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香江涌動。有人心動,有人行動 。
今年以來 ,港股市場IPO表現亮眼,募資金額已超780億港元,同比增長超670%。顯著的財富效應 ,吸引著企業加速布局港股市場。
“赴港上市企業數量攀升,項目組的工作量明顯增加 。目前我們正全力投入于盡職調查、上市架構設計 、時間表規劃以及發行策略制定等關鍵環節,整體工作節奏較以往緊湊多了!”有頭部券商保代對界面新聞表示。
頭部券商率先打響港股投行賽道爭奪戰,全面加速香港投行業務的拓展;與此同時 ,另一些尚未入局的中資券商也積極拓展,全力推進牌照申請,并將其列為今年投行業務的重中之重。
Choice數據顯示 ,今年前五個月,23家券商角逐港股IPO,中金公司、華泰國際、中信證券等中資券商在承銷數量上領先。反觀外資投行 ,其保薦份額被大幅擠壓,港股市場外資投行主導局面正在被改寫 。
港股IPO狂飆
談及今年的IPO業務,有資深投行人士滿是感慨 ,“業務量遠超預期,團隊幾乎每天都開啟‘連軸轉’模式,凌晨下班已經成了家常便飯。 ”而新股上市后的優異表現 ,讓企業的上市熱情愈發高漲。“最近,主動接洽的擬上市企業數量呈爆發式增長,大家都想牢牢抓住這個難得的上市黃金窗口期 。”他表示。
該人士稱,眾多國內優質企業不僅有著迫切的資金需求 ,更面臨著拓展發展邊界的挑戰?!爱斚聡鴥仁袌龈偁幇谉峄?,行業‘內卷’不斷加劇,想要突破增長瓶頸 ,開拓海外市場 、挖掘新的增長曲線已是企業的必然選擇,這也促使越來越多A股公司將赴港上市提上日程 。”
根據中金公司最新研究數據,海天味業(603288.SH)、安井食品(603345.SH)、三花智控(002050.SZ)、百利天恒(688506.SH)與康樂衛士(833575.BJ)等5家企業目前已通過備案準備赴港上市。除此之外 ,三一重工(600031.SH)與賽力斯(601127.SH)等18家公司目前已向中國證監會遞交上市材料;另有包括韋爾股份(603501.SH)與牧原股份(002714.SZ)在內共25家公司已公告H股上市計劃。
“2024年港股股票融資規模較2023年近乎翻倍,而2025年上半年市場熱度持續飆升,前6個月的融資總額預計將超過去年全年總量 ,相當于用半年時間完成了去年一整年的融資規模 。 ”6月11日,高盛亞洲(除日本外)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王亞軍在專訪中指出。
事實上,港股市場今年以來成功擁抱數家重磅企業 ,除新能源行業的寧德時代外,還包括醫療行業的恒瑞醫藥(01276.HK)以及餐飲行業的蜜雪集團(02097.HK)等。這些各領域的頭部企業港股上市募資額驚人 。
例如,寧德時代募集資金凈額高達約353.3億港元,為截至目前今年全球最大一宗IPO。恒瑞醫藥的募集資金凈額則接近100億港元。
根據招股書 ,寧德時代的聯席保薦人包括中金公司 、中信建投國際、高盛(亞洲)、摩根士丹利亞洲四家機構。此前市場傳聞,寧德時代基礎承銷費率為0.2%,部分投行甚至壓至0.01% 。按0.2%計算 ,總承銷費用約為7066萬港元;若按0.01%計算,僅為353萬港元。
恒瑞醫藥港股上市保薦方面,根據招股書 ,其聯席保薦人為摩根士丹利亞洲 、花旗、華泰國際和瑞銀集團四家。承銷費率方面,招股書顯示上市開支約1.40億港元,占募資凈額的1.46% 。
“實際分配方面 ,由于寧德時代IPO規模龐大且承銷競爭激烈,主承銷商(如中金、中信建投國際)可能承擔更高份額,而高盛 、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投行可能通過國際配售獲得更多分成。但具體金額未公開披露。”上述資深投行人士告訴界面新聞 。
他指出 ,恒瑞醫藥也是如此,承銷保薦分配的具體金額未明確披露,但摩根士丹利作為主承銷商,按照常規或承擔約50%的承銷份額(約7000萬港元) ,花旗、華泰國際、瑞銀則分占剩余部分。
作為今年全球最大IPO,寧德時代的承銷費率被壓至行業極低水平(0.01%-0.2%),遠低于美的集團(0.6%+獎金) 、順豐控股(0.8%+獎金)等案例?!巴缎袪帄Z份額的背后 ,是其國際業務拓展的戰略價值,旨在鞏固該地區市場地位 。”該投行人士進一步表示。
相較于今年成功登陸港股市場的新股,正在沖刺港交所的企業數量更為龐大。根據Choice金融終端 ,截至目前,合計171家企業正在排隊登陸港交所,相較于今年1月中旬不到90家排隊企業 ,短短幾個月數量近乎翻倍 。
他進一步解釋,“港股IPO的定價水平與A股定增不相上下,但在流程和審核環節上 ,港股有著明顯的效率優勢。對于那些急需資金‘輸血’,渴望快速推進業務發展的企業來說,港股上市無疑是一場‘及時雨’,能有效緩解資金壓力 ,助力企業邁向新臺階。”
王亞軍認為,“今年上半年港股IPO融資額應會超過2024年全年,一些數十億美元級融資項目順利登陸港股市場 ,印證了市場活力的全面恢復。 ”
