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在經過近4個月的信息沉淀后 ,備受市場關注的汽車央企重組大戲出現了新變化 。
6月5日,“東風系 ”和“兵裝系”上市公司再度步調一致地發布公告,分別披露了控股股東重組進展情況。其中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公司”)暫不涉及相關資產和業務重組。經國務院批準,對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兵器裝備集團 ”)實施分立,其汽車業務分立為一家獨立中央企業 ,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 。
“根據公告,東風公司暫不涉及相關資產和業務重組。”6月5日,東風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面向未來,東風公司將堅定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的戰略布局,堅持“三個躍遷一個向新”發展戰略,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央企肩負的新使命新任務 ,立足產業變革新階段,加速技術創新與戰略升級,持續鞏固全產業鏈核心競爭力。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汽車央企進行戰略性重整和資源整合,方向非常正確,但并不等于很好操作 。要將政府“有形的手 ”和市場“無形的手”很好結合 ,更多依靠市場力量,整合之路才會更順暢。“盡管重組的大方向正確,但也要充滿敬畏 ,要有足夠的準備,在操作環節也需特別謹慎。”
“兵裝系 ”汽車業務分立整合
記者梳理發現,東風公司和長安汽車有望重組的信息始于今年2月9日 。彼時 ,“東風系”和“兵裝系”上市公司紛紛發布公告稱,東風公司 、兵器裝備集團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本次重組可能導致公司間接控股股東發生變更,但不會導致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上述信息也引發了業內對于東風公司和兵器裝備集團旗下汽車板塊有望“合二為一” ,以規模優勢和效率提升迎戰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參與國際汽車集團競爭的期待。
不過,從最新的重組方案來看,東風公司和長安汽車的重組已中止。
6月5日 ,同屬“東風系 ”的東風股份(600006.SH)、東風科技(600081.SH) 、東風集團股份(00489.HK)等上市公司紛紛發布公告稱,6月4日,公司接到間接控股股東東風公司通知 ,東風公司暫不涉及相關資產和業務重組 。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不會受到影響。
同屬“兵裝系”的長安汽車(000625.SZ)、中光學(002189.SZ)、湖南天雁(600698.SH) 、東安動力(600178.SH)、長城軍工(601606.SH)等上市公司也在披露兵器裝備集團重組進展情況時表示,兵器裝備集團收到國務院國資委通知,經國務院批準 ,對兵器裝備集團實施分立。其汽車業務分立為一家獨立中央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國務院國資委按程序將分立后的兵器裝備集團股權作為出資注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本次分立后,公司間接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汽車業務分立的中央企業 ,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分立重組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兵裝系 ”上市公司在公告中表示 。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從“兵裝系”上市公司披露的最新重組方案來看,或將對長安汽車的未來發展更加有利,意味著兵器裝備集團汽車業務分立后將成為直屬國務院國資委的全新汽車央企。
“隨著升級為一級汽車央企的核心主體 ,長安汽車有望邁入新一輪發展機遇期。”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國內汽車產業也將迎來全新變局,即形成以一汽集團、東風公司 、長安汽車為旗艦 ,地方國企、強勢民企、“造車新勢力 ”和跨界科技巨頭(以華為、小米為代表)協同發展的“3+X”新格局 。
造車“基本盤”各有千秋
官網資料顯示,兵器裝備集團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培育出了“長安 ”“建設”“嘉陵”等一批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知名品牌。
作為兵器裝備集團旗下的二級汽車央企 ,長安汽車近年來積極推進汽車產業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轉型,深入實施新能源 、智能化、國際化戰略,已布局長安啟源、深藍汽車 、阿維塔三大智能電動品牌。
