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巨子生物旗下重組膠原蛋白品牌可復美產品成分爭議持續發酵 。
6月1日22點32分,巨子生物旗下可復美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份聲明 ,標題為《巨子接受“大嘴博士 ”(郝宇)所用檢測機構道歉,但將追究造謠者法律責任》。
聲明稱,有關“可復美”未添加重組膠原蛋白的爭議 ,5月30日我司收到了來自“大嘴博士”(郝宇)所用檢測機構的道歉聲明,該機構明確表示“我司對此做法不僅不予認同,更從未做出任何形式的授權 ” ,并嚴令要求“大嘴博士”(郝宇)“立即停止使用及轉發該《測試報告》的行為,以避免對社會公眾產生更嚴重的誤導”。
圖片來源:可復美官方公眾號
值得一提的是,早些時候 ,6月1日19點30分,A股玻尿酸巨頭華熙生物在微信號發表了一份逾2700字的長文支持郝宇博士(網名“大嘴博士 ”) 。上市公司表示,由郝宇擔任法人的上海柳頁醫創醫療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屬于華熙生態的重要成員,公司理應予以堅定支持和依法保護。
在文中 ,華熙生物透露出了多重信息。公司稱,其已組織專家對郝宇提供的資料進行審慎評估和多方法的反復測試,同時也已經得到了第三方機構的檢測結果 ,“希望相關企業主動面對發展中的問題,誠實面對全社會關切的產品誠信和價值承諾;如相關企業無法正視自身問題,公司將向全社會公開相關檢測結果 。”
華熙生物認為 ,郝宇此前的行為屬于以科學專業方法維護消費者的基本安全和相關權益。公司還透露,郝宇遭遇了網絡水軍的攻擊和騷擾。
“一個行業的安全與繁榮,需要檢測機構 、專業人士與媒體等生態伙伴的參與 。”華熙生物稱 ,歡迎行業企業和社會各界在檢測后參與到交叉驗證中,也希望檢測機構承擔起專業責任,做出有公信力的檢測結果。
圖片來源:華熙生物官方公眾號
“大嘴博士 ”質疑 ,巨子生物回應
5月24日,“大嘴博士顏究所”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題為《巨子生物疑似造假?!重組膠原竟然測不到膠原!》的文章。
文章中,博主“大嘴博士顏究所”公開質疑可復美品牌旗下產品“可復美膠原棒”(即“可復美重組膠原蛋白肌御修護次拋精華 ”)不含膠原蛋白核心氨基酸成分“甘氨酸”,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大嘴博士”稱 ,為了準確定量檢測重組膠原蛋白,其團隊反復比較了各種檢測方法,并最終選擇了國際標準的高精度HPLC高效液相色譜氨基酸定量法 。同時 ,為了防止配方中其它成分可能帶來的干擾,還在檢測時專門加了18個氨基酸內標,來精確校準和定位氨基酸。
圖片來源:“大嘴博士顏究所 ”公眾號
“大嘴博士顏究所”稱 ,可復美“膠原棒”配方表中明確標注的“重組膠原蛋白 ”(即“可溶性膠原”)為“非微量添加”,理論上都應在0.1%以上。然而,通過國際通用的高精度HPLC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 ,理論上源自“重組膠原蛋白 ”水解產生的氨基酸總含量,卻僅有0.0177%,“重組膠原蛋白”只有不到萬分之二 。
圖片來源:“大嘴博士顏究所”公眾號
5月24日深夜 ,巨子生物旗下品牌可復美發布告消費者書:——關于近期網傳“巨子生物可復美產品檢測未添加重組膠原蛋白成分 ”的嚴正聲明。
圖片來源:可復美官方公眾號
聲明稱,針對所謂“巨子生物涉嫌嚴重造假”“重組膠原測不到”等不實指控,公司予以嚴正駁斥并堅決否認。我們鄭重聲明:上市產品均經原料投料核查、生產工序質控、成品質量檢測三重驗證體系,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可靠 ,不存在任何成分造假或隱瞞行為 。
公司官網顯示,巨子生物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立足科技美學的高科技企業 ,是中國基于生物活性成分的專業皮膚護理行業的先行者及領軍者。聚焦功效性護膚品 、醫療器械、功能性食品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三大產業方向。
華熙生物曾發文炮轟“重組膠原蛋白”概念
5月17日深夜,華熙生物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概念總在重演,科技永遠向前》 ,手撕透明質酸“過時論 ”,矛頭直指多家券商研報 。
