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5月至今 ,創新藥板塊是資本市場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從5月中旬開始,創新藥板塊突飛猛進,多家創新藥企業股價一路高歌。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 ,A股創新藥板塊5月中旬至6月中旬呈整體上漲趨勢,其中在5月29日、6月3日 、6月9日板塊漲幅均超過3%。從6月13日開始,創新藥板塊有所回落 ,6月13日-6月20日出現連日下跌,此后板塊價格較為平穩 。
雖然近日來行情有所回落,但5月以來創新藥板塊整體上漲情況依舊明顯。創新藥企業股價連續高漲的背后 ,首先是5月末多款創新藥集中獲批: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于5月29日披露了近期獲批上市的11款創新藥物,其中10款產品出自上市公司體系。這帶動5月29日創新藥板塊大漲4.45% 。5月30日,創新藥概念股繼續走強,Wind數據顯示 ,A股市場共計53只個股漲停。
與此同時,創新藥BD(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也在近期迎來大爆發。5月至少6家國內藥企對外官宣BD交易訂單,大部分是中外藥企之間的跨境合作 。其中 ,三生制藥與輝瑞的交易打破國產創新藥出海首付款紀錄。步入6月后,中國創新藥企業重磅交易持續,6月以來也有至少6家國內藥企官宣重磅BD。
東吳證券研報分析稱 ,中國創新藥管線對外BD進入爆發期是內外雙因素的共同影響。在內部,管線研發能力持續提升,中國已經進入藥物開發第一梯隊;在外部 ,臨床研發與國際接軌,監管機構與企業共同努力,使得國際藥企對于中國創新藥管線的信任大幅提升 。中國創新藥資產“物美價廉 ” ,海外MNC對國內創新藥資產更加渴求。
在2025年之前,業界普遍認為,創新藥企業已歷經4年的資本寒冬,面臨融資環境低迷和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而在近期資本市場火熱下 ,創新藥企業是否已熬過寒冬并逐步進入收獲期?
醫藥產業資深專家杜臣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實際上,創新藥資本市場還處于回暖階段 ,中國創新藥行業的資本寒冬并未過去,只是有所緩解,這種緩解并非由于市場環境和政策因素 ,而是創新藥企業經過幾年的煎熬和探索,已經找到生存路徑 。“整體而言,中國創新藥企業雖已有突破性進展 ,但還不能說進入收獲期。”
畢馬威生命科學行業主管合伙人于子龍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外授權BD證明了中國創新藥產業的產品力和研發能力的提升,而支撐創新藥增長的還有市場和渠道拓展、醫生和患者教育、臨床服務 、生產制造效率提升多方面的能力。在這些方面 ,中國創新藥企業在投入和能力上均有提升空間 。
重磅BD不斷
5月以來創新藥板塊股價上漲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多家創新藥企業近期重磅交易的達成。據相關不完全統計,5月至少有6家國內創新藥企對外官宣BD交易訂單,包括三生制藥、信諾維、石藥集團等。
其中 ,5月20日,三生制藥宣布,與輝瑞簽署協議 ,將向輝瑞獨家授予公司自主研發的突破性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SSGJ-707在全球(不包括中國內地)的開發 、生產、商業化權利 。根據協議,三生制藥將獲得12.5億美元不可退還且不可抵扣的首付款,以及最高可達48億美元的開發、監管批準和銷售里程碑付款 ,刷新國產創新藥出海首付款紀錄。
步入6月,又一筆涉及中國創新藥企業的重磅BD交易震驚行業。6月2日,百時美施貴寶(BMS)宣布與BioNTech達成協議 ,共同開發和商業化BNT327(PM8002),百時美施貴寶將向BioNTech支付高達111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
一年多以前,BioNTech以不超過10億美元的總成本從中國生物技術公司普米斯獲取了這款藥品的全球權益。
在上述兩筆重磅交易之后 ,6月也有多家創新藥企相繼官宣BD訂單。6月2日-6月23日,翰森制藥 、智翔金泰、石藥集團、復星醫藥、先聲藥業 、和鉑醫藥相繼官宣與跨國藥企的BD交易合作,涉及GLP-1、雙抗、ADC等熱門研發領域,上述合作里程碑款總金額在6億美元-36億美元不等。
對于近年來跨國藥企青睞中國創新藥資產的原因 ,杜臣指出,首先,近10年來生物醫藥基礎科學新發明較少 ,創新源頭不夠豐富,這是全球性現象 。
其次,跨國藥企近幾年集中面臨專利懸崖 ,能夠補上的產品線較少,而中國企業的創新產品管線在2022-2024年集體出現時,跨國藥企認為正好可以補充其現有管線。同時 ,大部分中國企業創新藥不屬于0-1級別的源頭創新,而是屬于1-n級別的工程創新,因此總體上價格不高。
再者 ,中國創新藥企業數量在三年之中出現井噴,中國也成為全球創新藥的主要來源地之一 。“因此,跨國藥企與中國創新藥企業合作,或也是想了解中國創新藥企業的談判風格和技術特點 ,進行試探或與中國企業進行連接,為后續其他合作做準備。”杜臣認為。
中康產業研究院報告《中國創新藥,邁向高質量發展》中指出 ,從藥企發展資金來源看,出海BD交易已替代直接融資成為創新藥現金流主要來源 。截至2024年11月國內創新藥企業直接融資金額約為39.77億美元,而創新藥對外授權的首付款/收購款已經高達62.73億美元 ,已經超過直接融資成為主要資金增量,且潛在總金額達432.04億美元,為創新藥研發注入新的血液。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 ,BD對中國創新藥企業有怎樣的意義?于子龍認為,首先,產品對外授權BD可以幫助企業盡早獲得產品研發的商業回報 ,避免商業化不確定性的風險,同時最大化生物資產的全球商業潛力。
