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我國核聚變賽道傳來利好,相關核電核能概念股逆勢大漲!
10月1日 ,位于安徽合肥科學島的一座巨型鋼鐵建筑物迎來了關鍵搭建——這座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項目的主機核心部件杜瓦底座實現成功研制和落座,標志著BEST項目主體工程進入部件研制和工程安裝加速的新階段 。
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項目建設取得關鍵突破。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2025年5月1日,BEST項目的總裝工作正式拉開序幕。據悉 ,總裝工作是BEST項目建造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需要將超導磁體系統 、磁體饋線系統、杜瓦、冷屏、包層以及偏濾器等在內的聚變堆部件精確安裝至主機基坑內。
據央視新聞報道,在BEST項目主機大廳內 ,六臺液壓千斤頂配合激光跟蹤儀將重達400噸的杜瓦底座毫米級精準落位 。而據中科院團隊透露,這一安裝過程的重大意義在于,其運用了航天級姿態控制系統 ,每調整0.1毫米就需要同步校驗12個支撐點的受力數據,這不僅創下了超大型部件安裝領域的新紀錄,也為后續6700噸主機的穩定運行打下基礎。
聚變能源素有“人造太陽 ”之稱。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報道 ,過去五年以來,全球聚變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當前總投資金額已經接近百億美元 。
可控核聚變技術路線主要分為磁約束聚變 、慣性約束聚變。其中 ,磁約束聚變被業內普遍認為是最有可能率先實驗成功的核聚變發電技術途徑,其主攻方向是托卡馬克裝置,安徽合肥的BEST裝置便是其中一個項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我國核聚變產業化進程已經呈現出重大科研突破和核心工程推進的“雙輪驅動”式前行 。
其中 ,我國三大核聚變裝置均獲階段性成果——2025年1月,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東方超環”(EAST)實現了1億攝氏度高溫下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1066秒,刷新穩態運行時長紀錄 ,標志著我國在等離子體長時間約束技術領域達到全球領先水平,為聚變堆穩態運行提供了關鍵驗證;
2025年3月,中核集團新一代托卡馬克裝置“中國環流三號”實現原子核溫度1.17億℃、電子溫度1.6億℃的“雙億度 ”運行 ,綜合參數達國際先進水平,正式進入聚變燃燒實驗階段;
而今年10月BEST項目成功實現杜瓦底座落位,并朝著2027年完成建設并首次演示聚變發電的目標加速邁進。
此外 ,我國民營企業的核聚變探索也有所突破。
2025年4月,新奧“玄龍-50U”球形環氫硼聚變裝置實驗實現高溫高密度百萬安培(兆安)等離子體電流,這是目前國際上首次實現百萬安培氫硼等離子體放電 ,標志著新奧“玄龍-50U”裝置躋身國際球形環先進行列,邁出氫硼聚變商用化的重要一步 。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隨著資本的持續涌入、技術工程的不斷進步,業內對于核聚變商業化的時間點逐漸清晰。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李建剛此前在今年一場核聚變活動中認為:“我相信 ,最遲到2030年,一定能讓第一盞‘核聚變燈’在中國點亮。 ”
事實上,上述BEST項目“點燈”的目標時間點亦是2030年 。這也意味著 ,當前聚變產業已經邁入關鍵十年。
截至目前,我國主要的可控核聚變裝置已經累計達到15個,分別分布在安徽、四川、江西 、上海、河北、湖北 、陜西等省市。而中國核聚變產業加速發展的背后 ,一個“國家戰略資本+地方產業資本+民營創新資本”共驅的結構正在形成。
以BEST項目為例,作為該項目主導建設方之一的聚變新能(安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5月,初始注冊資本50億元 ,并在2024年6月增至145億元,股東涵蓋安徽省與合肥市國有平臺、中央企業、中國科學院及社會資本 。其中,中央企業為中國石油昆侖資本 ,社會資本則為蔚來汽車旗下資本。
聚變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股東構成圖片來源:天眼查
目前,我國聚變產供鏈體系初步成立,由中核集團和中科院為代表的兩大聚變能研究機構分別牽頭成立產業聯盟。
根據民生證券的梳理,由中核集團牽頭成立可控核聚變創新聯合體包含33家中央企業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民營企業 ,其目標是把握未來產業關鍵環節,探索聚變能創新體系能力建設,完成聚變產業生態培育、全產業鏈體系打造;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研究牽頭成立聚變產業聯盟聯合合肥合鍛、中國一重 、上海電氣、西部超導等相關企業、科研院校 、服務機構 ,旨在統籌加快聚變能源核心技術攻關 。
上述BEST裝置的供應鏈,則由16家A股上市公司構成。其中,上海電氣(601727.SH)供應了項目的TF線圈盒 ,西部超導(688122.SH)為BEST項目批量供應超導線材, 百利電氣(600468.SH)參與了BEST項目的杜瓦結構研發與制造,安泰科技(000969.SZ)子公司則為BEST項目研制了鎢銅復合片。
10月3日 ,港股三大指數調整,核電核能概念股逆勢集體爆發,截止收盤 ,中核國際漲21.30%,上海電氣漲14.19%,中國核能科技漲13.79%,哈爾濱電氣、東方電氣等跟漲 。
值得注意的是 ,中核國際自9月16日以來漲幅已近81%。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9月15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召開第69屆大會 ,連續第五年上調了對核電擴張的預測,預計到2050年全球核電運營容量將增加一倍以上,達到2024年水平的2.6倍。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