華熙生物指出,自2022年起 ,隨著資本市場不斷追求新的公司題材,“重組膠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運地選中了”。為了營造該產業比透明質酸產業更大的預期,圍繞某重組膠原企業的研報中 ,出現了大量直接針對中國透明質酸產業的所謂“對比研究”。
雖然華熙生物未直接點名,但從文中羅列的券商研報內容來看,“某重組膠原企業 ”指向在港股上市的美妝護膚企業巨子生物(HK02367) 。
圖片來源:華熙生物公眾號截圖
巨子生物在其官網披露稱,公司是全球重組膠原蛋白領導者。2000年 ,范代娣博士與其團隊成功開發了重組膠原蛋白技術。華泰證券在研報中提到,2000年~2005年為基礎研究階段,2006年公司方開始探索產業化。
單從重組膠原蛋白技術與透明質酸技術的發展歷程來看 ,透明質酸的產業化要更早一步 。
《大眾日報》在2023年10月份的文章中提到,2000年,華熙生物借助“張天民教授對于透明質酸的開創性研究 ,及其學生——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郭學平博士對于微生物發酵技術的發明和創新”,雙方聯手開啟玻尿酸產業化運作。
根據研究機構Frost&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2022年6月份出具的《2021全球及中國透明質酸(HA)行業市場研究報告》,2021年中國透明質酸原料的總銷量占全球總銷量的82.0% ,其中華熙生物2021年透明質酸銷量在全球占比44%。
在5月17日的發文中,華熙生物稱,這個經歷了數億年演化歷史的物質、這個經歷了幾代中國科學家努力的產業卻在近幾年資本市場的概念切換中遭遇了謊言與踐踏 ,被描述為“過時”“不如某物質安全 ”“不如某物質更具生物活性”“不如某物質具備市場價值” 。
從文章羅列的券商研報來看,華熙生物所說的“某物質 ”就是重組膠原蛋白,而該領域的龍頭則是巨子生物。
對于是否已經注意到華熙生物5月17日發文內容,記者于5月20日上午嘗試撥打巨子生物投資者關系電話和媒體溝通電話 ,均未接通。
記者注意到,華熙生物在上述文章中直接列舉了華泰證券 、安信證券、國金證券等9家券商所發的研報 。這些研報有的提到玻尿酸與重組膠原蛋白之間的差異,大都涉及重組膠原蛋白、巨子生物有關的內容。比如華泰證券相關研報稱:“相較于玻尿酸有潛在交聯劑殘留‘饅化臉’的風險 ,重組膠原蛋白在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
圖片來源:華熙生物公眾號截圖
華熙生物表示,這些誤導性“結論”伴隨著隨后興起的“玻尿酸過時論 ”被媒體和自媒體紅人廣泛傳播,形成了資本市場與消費市場輿論共振 ,傷害了經過幾代人努力的一個中國優勢產業的市場轉化基礎 。
對此,5月20日上午,記者嘗試聯系華泰證券2024年2月6日所發研報《巨子生物始于膠原 ,不止膠原》的作者。公司相關人士表示,該研報的作者之一林寰宇已經離職。而研報另一位作者孫丹陽在研報中所留座機無人接聽 。
不過,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 ,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本市場人士表示,華熙生物與巨子生物實際代表醫美行業的透明質酸 、重組膠原蛋白兩個技術方向,目前并無官方結論證明二者孰優孰劣,但重組膠原蛋白概念被追捧 ,也反映出資本市場的“求新”特性。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華熙生物官方公眾號、可復美官方公眾號、證券時報、每經網 、“大嘴博士顏究所”公眾號、巨子生物官網、公司財報 、公開資料等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溫州配資公司:股票配資論壇網站-巨子生物深夜突發聲明:接受檢測機構道歉 將追究造謠者法律責任!
股票配資平臺哪個可靠:配資知識網站-造假1年就判刑!7月6家“首惡”被判刑 嚴到骨子里
求股票配資:股票配資平臺哪個可靠-華熙生物指出9家券商的10篇研報存在“誤導性言論” 9家券商為何沉默?
正規股票配資網站:杠桿平臺app哪個可靠-基輔傳出爆炸聲!“雙方打一會兒再介入” 特朗普稱短時間難以促成俄烏立即停火!
上海股票配資平臺:十大股票配資網站-山東一化工車間發生爆炸事故!這家A股公司盤中一度大跌 農藥板塊集體走強
十大正規實盤配資平臺:股票配資網站查詢-持倉最高達100多億!券商自營重倉股出爐 上半年都買了哪些股票?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