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2024年,證監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金融系統工作會議部署,突出強本強基 、嚴監嚴管 ,聚焦“打大、打惡、打重點 ”,堅持“懲防治”并舉,“行民刑”協同,堅決做到“長牙帶刺 ” 、有棱有角 ,全力提升執法效能,努力實現嚴而有力、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效 。
一 、2024年總體執法情況
2024年,證監會持續加大執法力度 ,依法從嚴查辦證券期貨違法案件739件,作出處罰決定592件、同比增長10%,處罰責任主體1327人(家)次、同比增長24% ,市場禁入118人 、同比增長15%;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和線索178件,同比增長51%。
從案件構成看,信息披露案件249件位居首位 ,占案件總數的34%;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案件95件,連續三年增加,占案件總數的13%;內幕交易案件178件、操縱市場案件71件 ,分別占比24%、10%,數量與往年基本持平。
二 、重拳出擊:重點領域執法成效顯著
2024年,證監會在發行上市、信息披露、并購重組 、退市等重點領域加大執法力度,集中力量精準打擊欺詐發行、財務造假、操縱市場等投資者最關切 、最痛恨、最不能容忍的違法違規行為 ,通過“抓重點、辦大案、樹導向”,引導市場主體誠實守信 、合規經營,切實維護資本市場秩序和投資者權益 。
——嚴打欺詐發行 ,守好上市“入口關”。欺詐發行從源頭上侵蝕市場誠信根基,扭曲資源配置機制,是資本市場“首害”。證監會秉持“執法全覆蓋 ,申報即擔責 ”原則,全年對87家擬上市企業開展現場檢查或督導,嚴肅查辦5起欺詐發行案件。其中 ,對高德信、華道生物等擬上市企業報送虛假財務數據行為處以3270萬元、1150萬元罰款;對恒大地產欺詐發行債券及信息披露違法處以41.75億元罰款,對董事長 、實際控制人許某印處以4700萬元罰款、終身禁入證券市場,彰顯依法從嚴打擊欺詐發行的監管態度和堅定決心 。
——嚴懲財務造假 ,把好信息披露“質量關”。財務造假是侵蝕市場根基的“毒瘤”,一直是證監會重點打擊對象。2024年,證監會通過年報審閱、現場檢查 、輿情監測、投訴舉報、大數據建模分析等多元化渠道發現財務造假線索,查辦相關案件128件 ,重點打擊虛構業務 、濫用會計政策、第三方配合造假等違法行為 。其中,鵬博士因操控資產減值計提虛增利潤和資產,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員被處以3400萬元罰款;對紫晶存儲案中兩家配合財務造假的上市公司立案調查 ,堅決破除財務造假利益鏈條。
——嚴查非法套利,筑牢并購重組“合規關 ”。并購重組是支持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提升投資價值的重要工具 。2024年,證監會在激發并購重組市場活力的同時 ,切實加強監管執法。指導交易所強化股價異動監控,精準打擊“潛伏”重組股實施內幕交易的不法行為,及時查處35起相關案件 ,其中,吳某杭內幕交易案罰沒款超1億元;嚴厲打擊利用“跨界”并購重組題材炒作股價行為,恒潤股份案中原董事長炒作公司轉型“算力 ”業務 ,操控上市公司連續發布利好消息,誤導投資者交易決策,最終被罰沒6156萬元。相關案件的及時查處,切實維護了重組市場秩序 ,保障了資源配置高效公平 。
——出清“害群之馬”,暢通退市“出口關”。資本市場如同蓄水池,進出有序才能維持良好市場生態。2024年 ,證監會堅持“應退盡退 ”原則,持續加大問題公司出清力度,全年55家上市公司退市 。秉持“退市不免責” ,對35家退市公司及責任人的違法違規問題一追到底。其中,美尚生態退市后仍被行政處罰并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相關特別代表人訴訟案件也已正式進入司法程序。同時 ,嚴厲打擊各類規避退市行為,*ST金洲時任董事長朱某文為避免公司面值退市伙同私募機構炒作本公司股票,最終被罰沒1.15億元并終身禁入證券市場 ,嚴防問題公司“魚目混珠”。
三 、靶向攻堅:劃清市場主體行為邊界
證監會堅持“追首惡 ”“懲幫兇”,通過加大追責力度,壓實主體責任,引導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董監高等“關鍵少數”依法依規行事、中介機構審慎勤勉履職 、從業人員廉潔自律執業 ,助力維護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緊盯“關鍵少數”失責。上市公司“關鍵少數 ”守法合規、誠信經營,對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意義重大。證監會嚴厲打擊“關鍵少數”利用上市公司平臺攫取個人私利 、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全年查處“關鍵少數”989人次 ,同比增長21%,罰沒28.1億元,同比增長63% ,市場禁入81人次 。嚴肅追究35起財務造假案件中大股東、實控人的組織、指使責任,同比增長近60%。依法從嚴打擊35起資金占用類案件,永悅科技實際控制人陳某違規轉出上市公司資金6630萬元供關聯方使用 ,被處以1050萬元罰款,并采取五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快查快辦14起違規減持案件,其中 ,中核鈦白實際控制人王某龍等利用衍生品 、融券等交易工具“繞道 ”減持,被處以2.35億元罰沒款 。上述案件的查辦,進一步強化了對“關鍵少數”的警示震懾與剛性約束。
