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20年前,老北京證券因嚴重虧損被重組 ,后來在其基礎上發展出如今的瑞銀證券 。
20年后,2025年7月,新的北京證券誕生了!
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國資公司 ”)通過收購瑞銀證券、方正證券旗下瑞信證券股權 ,成為瑞信證券持股85.01%的控股股東,并將瑞信證券更名為北京證券。
至此,北京證券時隔20年正式回歸 ,這也是國資回歸的標志性事件之一。
隨著北京證券融入北京國資公司懷抱,北京國資體系券商達到5家 。除了北京證券,還有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創集團”)持股56.77%的首創證券 ,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國管”)控股的第一創業,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金控 ”)旗下的中信建投,以及西城國資間接持股21.88%的金融街證券(原恒泰證券)。
從券業整合的角度來看,根據受訪券商資深人士分析 ,5家券商中首創證券與第一創業合并的可能性最大,此前二者曾擁有共同大股東。
此次新納入北京國資體系的北京證券,從股權層面具有較大的合并可能 ,但其當下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凈利潤扭虧為盈 。如若合并,需待其業績改善之后再行推進。北京證券凈利潤已經連續三年虧損,2024年虧損額度為1.62億元。
北京證券回歸
根據方正證券7月23日公告 ,北京國資公司收購瑞銀證券 、方正證券所持部分瑞信證券股權一事已經完成,北京國資正式成為瑞信證券持股85.01%的控股股東 。
與此同時,納入北京國資公司旗下的瑞信證券 ,已擁有新名字——北京證券。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證券——這一券商之名,并非首次出現 ,而是時隔20年的再次回歸。
早在1997年,老北京證券即在中國證監會的批準下成立,其由1988年成立的北京市證券公司以及1993年北京市財政局出資設立的北京財政證券公司合并而成。老北京證券曾是中國證券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擁有股票主承銷等全牌照資格 ,承銷規模多次躋身全國前十 。
然而,2004年起,老北京證券因挪用客戶保證金、債務高企等問題陷入嚴重虧損。2005年 ,北京市政府引入瑞銀集團(UBS)參與重組。經過多輪談判,瑞銀通過收購及增資獲得重組后的公司控股權,并主導成立新公司 。
2006年 ,老北京證券的營業部全部關閉,資產及人員由招商證券接管。同年,重組后的瑞銀證券正式設立 ,成為國內首家外資控股的全牌照券商,北京證券品牌自此消失。
如今,北京國資公司成為瑞信證券控股股東 ,并將瑞信證券更名為北京證券,時隔20年,北京證券再次回歸 。此次更名,標志著“北京證券”品牌時隔20年重歸國資序列。
北京國資體系券商增至5家
隨著北京證券的加入 ,北京國資體系券商達到5家,包括北京證券、首創證券 、第一創業、中信建投、金融街證券(原恒泰證券)。
5家券商雖然均屬北京國資體系,但其股權穿透后的最終股權所有者卻分屬三家 。
北京證券由北京國資公司直接持股85.01%。北京國資公司股權由北京市人民政府100%持有。
首創證券控股股東為首創集團 ,持股比例56.77% 。首創集團由北京市國資委100%控股。
第一創業股權關系較為分散,其第一大股東為北京國管,持股11.06%。北京國管由北京市國資委100%控股。
中信建投控股股東為北京金控 ,持股比例35.81%,而北京金控由北京國管全資控股 。不過,受歷史因素影響 ,中信建投與中信證券 、中信集團聯系較為緊密,其在北京國資體系內保持相對獨立。
金融街證券則由北京華融綜合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華融”)控股,持股比例21.88%。北京華融由北京市西城區國資委間接控股 。
換言之 ,股權穿透后,北京證券實控人為北京市人民政府;金融街證券背后為西城區國資委;首創證券、第一創業、中信建投背后為北京市國資委。
“國內券商同質化較為嚴重,同一地方政府旗下券商彼此聯手,合并為更大規模券商 ,或是未來券商的發展之路。 ”多位券商資深人士向記者表達類似觀點 。
從券商合并的角度來看,北京國資體系內券商哪些合并可能性更大?
根據券商資深人士分析,首創證券與第一創業的合并概率最大。
二者不僅背后實控人相同 ,而且曾為同一控股股東旗下。
第一創業原大股東為首創集團,首創集團因“一參一控”政策(需避免同時控股兩家券商)需剝離第一創業股權,彼時其旗下另一券商首創證券當時正在沖刺IPO 。
2023年5月 ,股權轉讓完成過戶登記,北京國管正式以11.06%持股比例成為第一創業的第一大股東。
2023年6月,北京國管總經理吳禮順接任第一創業董事長 ,首次實現大股東向核心管理層的人事派駐。2025年7月21日,吳禮順升任北京市國資委主任,其曾掌舵第一創業的經歷 ,為第一創業和首創證券的合并增添想象空間 。
新加入北京國資體系之下的北京證券,合并概率如何?
在前述券商人士看來,“長期來看存在可能,短期內推進合并的概率并不高。”
短期概率不高的一大原因在于:北京證券的當務之急是實現業績扭虧為盈。
根據Wind數據 ,近三年北京證券前身瑞信證券年年虧損,2022年—2024年凈利潤分別為-2.55億元 、-1.99億元、-1.62億元。三年累計虧損達6.16億元 。更早年間,瑞信證券凈利潤盈虧皆有。
如今 ,瑞信證券變身北京證券,迎來全新起點。北京證券如何扭虧為盈,重新出發 ,尚待觀察 。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炒股杠桿怎么開戶:專業股票配資官網-8.45元/股!屹唐股份即將登陸科創板 北京亦莊國資坐鎮
配資證券開戶:股票正規杠桿平臺-A股集體沸騰!外圍三重利好!美聯儲降息預期強烈
配資實盤開戶:十倍股票杠桿-能特科技目標漲幅近50% 深天馬A等被首次覆蓋丨券商評級觀察
網上如何開戶炒股:股票怎么加10倍杠桿-A股大跳水!原因找到了!多只券商股被賣盤大單壓制
專業股票配資資訊網官網:大慶股票配資-全球最大互聯網券商收緊內地居民開戶條件 炒港美股避稅“攻略”失靈
線上配資平臺開戶:股票杠桿配資找加杠網-中銀證券:江西銅業擬減持公司不超3%股份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