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10月24日 ,沐曦集成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沐曦股份 ”)的首次公開發行(IPO)申請將上會審議。中國GPU初創公司沖刺資本市場再迎“關鍵一戰” 。
沐曦股份成立于2020年,五年來,先后推出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 、用于訓推一體和通用計算的“曦云C ”系列GPU。傳統數據中心GPU既要兼顧科學計算 ,又要滿足AI訓練需求,沐曦的GPU芯片針對云端AI訓練和推理場景深度優化,旨在解決大規模人工智能算力瓶頸。
進入2025年以來 ,主要GPU初創企業沐曦、摩爾線程、壁仞等公司上市進程大幅加速,即將迎接更嚴格的考驗 。創業以來,這些公司曾吸引了前所未有的大額投資 、高級人才和資源 ,劍指回報豐厚的GPU芯片市場,并誓言挑戰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地位。
然而,在人工智能熱潮帶來的市場機會持續走高的情況下,市場環境卻陡然發生變化。英偉達高端GPU在中國市場供應幾乎“歸零” ,這個被動形成的真空地帶,成為國產GPU企業從未有過的歷史性機遇 。
IPO加速
9月26日,在各方期待下 ,中國GPU公司摩爾線程科創板IPO申請成功通過上交所上市委審議。從6月30日申請IPO到成功過會,僅用了短短88天。若順利上市,將成為今年科創板最大IPO ,距離“國產GPU第一股”僅一步之遙 。
另一家GPU企業沐曦也迎來IPO關鍵一役。上交所官網披露的信息顯示,沐曦集成電路的科創板IPO于10月24日進入上市審核委員會審議階段。
摩爾線程、沐曦均成立于2020年。彼時,美國的技術出口管制收緊 ,使得華為無法再利用臺積電等代工廠的先進制程,這為中國芯片行業敲響了警鐘,GPU創業的窗口期變得清晰 ,GPU熱潮轟然而至 。
摩爾線程創始人兼CEO張建中曾擔任英偉達全球副總裁及中國區總經理,在英偉達任職超過15年,成功在中國推廣了GPU的完整生態系統。2020年6月,張建中離開英偉達創立摩爾線程 ,從一開始就確立了對標英偉達的通用GPU技術路線,成為國內最早在功能上全面對標英偉達的公司。
從產品進展看,摩爾線程自2021年至2024年連續四年推出四代芯片 ,其中2024年推出的第四代“平湖 ”主打可支持DeepSeek等前沿大模型訓練所需要的FP8精度,是該公司目前最先進的產品 。此外,摩爾線程還布局集群算力。2023年12月 ,推出支持千卡單集群部署的產品KUAE1,并在2024年底將該集群產品升級為支持萬卡的KUAE2。招股書顯示,2024年摩爾線程AI集群產品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已達42.42% ,為1.84億元 。
沐曦成立于2020年,主營業務為研發、設計和銷售應用于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 、通用計算與圖形渲染領域的全棧GPU產品,并圍繞GPU芯片提供配套軟件棧與計算平臺。近三年 ,沐曦先后推出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用于訓推一體和通用計算的曦云C系列GPU。
沐曦的技術路線與國際主流基本同頻 。C500立項即對標英偉達A100,部分下游客戶的測試反饋顯示,在若干場景下已能達到或優于A100的表現。最新發布的C600進一步對齊主流架構,配備大容量顯存 ,支持含FP8在內的多精度混合計算,并打通從設計、制造到封裝測試的國產化供應鏈閉環。正在研發的下一代旗艦C700將在算力 、存儲、互聯與能效等維度顯著升級,目標逼近英偉達H100的水平 。9月21日公開的第二輪監管問詢回函中 ,沐曦透露,截至2025年9月5日,公司在手訂單金額為14.30億元 ,以曦云C500系列板卡為主。