最新銷量數據顯示 ,今年前5月,長安汽車累計銷量達112.02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35.09萬輛 ,同比增長46.89% 。
記者梳理發現,長安汽車近年來銷量表現亮眼,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其中,長安汽車2024年全年銷量超268萬輛 ,連續五年實現同比正增長,更是創下了近七年來的新高。
具體來看,2024年 ,長安汽車自主品牌全年銷量超223萬輛,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穩住了“基本盤 ”;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超73萬輛,同比增長超50%;海外出口全年銷量超53萬輛 ,同比增長超47%。
據了解,2025年,長安汽車確立了“3311”全年任務目標:即總銷量300萬輛、收入3000億元、新能源汽車銷量100萬輛 、海外出口100萬輛 。從目前銷量表現來看 ,長安汽車總銷量和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達成率均已超過三成。
東風公司是以汽車制造、銷售、服務和技術研發為主業的商業一類央企,前身為始建于1969年的第二汽車制造廠。50多年來,累計產銷汽車近6000萬輛 ,上繳稅費6700多億元 。
受汽車消費市場深度變化 、智能化網聯化快速發展影響,東風公司近年來的總體銷量表現不及預期。
6月5日,東風集團股份發布的最新產銷快報顯示,其母公司東風公司1—5月累計汽車銷量為846615輛 ,同比下降約18.8%。
在自主新能源品牌序列中,嵐圖汽車銷量表現較為出色 。根據嵐圖汽車方面公布的最新銷量統計數據,今年5月 ,嵐圖汽車銷量達10022輛,同比增長122%;今年前5月,累計銷量為46075輛 ,同比增長85%,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此外,坐擁東風風神、東風納米、東風奕派三大自主品牌的東風乘用車公司今年前5月累計銷量為81373輛 ,同比增長18.5%。
東風公司此前公布的信息顯示,2025年銷量目標為3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00萬輛 ,海外出口50萬輛 。根據計劃,東風公司將在2025年年內發布10款新車,包括7款全新乘用車車型和3款商用車新能源基礎車型。
重組是“大事”也是“難事”
值得注意的是,業界此前對汽車央企整合前景和潛在難度也有所預判。
“汽車產業是規模化的經濟 ,有產銷規模才有經營效益 。 ”付于武表示,汽車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不斷推動轉型升級需要巨額資金投入 ,而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回顧汽車產業130多年的發展歷程,以德國 、美國、日本為首的發達國家汽車產業發展路徑都經過分分合合,最終走向集團化發展道路 ,從而整合優勢資產、不斷形成核心競爭力。
例如,德國最終形成了大眾、寶馬和奔馳三大集團;美國形成了通用 、福特、克萊斯勒三大集團;日本有豐田、本田和日產等車企,本田和日產最近也曾進行合并談判。
“中國汽車產業已經歷70余年的發展歷程 ,正在奔向產業強國的路上,但企業數量 、品牌數量仍然過多 。”付于武表示,2024年 ,中國汽車整體產銷規模已突破3100萬輛,其中國內市場超過2500萬輛,但中國車企尤其是國企央企,橫向對比豐田、大眾等全球領先汽車企業 ,無論是企業效益還是運行效率都有較大差距。
在付于武看來,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如何整合汽車行業資源 ,探索集團化的規模發展之路將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課題,這既是“大事、好事”,也將是一件“難事 ”。
“大型央企整合要做到優勢互補 ,真正實現‘1+1>2’的效果,外界對這一過程的困難程度要有足夠判斷 。”付于武分析認為,央企重組的難點主要表現在企業文化 、創新認同、戰略認同、戰術認同四個維度。
付于武進一步表示 ,汽車央企決心重組,要實現全面融合,在步驟上肯定會分階段執行 ,為期至少需要3—5年。“希望企業通過資源整合激發內在的創新活力,從而在電動化 、智能化轉型的特殊時期形成更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尤其是在國際化競爭激烈的當下 。”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股票正規杠桿平臺:廈門股票配資開戶-滬指再沖4000點!十年來這些股領漲 最高近59倍
炒股開戶在線股票配資平臺:股票加杠桿軟件-三巨頭聚首光通信:微軟集結康寧、賀利氏 空芯光纖加速量產落地
正規杠桿炒股官網:股票配資資質-商務部出口管制落地月余 稀土永磁企業股價與供需格局雙變臉
配資公司排名10強:正規股票杠桿軟件有哪些-特朗普要對進口家具下手?是否征稅、稅率多少 50天內見分曉
正規股票杠桿軟件有哪些:炒股票加杠桿-農藥行業開展“正風治卷”三年行動 行業景氣度有望迎來提升
專業正規安全股票配資公司:正規股票杠桿軟件有哪些-重磅!宇樹科技邁出上市關鍵步 中信證券為輔導機構 創始人王興興控股近35%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