其次,產品引進BD可以幫助企業補充管線空缺,提升商業化團隊的單產能力 ,增強公司在相關賽道的布局和產品協同效應,形成競爭優勢 。通過雙向互動的BD模式,中國創新藥企業不僅能夠加速自身成長 ,還能在全球市場上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既有積極信號,也面臨諸多挑戰
就在去年,醫藥投融資領域還面臨“寒冬 ”。亞泰資本《2024年中國醫療健康行業股權投資年度報告》(下稱“《報告》”)中評價2024年融資環境時指出 ,融資環境的持續低迷 、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以及投資者情緒中的謹慎低落,令人倍感壓力 。上述報告數據顯示 ,2024年醫療健康行業共發生投資事件共1387起,同比下降約23.65%,累計投資總額518.55億元 ,同比下降約37.4%,市場持續上一年的低迷狀態。
針對醫藥投融資領域持續低迷的原因,《報告》認為主要有5個方面,首先是受到部分明星項目的破產加劇投資者的風險厭惡情緒;其次 ,國資對回購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資本市場的活躍度;再者,GP(普通合伙人)面臨巨大挑戰,募資難、投資難、退出難;此外 ,行業出清對產業鏈條影響巨大,市場內外部環境的動蕩導致部分企業整合或退出;最后,中美地緣政治對全球資本流動造成了負面影響。
在資本寒冬之下 ,中國創新藥企業也在積蓄力量。瑞銀證券中國醫藥行業研究主管陳晨曾在2025年年初介紹,從2024年Biotech板塊的發展情況而言,2024年Biotech出海的步伐在加快 ,2024年對外授權的數量達到138個,同比增長24%;整體對外授權的金額達到573億美元,同比增長27% 。2024年Biotech在收并購方面也呈現加速趨勢 ,2024年共有四家中國企業被海外的MNC或者Biotech并購,相較于2023年的一例,極大地加快了步伐。
瑞銀證券認為中國Biotech企業的研發和銷售情況良好。陳晨介紹,在全球研發管線中 ,中國占比27%,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同時 ,在瑞銀證券覆蓋的十多家Biotech企業中,從2018年首次有創新藥上市以來,整體的銷售額不斷攀升 ,2018年到2024年年化銷售增長達到90% 。
通過觀察瑞銀證券覆蓋的十多家Biotech企業的凈利潤情況,陳晨分析稱,2018年到2022年凈虧損不斷擴大 ,2022年到2024年處在凈虧損逐步收窄的區間,預期從2025年開始會陸續有一些Biotech企業實現盈利。
中國創新藥行業的資本寒冬是否已過?于子龍指出,相較于“黃金”時期 ,目前中國創新藥行業仍面臨融資 、產品賽道擁擠、準入及價格壓力等多方面的挑戰。部分頭部企業已經進入收獲期,通過產品在中國及海外市場的商業化,開始獲得回報 。然而,也有一些企業由于早期賽道布局不合理、產品線過于單一 、產品研發進程落后、市場內卷、資金鏈壓力等原因 ,難以推進研發。
“因此,相較于‘資本寒冬已過’的說法,稱市場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和新常態可能更為合適。中國創新藥行業正在經歷轉型期 ,既有積極信號,也面臨諸多挑戰 。 ”于子龍強調。
實際上,盡管面臨近期資本市場的火熱 ,有業內人士認為Biotech仍面臨較大壓力。對于中國Biotech當前面臨的難題,于子龍分析稱,首先 ,是產品數量少 、產品組合單一,難以分散風險;其次,一級和二級市場對生物科技投資更加保守謹慎 ,融資難度加大;第三,是缺乏兼具科學和商業化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此外,對海外市場缺乏理解和經驗 。
談及Biotech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杜臣表示 ,首先,中國藥企目前已經摸到一些創新門道,但有一些創新需要積累 ,如0-1級別的原創新藥,中國藥企從孤立到多立還存在一大門檻;其次,從目前的工程式創新到真創新 ,還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
再者,是Biotech的現金流可持續問題,即更多的創新藥企能夠自負盈虧 ,能夠不用補充現金流實現自我發展,這既是困難也是未來的潛力;最后,有一部分Biotech會成長為Big Pharma ,在成長過程中,要有很好的戰略思考能力、商業市場化能力,還有投資、人才團隊等需要進行補充。
(文章來源:時代周報)
搜正規合法平臺杠桿炒股:專業配資炒股網-證監會李超最新發聲:全面推進實施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
股票杠桿正規平臺排名:配資炒股交易網站-重磅!2025年醫保目錄調整 首度納入商保創新藥目錄
專業杠桿炒股:正規股票配資app-資本市場光刻膠板塊再添新成員 恒坤新材科創板 IPO成功過會
配資靠譜證券配資門戶:加杠桿怎么炒股-榮昌生物42.3億美元BD落地 市場卻認為“低于預期” 創新藥出海有新動態
按天配資利息:正規的炒股杠桿平臺-最高法、證監會聯合發布指導意見 夯實資本市場司法保障制度基礎
股市配資開戶加杠網:散戶炒股如何加杠桿-重磅解讀!三大公募基金首席經濟學家解讀《關于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