中資投行重回“舞臺中央”
2025年的香港新股發行市場,中資券商如破竹之勢強勢崛起,已然站上舞臺中央 。
據Choice金融終端數據 ,今年前五月,23家券商角逐香港IPO市場。中資券商在保薦機構陣營中占據半壁江山,以中金公司、華泰國際、中信證券為代表的中資力量 ,在承銷數量上一騎絕塵,徹底改寫了往昔外資投行主導的競爭局面。
IPO保薦家數方面,中金香港無疑是“排頭兵” ,今年已成功保薦8家公司,將超29.63%的市場份額收入囊中;華泰證券國際緊隨其后,6家保薦項目使其拿下 22.22%的份額;招銀國際 、中信證券國際也表現亮眼,分別保薦5家、4家 ,市場份額占比達18.52%和14.81% 。
反觀外資投行,保薦份額正被大幅擠壓,多數投行保薦項目僅1到2家。摩根士丹利、高盛作為外資投行中的佼佼者 ,各保薦3家;花旗、美林等保薦2家,市場份額在7%左右。
隨著港股IPO市場熱度持續攀升,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熱情空前高漲 ,中資券商的戰略地位愈發凸顯 。截至5月31日,162家企業遞交申請,141 家審核“處理中 ”。
而從遞表企業披露的保薦信息看 ,中資投行依舊占據上風,中信證券國際 、中金公司、華泰國際各憑借44家、40家 、17家的保薦數量,穩坐“主力軍” 寶座 ,中信建投國際、海通國際等中資投行保薦數量也均超10家。
制圖:界面新聞陳靖
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外資投行市場占有率持續走低,即便保薦項目最多的高盛、摩根士丹利 、摩根大通,三家合計21個項目 ,也不及中資頭部券商單家業務量,花旗、瑞銀等老牌外資投行更是僅保薦3家,昔日輝煌逐漸黯淡 。
截至6月10日 ,港股遞表情況依舊頗為活躍。據港交所及Choice金融終端,6月9日至10日,銀諾醫藥、創智芯聯2家企業遞表。而在6月2日至8日一周 ,也有4家公司遞表,涵蓋制造業 、生物科技、奢侈品以及醫療科技等領域 。
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執行負責人許佳對界面新聞表示,中金公司作為寧德時代項目的聯席保薦人 ,在國際配售錨定投資者方面,收到大量國際主權基金、長線基金 、多策略基金的優質訂單,合計金額超500億美元 ,訂單覆蓋倍數超過30倍,體現了國際市場對中國優質資產的高度認可。
在當前與外資投行的競爭中,中資券商正通過專業化和差異化策略積極搶占市場份額。華泰證券相關人士對界面新聞指出,“中資券商在服務本土企業方面具備顯著優勢 ,其對本土市場的深刻洞察力使其能夠精準把握企業核心需求,并提供高度貼合實際的解決方案,從而助力企業在復雜多變的資本市場環境中實現更高效、更有針對性的融資安排。”
“中資券商對內地企業的業務模式、發展戰略、文化背景 、管理層思維以及監管環境有著深入的理解 ,并積累了廣泛的客戶基礎和深厚的信任關系,尤其在服務大型國企和民企龍頭方面優勢明顯 。 ”國金證券投行人士進一步表示。
他指出,對此中資券商應充分發揮“A+H”協同效應和高效執行等核心優勢 ,服務有跨境需求的企業。同時,聚焦新能源、高端制造及部分消費細分領域等優勢行業,深耕細作 ,構建專業壁壘 。
各大券商各顯神通
“自去年起,港股業務呈現快速復蘇態勢,公司已提前進行資源調配。”國金證券投行人士表示 ,靈活調配擁有香港證監會6號牌照且具備豐富A股上市經驗的資深員工,參與港股項目,并與國金香港團隊協同合作。
多位受訪人士均認為,會有越來越多的優質A股企業赴港上市 。許佳進一步對界面新聞表示 ,“在當前A+H兩地上市升溫的背景下,寧德時代這一行業龍頭在香港上市具有示范效應,或有可能帶動A股其他企業赴港上市 ,尤其是對于推行國際化戰略、需要構建全球化資本運作平臺 、渴望提升國際知名度的企業,會將寧德時代的成功上市視為可借鑒范例,跟隨腳步踏上港股上市之路。 ”
中資券商在布局港股IPO市場方面重點任務在于哪些方面? 廣發證券向界面新聞透露 ,其已組建專業的港股服務團隊,成員均具備豐富的資本市場經驗,可為計劃回流的中概股企業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并儲備了一批港股IPO及再融資項目。
國金證券相關人士告訴界面新聞,“首先,包括協助企業設計最優的上市架構、時間表、發行策略及定價方案 。此外 ,鑒于港股IPO項目發行人不少以內地企業為主,我們還安排匹配的項目成員負責境內盡職調查 、招股書審閱、工作底稿整理及估值模型構建等核心工作,確保項目質量,為市場輸送優質上市公司。”
相較頭部券商 ,中小券商也在積極調整戰略方案備戰。有中小券商投行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頭部券商業務牌照、項目儲備布局均比較早,在港股業務上更具競爭優勢 ,中小券商由于缺乏相關業務牌照或項目經驗,短期內難以突破 。”
對于港股上市熱還能持續多久?
