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券商分析師,轉型新路徑來了!
近期 ,中國基金報記者關注到,某券商曾經的汽車行業研究員小譚選擇告別金融行業,成為上海鏈家一名房產中介。這樣的轉型路徑在行業內尚屬少見 。
從券商到鏈家 ,從“分析師 ”到“樓市咨詢師”,這個1999年出生的年輕人,用一場主動的轉身 ,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歸屬感。他向記者表示,“人生是來體驗的,不是來吃苦的。人生的成功也不是年薪百萬 ,或者上海幾套房,開心和有意義是最重要的 。”
投身券商研究所遭遇裁員
99年小伙決定去賣房
晚上8點,上海鏈家某門店的燈光依然明亮。26歲的小譚合上剛打印的《上海學區房政策解讀》,指尖在平板上劃動著最新的板塊成交數據——這不是他曾經熟悉的券商研報 ,而是今天要為客戶定制的“置換方案 ”。
幾個月前,他還是某證券汽車組的研究員,每天盯著屏幕上的行情軟件和PPT ,為“某新能源車企季度毛利率下滑XX%”的結論熬到凌晨 。如今,他的工位搬到了社區門店,手機里存著無數人民廣場 、南京東路、淮海東路等上海熱門房產板塊的“冷知識” ,能為購房者講清“前灘三林的教育資源梯度 ”和“大虹橋擴區發展對房價的影響”。
回顧來看,小譚稱,他在2021年夏天以北方某券商暑期實習生的身份踏入金融圈。那時他以為 ,“轉正”是努力的終點——直到被分到煤炭組 。由于“周期行業波動大 ”,他婉拒了留用機會,轉而在某證券研究所繼續“闖關”。
2023年 ,小譚第一次面對金融行業的“殘酷”:轉正名額在“今年不招新人”后化為泡影。為了“先入行 ”,他退而求其次,加入了某私募。2024年,他終于“殺”回券商 ,以汽車組研究員的身份入職某證券 。同年9月,正趕上研究所裁員的小譚因為沒有派點,成了被“優化”的一員。
雖然入行時間并不長 ,但在金融行業下行的陰影里,他見過太多同行:有人為了派點陪客戶喝酒到胃出血,有人凌晨秒回領導消息隨時隨地改報告做PPT ,有人拿著“年薪幾十萬 ”和光鮮的頭銜,卻租著“老破小”湊活度日。
剛決定離開時,小譚有過掙扎 ,也向其他券商投遞過簡歷,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 。
“一方面是真的工作后對券商行研有所祛魅,另一方面是找到的研究員工作收入較低 ,還要求‘996’,性價比并不高。”在傭金下滑、監管趨嚴的背景下,曾經“靠研究吃飯 ”的邏輯正在瓦解,“研究股票最痛苦的兩點 ,一是需要很多內部資料,二是如何把握股票的漲跌,A股太難預測了 ,這導致我跟客戶說話沒有底氣,也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意義。”小譚稱 。
真正推動他轉身的,是一次與父母關于房地產的交流。“父母他們那代人買房子 ,最看重‘地段 、學區、配套’;現在年輕人買房,要的是‘生活半徑里的幸福感’。”他突然意識到:“我從小跟著爸媽跑售樓處看樓盤,大學就開始關注房地產 ,為什么不能把愛好變成事業? ”
“與其在券商‘卷’到麻木,不如去一個能讓我‘眼睛發亮’的領域 。”小譚說,“房產銷售可能有人認為‘low’ ,但我喜歡和客戶聊天——幫剛需家庭挑到第一套房時的成就感,幫改善型客戶置換到‘夢中情房’的滿足感,比寫出一份‘符合預期’的研報更真實。”
做“最懂樓市的分析師 ”
“大牛市”下并不后悔
在小譚的小紅書賬號上,他的個人簡介為“上海鏈家最高學歷擁有者”“金融業最懂樓市的分析師”“擁有10+套房的實戰派 ” ,標簽為“上海黃浦”和“中央財經大學”。
本科畢業于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畢業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小譚的學歷背景在金融圈屬于“平常 ” ,但在房地產尤其是銷售板塊,卻屬于稀缺人才 。
小譚稱,“我目前的title是樓市咨詢師 ,跟銷售并不完全一樣,主要是對全上海板塊進行深入了解,對客戶進行全城推薦。鏈家現在希望專業化 ,愿意給專業人才高薪,樓市分析師的底薪跟研究員是差不多的。”
如今的小譚,每天9點到崗 ,6點準時下班——但他總要“偷偷”加班:研究最新政策,帶新拓展的客戶看房,在社交平臺上與網友分享房產知識,還要定期在他自己的房產科普公眾號上輸出內容。“與之前當分析師比 ,強度其實基本差不多,但是那時候明顯更累,畢竟研究的不是自己喜歡的東西 ,只是一份工作 。 ”
小譚的選擇,曾被不少朋友質疑:“房地產早就是夕陽行業了,金融都不行了 ,地產還能好嗎?”他卻不以為然:“現在什么行業都不好做,能做自己喜歡的行業就是最好的。”
相比金融行業,上海的房產中介行業也在經歷“洗牌 ”:過去靠“信息差”吃飯的經紀人 ,逐漸被市場淘汰,而懂政策、懂客戶 、懂產品的“專業型經紀人”,成了稀缺資源。目前房地產行業已經過了普漲階段 ,客戶對于保值性、房子跟需求的適配性要求更高,這需要經紀人具備更高的水平 。“高學歷并不意味著‘大材小用’,而是讓客戶第一反應‘這個人靠譜’。 ”此前鏈家2022年的全國銷量總冠軍魯璐,就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
