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近期,江蘇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林洋能源” ,601222.SH)宣布,其全資子公司安徽林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安徽林洋”)和江蘇林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林洋新能源 ”)擬分別將其持有的3個子公司和2個子公司的100%股權轉讓給廣東粵水電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粵水電能源集團”)。這些公司的股權轉讓對價合計約4.71億元,涉及的光伏電站裝機容量合計236.5MW 。
據悉 ,本次交易未構成關聯交易,也未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本次交易涉及部分公司第二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和公開發行可轉債募投項目,上述項目均已完工結項。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如果能將電站價錢賣得高一點也可以,企業賣電廠可能有很多原因,即使電站有補貼 ,回款周期也比較長 。
3年賣掉69座電站
根據公告,本次交易采用收益法評估,標的資產的凈資產賬面值合計47,093.85萬元 ,評估價值合計48,437.34萬元,評估增值合計1343.49萬元,增值率約2.85%,最終確定的轉讓價格低于評估值。對此 ,林洋能源指出,主要系標的資產存在光伏發電應收補貼到位時間較長等客觀因素,交易價格系雙方基于評估值通過商業談判確定。
根據財務測算 ,本次轉讓的募投項目實際經濟效益符合預期;本次轉讓項目前期經營期間回款以及本次交易款項合計現金流可覆蓋投資總額的120%以上 。
實際上,自2022年以來,林洋能源頻繁轉讓下屬子公司股權及募投項目 ,涉及前期投建的多個電站項目。據年報數據顯示,公司持有的電站數量從2022年初的138座電站降至83座電站。2022年至2024年,這三年共出售69座電站 ,累計成交金額超33億元 。
據悉,本次安徽林洋擬將其持有的濉溪縣永瑞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濉溪永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阜陽永明農業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3個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粵水電能源集團;林洋新能源擬將其持有的江蘇飛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連云港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2個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粵水電能源集團。
據年報披露,BT為Build-Transfer的縮寫 ,即“建設—移交”,BT模式指公司作為總承包商承擔項目的融資和建設任務,項目驗收合格后移交給業主,并回收項目初始投資加上合理回報的過程。
為了解這些賣掉的電站是否為公司電站BT項目 ,《華夏時報》記者詢問了林洋能源公司 。
公司方面回復記者,本次公司擬轉讓的5個子公司持有的光伏電站均為自持電站,并非BT項目。2022年以來 ,公司轉讓的項目大部分都是帶國補的存量自持電站,自持電站盈利模式為發電上網收入。所有電站項目轉讓前均為公司投資建設。
出售帶補貼電站
對于本次交易的目的和原因,林洋能源表示 ,基于業務發展和戰略規劃,為進一步優化電站資產結構,降低應收賬款中的可再生能源補貼 ,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與合作伙伴的合作關系 。
公司指出,投資建設光伏電站屬于重資產 、資金密集型行業 ,具有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高的特點。在國家補貼政策鼓勵下,雖然盈利狀況良好,但由于前期資金投入量大,且目前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回收進度緩慢 ,公司擬出售的標的公司,收回全部電價補貼還需要較長時間,存在一定的延后。
林洋能源還表示 ,平價新能源電站發電價格與火電、水電價格持平,沒有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行業能夠逐漸擺脫對政策和補貼的依賴 。2022年以來 ,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新能源板塊由光伏電站發電業務為主模式戰略轉型調整至加大投建平價新能源電站規模,逐步提高自持電站中平價光伏電站占比。截至2025年3月底 ,公司自持電站中平價電站占比為47%,較2021年公司自持電站中平價電站占比19%,提升了28個百分點。