摩爾線程、沐曦上市進展迅速,引發市場矚目。實際上,摩爾線程已成功闖關IPO ,使其成為今年6月以來硬科技上市潮重啟后的首批受益者。自今年二季度開始,A股市場的IPO受理節奏明顯加快 。此后,科創成長層細則迅速出臺 ,再次確認了A股市場對優質科技企業的支持態度。
記者梳理發現,另外幾家GPU初創公司也在近期緊鑼密鼓推進上市計劃。8月17日,深圳市山天智慧財產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山天智慧”)宣布,其參投企業壁仞科技已遞表港交所 。據山天智慧介紹 ,今年6月,壁仞科技完成新一輪總金額達15億元融資,由廣東和上海國資背景機構領投 ,山天智慧亦在此階段跟投,壁仞科技在香港上市前估值達到140億元。
壁仞科技成立于2019年,創始人張文擁有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曾擔任商湯科技總裁。雖然不直接出身GPU技術,但其“吸金”和“招攬人才 ”能力突出,在業內獲得“中國第一大獵頭”的稱號 。從2019年9月成立到2021年3月完成B輪融資 ,約18個月里,壁仞科技融資額超過47億元,創下國內芯片創業公司的融資紀錄。
壁仞的融資能力和技術實力一度引發市場關注。2022年8月 ,其發布的BR100芯片創出全球算力紀錄,峰值算力達到當時國際領先廠商在售旗艦產品的3倍以上,這是全球通用GPU算力紀錄第一次由一家中國企業創造 。但好景不長,2023年10月 ,美國將壁仞科技及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無法再委托臺積電等先進代工廠生產芯片,對其運營造成重大沖擊。
另一家芯片企業燧原科技 ,于2024年8月啟動A股上市輔導,目前仍在推進輔導進程,同時天數智芯近期也傳出將赴港上市消息。相繼傳出的國產GPU公司上市進展 ,標志著中國高性能GPU企業加速邁入資本市場,政策與市場層面對關鍵芯片自主化的支持正在強化 。
代差與鴻溝
盡管國產GPU企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英偉達的差距仍然明顯。在摩爾線程的招股書中 ,“英偉達”一詞出現了41次;沐曦的招股書中則出現了57次。這種高頻提及,既是對標所需,也折射出應對英偉達生態的巨大鴻溝。
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的GPU ,原本為游戲圖像渲染而設計,但自2012年以來,人們發現GPU的并行計算模式非常適合處理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學習算法 。GPU幫助深度學習突破算力瓶頸,由此獲得廣闊增量市場 ,成為云計算和智能時代最重要的基礎芯片之一。
“硬件上我們可能落后1—2代,但軟件生態的差距可能是5至10年。”一位國產GPU公司資深工程師對記者直言 。英偉達的CUDA平臺經過十幾年打磨,已形成完整開發者生態 ,全球數百萬開發者基于CUDA開發應用。相比之下,國產GPU的軟件棧還在起步階段。
“遷移成本 ”是國產GPU面臨的最大障礙 。全球數百萬開發者基于英偉達CUDA開發應用,形成龐大生態。國產GPU雖然都推出了自己的軟件棧 ,如摩爾線程的MUSA、沐曦的MXMACA等,但兼容性仍是問題。
摩爾線程在招股書中坦言,公司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GPU公司 ,為中國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 、數字孿生、科學計算等領域提供強大算力支撐 。這個宏大愿景能否實現,不僅取決于技術進步,更取決于整個產業生態的成熟。
工藝制程是另一個瓶頸。國產GPU主流采用7nm或14nm制程 ,而英偉達已經進入4nm時代 。更嚴峻的是,2025年1月,美國發布對華晶圓代工限制新規,卡住了先進制程芯片制造 ,這意味著國產GPU企業即便有能力設計更先進的芯片,也難以找到代工廠生產。