值得一提的是 ,面對近期市場上突如其來的“大牛市”,小譚表示“并不后悔” 。“牛市來了,估計也就是獎金多兩三個月 ,還要明年才發。對于外地年輕人來說,如果沒法賺比較多的錢,留在上海是比較困難的。而真要年薪百萬 ,并不是一個牛市能解決的,除非行業傭金整體恢復、上升渠道能夠打開 。不久前,前領導也曾經問過我要不要回去 ,不過現在我干得挺順利挺開心,還是婉拒了。”
采訪最后,小譚想對還在金融圈掙扎的年輕人說:如果真的熱愛二級行研 ,就堅持下去——市場總會出清,熬過去就是“剩者為王 ”;如果有別的喜歡的行業,不妨試試,先從副業起步。“人生不是來吃苦的 ,是來體驗的 。人生的成功也不是年薪百萬,或者上海幾套房,開心和有意義是最重要的。”
暮色漸濃 ,小譚關上門店的燈,手機彈出一條客戶消息:“譚先生,我們決定下周簽合同了 ,謝謝!”他笑著把手機揣進口袋,腳步輕快地走向地鐵站,奔向下一個目的地。
或許有一天 ,他會成為一名房產大V,在上海買下屬于自己的房子;或許有一天,他會回到成都 ,尋找新的事業方向。但此刻他說:“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已經很幸運了 。 ”畢竟,人生最珍貴的投資,從來不是賬戶里的數字 ,而是“找到一份讓你眼里有光的工作,和一個讓你開心的活法”。
券商分析師轉行職業選擇更為多元
近年來,券商分析師行業人才流動加速 ,研究所掌舵人變動 、明星首席轉會、分析師組團跳槽事件時而有之。行業內部流動之外,也有不少分析師選擇退出賣方賽道,向外延伸新的發展路徑 。
此前 ,中泰證券研究所前員工周寒陽離開證券行業轉投教培事業,曾引發市場熱議。在離職感言中,周寒陽表示 ,將轉行做教培以及夏令營,包括高中科創一條龍輔導,實驗設計、數據獲取、科研報告寫作輔導 、自主招生面試輔導。
從公開簡歷上來看 ,周寒陽出生于199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電氣信息專業 。周寒陽曾先后在平安證券、中泰證券任職,從事電新行業研究。對于離開金融行業,周寒陽給出了相似的答案:“人生不過三萬天 ,既然這樣,我更想做自己喜歡的事,能堅持下去。”
另外 ,近期視頻號“湯和古法煨湯 ”爆火 。主理人自稱吳老板,系“前券商首席轉型做餐飲”。據悉,該名“吳老板”是天風證券原紡織服裝行業首席分析師吳驍宇 ,曾在湘財證券、民生證券 、中泰證券等券商擔任分析師,主要覆蓋紡織服裝行業。
吳驍宇在視頻中透露,“以前在券商研究紡織服裝賽道 ,路演、PPT做到飛起,年薪百萬不是夢,結果現在天天研究哪個食材好 ,哪個更好賣 。以前優化的是股票模型,現在優化的是湯的味道和店里的流程,從首席分析師到首席煨湯師,連自己都服了。從打工到創業 ,終于明白,30歲前公司是平臺,30歲后你自己才是那個平臺。 ”
實際上 ,在金融行業“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證券從業人員轉行并非新鮮事,轉型路徑也愈發五花八門。從傳統的轉買方、搞投資 、做咨詢 ,到投身上市公司當董秘、證代,再到賣保險、做教培 、搞餐飲,不一而足 。
北京某大型券商研究所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最近兩年,我們在校園招聘和日常實習中也注意到,簡歷質量整體有所下降 ,賣方研究對于優秀高校生的吸引力開始下降甚至消失。”
該負責人表示,一方面是行業問題,傭金下滑和監管趨嚴,使得研究所的新人招聘方面本身有所“收編 ” ,“但越招得少越招不上來”,形成惡性循環。同時,賣方研究“卷”“性價比低”“缺乏晉升空間 ”“打小黑工”等負面消息傳遞到在校生群體中 ,年輕人通過社交媒體經常看到“加班掉頭發”“被客戶罵哭 ”等言論,這讓他們對金融行業的印象大打折扣 。
另一方面,現在“95后”“00后”在擇業上要求更多 ,更強調“自我實現 ”而不是“生存需求”,很多年輕人由于興趣驅動選擇“新賽道”。“現在時代的確不一樣了,說白了 ,再怎么卷年輕人靠工資也很難買房,而很多家庭優渥、不愁買房的孩子更愿意憑興趣找工作,賣方這類服務性強的工作很難吸引到他們。 ”
不過 ,部分年輕人放棄券商分析師的工作,并非否定賣方乃至證券行業的價值,而是對“行業模式”與“職業生態”的重新審視 。在新一輪牛市加持下,證券行業如何打好“年輕人保衛戰 ” ,值得市場關注。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股票杠桿公司:正規配資炒股網站-人工智能全線走強!A股后市怎么走?券商最新研判
微信股票配資:配資炒股配資開戶-突然大跌!泡沫破滅還是調整蓄勢?知名醫藥分析師最新研判
網上配資炒股網站:正規的配資公司有哪些-三季報大幕拉開!QFII、社保、券商等機構最新重倉股來了
軟件股票排名:十大炒股軟件最新排行-道通科技目標價漲幅超65% 長春高新評級被調低丨券商評級觀察
配資炒股平臺官方網站:配資10倍的公司-券商資管公募二季報出爐!上半年最高漲近45% 姜誠、江琦最新發聲
最大配資官網:場外配資炒股-券商股爆發 香港證監會最新披露!三季度業績有望高增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