林洋能源提到 ,未來,公司將利用轉讓項目回籠資金,繼續推進開發建設平價電站和優質儲能電站,使資產運營更加高效化 。
林伯強對記者表示 ,平價電站不受政府補貼,前期投入和補貼電站區別不大,也會面臨回款問題 ,無論是平價還是競爭性的,進入市場上競爭都比較難。他表示,如果能將電站價錢賣得高一點也可以。
林洋能源方面回復《華夏時報》記者 ,公司新能源板塊正逐步由資源型、關系型向技術型 、平臺型轉型 。本次交易以“優化資源配置、聚焦核心戰略 ”為導向,通過資產結構調整實現資金回籠,為公司全球化業務拓展及新能源板塊輕資產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在新能源板塊后期發展中 ,公司回復記者,其側重點一是在國內,公司將立足“江蘇、安徽 、河北三大基地” ,通過統籌聚力,控編降本等措施做好光伏、風電項目建設;二是憑借良好的央企合作關系,經驗豐富的商務開發團隊,新能源研究院精湛的電站設計、項目管理能力 ,新能源運維團隊智能電站運維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積極拓展技改和海外業務。三是結合目前新能源行業發展形勢,將積極調研 、論證、參與虛擬電廠 ,零碳園區等新業務,尋找切入點、打磨商務模式,打造板塊核心競爭力 。
儲能業務收入縮減近四成
據公開資料 ,林洋能源主要從事智能電網 、新能源、儲能三個板塊業務。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7.42億元,同比下降1.89%;實現歸母凈利潤7.53億元 ,同比下降27.00%。
林洋能源方面稱,“受全球經濟形勢變化以及行業政策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疊加行業產能增速過快 ,市場供需失衡,產業鏈價格波動,公司經營業績短期承壓。”
分地區來看,公司境內外業務收入“冰火兩重天 ” ,其中,境內地區收入達55.32億元,同比減少7.89%;境外地區收入11.26億元 ,同比增長34.22% 。
從收入構成來看,驅動公司業績發展的主要因素為智能板塊,公司為國內最大的智能電表出口企業之一 ,產品已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年,公司智能配用電行業實現營收28.3億元,同比增長14.28%;毛利率為35.15% ,同比提升1.22個百分點。
林洋能源的光伏業務出現分化,實現營收29.01億元,同比增長3.48%;毛利率為27.93% ,同比減少2.88個百分點 。其中,公司光伏產品成本增速遠高于收入,毛利率為-7.83%,同比減少23.21個百分點。
2023年 ,林洋能源儲能、節能行業營業收入飆漲253.62%。2024年,公司儲能業務大幅收縮,營收為9.19億元 ,較上年同期下降38.97%,毛利率也是公司三大板塊業務最低的,為17.64% 。
對于公司儲能業務的下滑 ,林洋能源回復《華夏時報》記者,截至2024年底,公司儲能系統累計交付及并網超4.5GWh ,從儲能公司實際交付規模看,2024年規模與2023年同期有持續增長。但2024年國內大儲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產業鏈價格持續下降 ,同時年內有部分對內項目未實現對外結轉,綜合原因導致公司儲能業務收入短期承壓。
公司還表示,基于行業特性,其董事會對儲能板塊明確提出“高質量全球化發展”要求:國內穩健經營、海外加速拓展 。目前公司海外儲能市場主要聚焦于歐洲 、中東、東南亞及周邊地區 ,預計2025年是公司實現儲能產品規模化海外銷售的第一年。
記者關注到,2025年一季度,公司業績持續下滑 ,實現總營業收入11.24億元,同比減少27.69%;實現歸母凈利潤1.24億元,同比減少43.26%。
林洋能源指出 ,主要原因是公司電站BT項目在建中,本期無BT電站銷售收入,收入下降 ,毛利下降所致 。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炒股配資平臺技巧:免息配資平臺-芯片巨頭中微公司擬出資超7億元參與設立私募 計劃投資半導體等領域 再與前董秘劉曉宇合作
炒股配資平臺皆選配資:股票配資首選門戶網站-市值124億元公司 擬用138億元炒股理財
實盤股票交易配資:炒股平臺杠桿-13家公司重要股東開啟增持模式 累計增持14.71億元(附股)
股票杠桿平臺app下載:配資炒股最簡單三個步驟-A股現中期分紅潮 超140家公司擬派現超千億元
正規股票配資app:股市如何配資炒股-7家科創板公司拋減持計劃 擬累計減持超26億元公司股份
配資炒股平臺推薦配資:股票配資靠譜公司-國家能源局: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試點啟動 協同布局算力與電力項目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