“我們不是在和英偉達今天的產品競爭,而是在和它明年、后年的產品競爭。”一位投資者向記者感慨。英偉達的產品迭代速度驚人 ,每18至24個月就會推出新一代產品,性能提升30%至50% 。國產GPU企業必須在追趕的同時,還要應對對手的持續創新。
推理市場是被認為更現實市場選擇。“推理對算力要求相對較低 ,而且很多推理任務是固定的,可以針對性優化 。”網宿科技一位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IDC數據,2024年訓練型AI服務器中GPU價值占比73% ,而推理型僅25%。未來五年,國內訓練和推理算力年復合增速將分別為50%和190% 。
算力突圍
據Bernstein Research,按銷售金額計 ,2024年中國AI加速器市場中,英偉達約66% 、華為昇騰約23%、AMD約5%,其余廠商(含摩爾線程、沐曦等)合計約1%。
華為昇騰的經驗或許值得借鑒。從2018年推出第一代昇騰310,到2024年能夠訓練千億級大模型 ,華為用了6年時間 。期間經歷美國制裁 、生態建設、市場開拓等重重困難,最終在2024年占據中國市場23%的份額,成為僅次于英偉達的第二大AI芯片供應商。
前述投資人對記者表示 ,從研制一顆芯片,到打通上下游鏈條,再到支撐一個生態 ,需要長期的耐心和持續投入。“我們投資GPU企業,看的不是三五年的回報,而是十年后中國AI產業的獨立性 。 ”
目前來看 ,值得振奮的信號顯著增多。甘肅慶陽國產萬卡推理集群已由燧原科技等合作方點亮并對外服務;LightSphere X光互連光交換GPU超節點由上海儀電、曦智 、壁仞、中興聯合發布,打通面向跨機柜超大規模訓練的互聯瓶頸;摩爾線程以“88天過會”的速度沖刺科創板、擬募資規模空前。
同時,市場環境也開始向國產GPU公司發生有利變化。首先 ,英偉達在中國市場份額的急劇萎縮,并非國產GPU企業主動競爭的結果,而是外部環境驟變的被動產物 。2022年10月,美國禁止英偉達最新AI芯片向中國出口。英偉達 、AMD等美國廠商一度推出縮減性能的“中國特供版”AI芯片 ,但這些“特供版 ”不到一年即被全面禁止,英偉達只得向中國市場推出性能大打折扣的H20。
基于政策風險和市場需求,中國算力中心和云廠商開始更堅定地轉向國產AI芯片 ,這給國產GPU企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場空間 。近期一場公開活動中,英偉達CEO黃仁勛談及中國市場時亦稱,由于美國出口管制 ,英偉達近乎100%退出了中國市場,市場份額從95%降至0%。
今年年初,DeepSeek的走紅 ,被視為國產AI算力的練兵場。摩爾線程、燧原科技等多家國產芯片公司積極適配DeepSeek;隨著DeepSeek在應用環節鋪開,尤其是國產GPU進一步適配DeepSeek后,國產算力得到進一步認可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 ,中國AI智算GPU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142.86億元迅速增至2024年的996.7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62.5%,預計至2029年將提升至1.03萬億元規模。
時間會給出答案,這場算力突圍 ,將深刻影響中國乃至全球AI產業的未來格局。
股票推薦配資:專業配資開戶-國產GPU廠商沐曦股份科創板IPO獲上市委會議審議通過
實盤配資app:正規的股票配資網-又一家國產GPU廠商完成IPO輔導 機構稱國產算力芯片前景樂觀
正規的股票配資:股票配資是怎么回事-沐曦股份IPO成功過會:三年研發投入約24億元 新一代國產GPU開發進度曝光
我要配資官網:行業領先的股票配資平臺-擬收購算力資產 股價巨震超14%!國產GPU廠商密集IPO 概念股來了
場外配資是什么:股票配資實盤平臺-宇樹科技正式啟動IPO 具身智能企業“競速”資本市場
配資官網平臺:廣東股票配資公司-DeepSeek-V3.1正式發布 UE8M0 FP8技術助力國產芯片加速追趕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