投 ,那么仍在“回本 ”路上。
具體到產品來看,近四年虧損超過60%的產品共有9只,其中匯添富國證生物醫藥ETF、前海開源醫療健康A 、招商國證生物醫藥A、天弘國證生物醫藥ETF聯接A虧損超過65% ,包括前述提到的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創新,近四年虧損56.72%,中歐醫療健康則虧超58% 。值得一提的是 ,如前海開源醫療健康A今年以來收益率為超過13%,部分基金凈值正在修復中。某第三方機構測算顯示,要實現整體解套 ,醫藥板塊仍需至少15%的漲幅。
(文章來源:財聯社)
配資平臺安全查詢官網:廣州炒股配資公司-年內收益已近70% 主動型北交所基金大幅跑贏被動型 厚增收益策略有哪些?
真正的實盤配資平臺查詢:股票配資平臺推薦-績優基金背后“推手”曝光 醫藥投資“王者歸來” 引多家公募競折腰
配資平臺安全查詢官網:炒股杠桿平臺排名-時隔六年再現保險巨頭互買 能否撐起全面牛市?
安全炒股配資門戶:中國十大配資平臺-頂流大V發車、基金經理定投自購 醫藥股集體調整是倒車接人嗎?
國內實盤配資:正規炒股平臺有哪些-聚焦創新藥、“反內卷”受益以及AI主題 基金經理:熱錢涌動之下需要“冷思考”
股票杠桿平臺app:貴陽配資網-有基金年內大漲超50%!除了港股創新藥 基金經理還看好AI醫療
查詢配資平臺:全國股票配資-美國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陷數據泄露危機 損失或高達4億美元 加密貨幣安全如何保障?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