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短短幾個月時間 ,曾經風光無限的港股新消費板塊,就從一路高歌猛進,走向了“殺估值”的急劇下跌。
10月23日 ,港股新消費板塊持續走低,泡泡瑪特(09992.HK)盤中一度跌近11%,最終報收232.4港元/股,跌幅9.36% ,最新總市值為3121億元;兩只明星股古茗、蜜雪集團(02097.HK),也分別跌超6% 、4% 。
目前,泡泡瑪特、老鋪黃金(06181.HK)、蜜雪集團等明星股 ,較年內高點已普遍跌幅超20%,三大龍頭市值蒸發超2800億港元。泡泡瑪特交出同比增長245%-250%的亮眼三季報后,股價仍連續下挫。
資金流向顯示 ,南下資金雖然仍在流入,但香港本地 、國際中介機構的資金,卻出現一定程度撤離 。
業內人士分析 ,增長見頂的擔憂、商業模式的再審視,以及巨大的獲利了結壓力,共同構成了本輪調整的三重推手。在當前階段 ,機構分歧正在加劇——是短暫回調還是敘事終結,將成為決定板塊未來走勢的關鍵。
三大龍頭較年內高點蒸發2800億港元
恒生指數持續震蕩之際,年內表現一度領跑港股的新消費板塊,近期遭遇集體重挫 ,多只明星股自年內高點大幅回落。
以潮玩龍頭泡泡瑪特為例,該股23日盤中跌超10%,最低下探至227.2港元/股 ,截至收盤下跌9.36% 。若以8月26日的歷史高點339.8港元計算,在不到兩個月內累計跌幅已超過32%。該股在10月初經歷短暫反彈后,近期已連續五個交易日收跌。
板塊內其他個股同樣走勢疲軟 。老鋪黃金自10月17日觸及846港元/股的階段高點后持續回落 ,截至10月23日已跌至692港元,區間跌幅超18%。自7月8日創下的1082港元歷史高點以來,該股累計跌幅已超34.93%。蜜雪集團自6月4日沖到615港元的高點至今 ,回調幅度更超過31% 。
此外,截至10月22日,毛戈平、布魯可 ,也較年內高點分別下跌超24%、51%。
股價大幅回調,使得新消費板塊的明星股市值大幅縮水。截至10月23日,泡泡瑪特市值自8月26日的4504億港元高點縮水至3121億港元;蜜雪集團市值從6月4日的2336億港元跌落至1518億港元,退出“2000億俱樂部 ”;老鋪黃金市值更從7月8日的1868億港元驟減至1195億港元 。
按上述數據計算 ,截至10月23日收盤,三家明星股從年內高位合計蒸發市值超2800億港元。
部分個股即使在業績向好的背景下仍難擋跌勢。10月21日,泡泡瑪特在港交所公告 ,第三季度整體收益(未經審核)同比增長245%-250%,其中中國收益同比增長185%-190%,海外收益同比增長365%-370% 。然而 ,這份亮眼的業績公告并未提振市場信心,該股在公告后連續兩個交易日大幅下跌。
背后推手是誰?
本輪港股新消費板塊的調整,背后是資金結構與市場預期的共同轉向。通過不同階段的主力資金流向分析 ,可清晰看到推動行情演變的主要力量。
上半年的行情中,南下資金是做多港股新消費概念的主力資金 。Wind數據顯示,4月8日~6月9日 ,新消費板塊中,南下資金和香港本地中介加倉63.7億港元 、4.9億港元,國際中介和中資中介凈流出6.4億港元、43.9億港元。
然而,這一格局在7月發生了明顯變化。第一財經記者根據Wind數據估算 ,在7月2日至7月30日期間,南向資金轉為凈流出,而香港本地中介機構和中資中介則仍保持凈流入狀態 。
近期資金流向揭示了內外資機構在新消費板塊上的鮮明分歧。以持股數量變化*最新日成交均價估算 ,wind數據顯示,盡管南下資金仍是做多主力,向5家概念股凈流入33.37億港元;但其他主要機構投資者均在撤退 ,中資、國際與香港本地中介分別凈流出14.66億港元 、13.66億港元和2.16億港元。
資金轉向的背后,暗藏著市場對行業基本面的多重擔憂 。
增長可持續性首當其沖。以泡泡瑪特為例,雖然該公司近期披露的三季報業績亮眼 ,但晨星分析師Jeff Zhang指出,投資者擔憂泡泡瑪特收入增速或于今年見頂,明年起增長動能可能放緩。
第一財經觀察發現 ,泡泡瑪特多款熱門IP,近期在二手市場上的價格較6月已有顯著降低 。一名機構人士說,有些機構內部確實會跟蹤二手市場的行情。對一些依賴IP和粉絲經濟的公司來說,二手價是判斷產品真實需求和品牌溢價的試金石。說白了 ,如果連核心粉絲都不愿高價買了,機構對它的增長故事就會打上問號 。但他也強調,這套方法并非絕對 ,“市場情緒和投機因素都會干擾價格,單憑這個指標做決策可能會誤判。”
其次,市場正重新審視新消費企業的商業本質與定位匹配度。
以老鋪黃金為例 ,業內擔憂其實際經營模式與高端定位存在明顯割裂。招股書顯示,該公司產品外包生產比例從2021年的36%攀升至2023年的41%,而同期研發投入占比卻從0.67%降至0.35% 。雖然標榜奢侈品定位 ,但其產品價格卻隨金價頻繁波動。
同樣面臨考驗的還有蜜雪冰城,在產能利用率方面持續下滑。第一財經注意到,根據招股說明書 ,蜜雪集團主要食材的產能利用率整體較低且不斷下行 。例如,糖的產能利用率,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分別為58.7%、61.2%、42.2% 、46.5%。奶的產能利用率也從2021年的83.1%,降低至2024年前三個月的52.3%。
此外 ,這些股票前期漲幅巨大,本身也積累了顯著的獲利了結壓力 。Choice數據顯示,泡泡瑪特、老鋪黃金、蜜雪集團年內最大漲幅分別達310% 、309%和112%。即便經歷近期回調 ,截至10月22日,三者年內漲幅仍分別高達187%、194%和44%,部分投資者選擇鎖定收益 ,集中賣出進一步加劇了股價壓力。
未來港股新消費概念股能否扭轉當前頹勢,重現往日高增長輝煌?目前市場觀點呈現明顯分歧 。
招商證券在近期研報中指出,從半年報看 ,港股新消費板塊正走向“輕資產、高周轉 、強現金流”的健康商業模式。但存貨周轉率下滑至歷史較低水平,板塊整體處于“被動加庫存 ”周期,供需格局有惡化端倪。這可能與新式茶飲、連鎖門店等業態競爭加劇有關 ,未來需特別關注相關公司的競爭格局 。
也有機構看好消費板塊中長期走勢?!半m然當前新消費相關板塊正處于熱度消化階段中,但拉長時間看,在宏觀邏輯支撐下新消費演繹的空間仍十分廣闊。”國泰海通證券分析師吳信達認為,中期維度看 ,新消費行情仍有宏觀邏輯支撐。若借鑒日本歷史,消費觀念變革敘事或有望持續演繹,我國新消費趨勢方興未艾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模型 ,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將從物質需求向精神需求升級。1970年代中期后,日本消費趨勢向個性化消費、理性消費的演變正反映了從物質消費到精神消費、從基礎消費到情緒消費的變化。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