“香港作為國際資本與內地企業的橋梁,有更多對中國企業較為友好的投資者。 ”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沖說。
黃立沖告訴界面新聞 ,“港股正經歷政策紅利釋放與市場生態重構,而A股在嚴格監管下逐步走向‘提質增量’的新階段。這一潮流主要依靠南下資金推動 。”
2025年以來,港股市場呈現出一片火熱景象 ,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獨樹一幟。從指數表現看,截至6月12日收盤,恒生科技指數年內漲幅達22.00% 、恒生指數年內累計上漲21.47% ,二者漲幅在全球重要指數中分居第一、第二位,已正式進入技術型牛市。
基于在發行一線觀察,王亞軍看到,在國際資金配置方面 ,當前基石投資者認購非常踴躍,確實在部分優質項目中出現機構投資者難以獲得基石份額,只能通過錨定方式參與 。這一現象也體現出了市場熱度。
寧德時代港股IPO吸引21家中外知名機構成為基石投資者 ,包括科威特投資局、高瓴資本 、瑞銀等,認購金額最高達5億美元。這種 “一位難求” 的現象被一位投行資深保代解讀為 “中國優秀企業正受到更多國際資本青睞”,既源于企業自身競爭力 ,也反映外資對中國經濟與港股資本市場的長期看好 。
該保代進一步指出,“部分企業赴港上市目的已從單純融資轉向國際化業務布局,例如寧德時代將90%募資用于匈牙利超級工廠建設 ,這增強了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 ”
港交所2025年啟動的新股定價機制改革,核心在于提高機構投資者議價權。行政總裁陳翊庭曾明確表示,改革旨在 “讓最有議價能力的買方與賣方充分博弈” ,通過壓縮散戶配售比例(如寧德時代散戶僅獲配7.5%),減少上市后股價波動 。
這一改革直接改變了市場結構。數據顯示,2025年港股打新中簽率顯著下降,熱門股如寧德時代、蜜雪集團的認購倍數超千倍 ,但散戶獲配比例被大幅壓縮。沙利文捷利云科技董事長萬勇認為,降低公眾持股量要求(從25%降至5%-25%階梯式門檻)將增強大市值公司赴港上市意愿,尤其利好A+H股企業 。
盡管當前市場熱度高漲 ,但專家對長期趨勢持審慎樂觀態度。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認為,港股指數將 “震蕩向上”,科技股(如ATM互聯網平臺)仍是核心資產 ,但需警惕短期獲利回吐壓力。
王亞軍對界面新聞分析,“港股IPO市場的融資規模仍在合理區間,不會導致市場承壓并對估值體系造成沖擊。不過 ,他也提醒,中國企業赴港上市需結合自身國際化需求和市值規模審慎決策,避免盲目跟風 。 ”
“在目前A股市場要保股價、提振市場活力而縮減股權融資的背景下 ,港股市場不失為境內企業融資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備選窗口,即可以緩解當下很多企業融資困難的境地,又可以助推國內大型企業的國際化步伐。”投行人士何南野認為?!澳壳皝砜?,港股市場確實太火爆了 ,這個情況預計不能長期持續下去,因為港股市場的承接能力還是比A股弱很多的 。”
中國證券公司前100名:炒股配資官網查詢-港股IPO持續升溫 扎堆遞表內地企業格外密集 哪類企業更熱衷港股上市?
正規配資論壇:配資炒股平臺網站-港股IPO持續火爆!打新“賺錢效應”熱度不減
公司配資炒股:配資平臺股票開戶-港股IPO重大調整!新上市申請人可“二選一”進行IPO發售分配
配資炒股網:股票配資配資配資-港股IPO火爆!寧德時代首日漲超16% “A+H”上市模式成潮流
配資炒股利息:炒股如何配資-股市異動!港股中資券商股大幅拉升 發生了什么?
國內大的證券公司:炒股開戶要求-港股基金包攬QDII漲幅榜前十!創新藥持續上攻 資金或面臨“高低切”?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