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十四五 ”即將收官 ,“十五五”新程將啟 。
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擘畫出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
全會公報高度評價“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明確“十五五 ”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并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強大國內市場、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等一系列任務舉措。
未來五年目標確定
回望過去五年,中國在風雨挑戰中應變局開新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開創性進展、突破性變革、歷史性成就 。
“十四五”期間 ,中國經濟總量接連跨越110萬億元 、120萬億元、130萬億元臺階,預計將于2025年底達到140萬億元左右,4年平均增長5.5%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3萬美元,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
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此前表示,中國經濟展現出世界大國的規模優勢 ,GDP總量連年邁上新臺階。預計“十四五”經濟增量超過30萬億元。形象地講,相當于再造一個長三角,也相當于一個發達經濟體全年的經濟總量 。中國也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大的動力源。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 、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 。
全會提出了“十五五 ”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 ,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在此基礎上再奮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實現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 、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對第一財經表示 ,二十屆四中全會為中國在新征程上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體現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戰略定力 。不僅為未來五年的重點發展任務做出全局性謀劃、前瞻性部署,更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注入了靶向發力的強勁動能。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曾參與“九五”至“十四五”六個五年規劃編制工作。他撰文指出 ,保持經濟持續平穩增長是“十五五 ”時期我國發展的頭等大事 。雖然中國存在一些長期結構性問題,但也擁有完整的現代產業體系、豐富的人才資源 、便捷的基礎設施、潛在的龐大市場、眾多的經營主體等增長條件,因此“十五五”時期 ,中國有條件實現略高于或者至少不低于“十四五”實際的增長。這種增長應該是結構有優化、技術有進步 、效率有提高、碳排放強度和污染物排放強度有減少的高質量發展。
“十五五 ”發展目標需要與2035年遠景目標相銜接,2035年遠景目標以定性描述為主,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暗含了對這一階段經濟增速的要求 。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
“十五五”時期 ,要保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最重要的是要持續地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全會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堅持智能化、綠色化 、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 、交通強國、網絡強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 ,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要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 ,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工信部部長李樂成撰文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對產業發展的影響日益廣泛深入 ,特別是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引發產業發展模式、企業形態等的深刻變革。如何抓住先機 、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 。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 ,中國已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5年居全球首位。在全世界504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大多數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制造業大而不強、臃腫虛胖體弱的問題仍然突出 。
李樂成談到,目前中國一些傳統動能正在減弱 ,新動能尚在培育和壯大之中,還不能完全彌補傳統動能下降的缺口。動力從哪來?要靠創新、靠改革。要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取得新突破,鞏固提升優勢產業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要在培育優質企業上取得新突破 ,營造大企業“頂天立地 ” 、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良好生態 。
未來五年,擴大內需是戰略之舉。全會提出,建設強大國內市場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于物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 ,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促進消費和投資、供給和需求良性互動,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 。要大力提振消費,擴大有效投資 ,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卡點堵點。
消費作為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驅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十四五”時期,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60%左右。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表示 ,“十五五 ”規劃的一條邏輯主線是“投資于人” 。“投資于人”是破解居民消費增長困境、促進民生改善的有效手段。人是消費主體,通過投資于人的教育 、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能夠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 ,增強消費意愿,建立消費—投資—創新的互動機制,統籌總需求和總供給 ,在有效益投資與有潛能消費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從而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大循環的暢通。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也認為 ,未來五年提振內需的關鍵在于以人民為中心、順應人性邏輯,營造安全 、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穩就業政策,增強居民的安全感與消費信心;通過持續提高居民收入和優化收入分配結構,夯實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通過穩定產業政策與強化民營經濟支持 ,提振企業投資意愿與長期回報預期。
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科技創新正成為提高生產效率、提升供給能力和激發潛在增長率的關鍵助力。
中國“十四五”研發投入強度提高到2.68% ,接近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2.73%的平均水平 。面向“十五五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仍是重要任務。
全會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統籌教育強國 、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 。要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
“十四五”是中國科技事業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五年,黨的二十大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
科技部今年9月公布的數據顯示 ,2024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超3.6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48%;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8%,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研發人員總量世界第一 。基礎研究經費達2497億元 ,較2020年增長超過70%,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學 、物質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高水平國際期刊論文數量和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五年世界第一。
另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今年9月發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GII)》 ,中國除總指數排名首次躋身前十,還擁有最多躋身百強的集群(24個),其中 ,深圳—香港—廣州集群超越東京—橫濱集群,首次躍居榜首。
WIPO總干事鄧鴻森(Daren Tang)此前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過去這些年 ,中國構建了知識產權和創新生態系統,成為全球知識產權的最大貢獻者。同時,在WIPO每年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的排名一直穩步上升 。
科技部部長陰和俊不久前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 ,這五年,科技管理體制實現重塑,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充分彰顯。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進一步加強 ,成立中央科技委員會,中央科技委員會辦事機構職責由重組后的科學技術部整體承擔。全面加強戰略規劃、政策措施 、重大任務、科研力量、資源平臺、區域創新等方面統籌,央地協同 、部門聯動進一步加強 ,形成全國科技工作“一盤棋 ”的基本格局 。
他說,建成科技強國未來五年是十分關鍵的攻堅期。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支撐高質量發展,這些都對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陰和俊稱 ,“十五五”時期,具體從五個方面的工作考慮 。包括加強原創性 、引領性科技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例如圍繞國家戰略亟需超前謀劃布局一批新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加強有組織的基礎研究 ,持續增加高質量的科技供給;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建設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帶動新技術、新產品 、新場景大規模應用;強化科教協同育人和產學研融合用人 ,在重大科技任務中培養造就一流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構筑人才競爭優勢等。
配資網官網最新信息:我要配資-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解讀: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 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
正規股票配資網站:在線配資交易網址-李強簽署國務院令 公布《互聯網平臺企業涉稅信息報送規定》
國家允許的配資平臺2025:在線配資網站-國家安全部: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安全之要
配資平臺股票配資:股票在線開戶正規平臺-谷歌大消息!量子科技尾盤狂飆 杠桿資金最新搶籌股曝光
在線配資平臺網址:股票配資資質-突發利好 000620超500萬手封漲停!中際旭創創歷史新高 超跌優質科技股曝光
正規炒股平臺有哪些:配資網在線配資平臺-寧德時代成基金頭號重倉股!公募看好科技成長投資機遇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