——嚴防“看門人”失守。中介機構是資本市場治理的重要力量,發揮著專業把關的積極作用 ,其執業質量直接關系市場健康運行 。證監會全面追究各類審計、保薦、法律服務等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行為的責任,全年罰沒6.73億元,對4家會計師事務所和1家證券公司暫停業務6個月。其中 ,在恒大地產案中對審計機構普華永道開出3.25億元“創記錄 ”罰單;在金通靈案中對審計機構大華所開出“沒一罰五”4100余萬元罰單,并暫停從事證券業務6個月,真正實現“罰到痛處 、禁到怕處” ,推動提升行業執業規范水平。
——嚴查“從業人員 ”失職 。從業人員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其專業素質、職業操守和合規意識直接關系到市場的公平性和透明度。2024年,證監會對證券、基金 、期貨、投資咨詢等全行業從業人員持續強化監管執法 ,嚴肅查辦59起從業人員違法違規案件。開展打擊證券從業人員違規炒股專項治理行動,對38名從業人員作出行政處罰,對66名從業人員、7家證券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監管談話等行政監管措施。其中 ,對證券公司高管孫某祥違規買賣股票等違法行為開出同類案件年內最大罰單1800余萬元,并采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嚴厲打擊15起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件,對某資管公司高級投資經理劉某義“老鼠倉”行為處以6400余萬元罰沒款,有效凈化了行業風氣 。
四 、提升效能:推動個案查處向生態治理轉變
證券執法既是違法“懲戒”的有力手段 ,也具有市場“治理 ”的重要功能。證監會在堅持從嚴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同時,注重發揮執法在發現監管漏洞、消除監管盲區、促進基礎制度完善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通過懲治違法“已然” ,督促市場主體糾正不當行為 、減輕危害后果,通過震懾違法“未然”,實現“辦理一案、震懾一方、治理一域” ,推動形成崇法守信的良好市場生態。
——強化源頭治理,堅決遏制違法苗頭 。持續加大監測力度,對新型 、苗頭性違法違規行為堅持露頭就打 ,相繼查辦3起利用個股場外期權等衍生品實施內幕交易的典型案件。嚴厲打擊股市“黑嘴 ”,對劉某、婁某等股市“黑嘴”操縱股價行為罰沒3.34億元,并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同時 ,深入開展高發頻發案件成因研究,及時彌補制度規范漏洞,切實提升治理效能 。
——強化系統治理,構建綜合懲防體系。與相關部委聯合制定并推動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 ,加強部際協同和央地協同,建立常態化長效化的財務造假防治機制,并以此為契機 ,部署開展專項行動,集中發現和懲處了一批財務造假重大案件。全年作出行政處罰61件,罰沒金額51.57億元 ,處罰責任人員426人,對65人采取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相關第三方配合造假線索統一移交相關部門或屬地政府依法處置 ,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合力進一步增強,綜合懲防效果凸顯 。
——強化依法治理,不斷提升執法規范化水平。進一步規范行政裁量權 ,制定發布《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裁量基本規則》,明確“不予處罰、免予處罰 、減輕處罰、從輕處罰、一般處罰 、從重處罰”等六檔裁量階次及適用情形,細化量化裁量幅度,統一執法標準 ,為不偏不倚、不枉不縱執法提供制度保障。執法實踐中,強化對案件調查的全周期管理和全流程質量管控,不斷提升監管執法的規范性和精細化 ,為資本市場織密制度之網、校準監管之尺 。
下一步,證監會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緊扣“防風險 、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 ”工作主線 ,不斷提升執法能力和辦案質效,用好用足法律法規賦予的執法手段,快、準 、狠打擊證券期貨違法違規 ,切實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為建設高質量資本市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配資專業網上炒股:專業的股票配資官網-證監會部署資本市場改革五個“著力”點 明確高質量發展“施工圖”
股票配資專業網:炒股技巧-資本市場“真金白銀”加持 商業航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
股票配資網-獨家提供:山東炒股配資開戶-證監會:依法從嚴打擊通過自媒體平臺等渠道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等擾亂證券期貨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
在線開戶股票:炒股配資知識-證監會:探索開展“AI+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專項試點
搜正規合法平臺杠桿炒股:專業配資炒股網-證監會李超最新發聲:全面推進實施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
炒股怎么加杠桿:專業炒股配資咨詢-券商分類評價辦法最新修訂!詳看12大變化 更好發揮“指揮棒”作用 引導證券公司高質量發展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