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今年以來,港股新股市場熱度不斷升溫 ,一批來自生物科技 、人工智能、智能駕駛等領域的新興企業通過港股上市規則的第18A章、18C章及De-SPAC機制,尋求在港交所上市 。
據港交所透露,截至8月底,正在處理的18A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申請有24家 ,還有12家特專科技公司通過18C章節公開提交了上市申請。
畢馬威華南區資本市場發展主管合伙人姜健成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港股市場的優勢在于制度包容性,企業對上市過程中的監管問詢、上市時間表等均有較為確定的預期。2018年以來,港交所引入同股不同權 、18A、SPAC及18C等上市制度 ,這些改革為港股市場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新股募資,吸引了一批獨角獸及高科技公司上市。”
年內10家生物科技公司通過18A上市
8月31日,甫康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甫康生物 ”)遞表港交所 ,擬通過18A規則上市 。這是一家專注于開發癌癥相關疾病突破性療法的生物醫藥企業,憑借多元化的研發管線和逐步落地的商業化成果,甫康生物吸引了藥明系、中合生物 、九州通等產業資本的投資。
2018年 ,港交所推出18A上市規則,允許未有營業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為生物科技公司打開了一條至關重要的融資通道。
“生物科技公司存在‘研發投入巨大’與‘盈利周期漫長’兩大痛點 。一款新藥從研發到上市 ,需要數十年時間與大額資金投入,傳統上市規則基本都對企業有盈利或收入規模要求,通過18A上市,企業能夠募集資金 ,推進核心產品的臨床試驗、擴充研發管線等。這一上市通道成為連接實驗室研發與資本市場的一座‘關鍵橋梁’。”禮瀚投資合伙人許照云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
在經歷此前的估值回調后,今年生物科技板塊顯著復蘇,IPO上市活動也進入更活躍的發展階段。年內已有10家生物科技公司通過18A上市 ,如銀諾醫藥-B、中慧生物-B 、維立志博-B、映恩生物-B等,這10家企業IPO融資總額為80.5億港元。2024年全年,僅有4家企業通過18A上市 ,融資額僅有15億港元左右 。
從研發管線來看,今年登陸港股市場的生物科技公司多聚焦于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 、代謝疾病等重大疾病領域。許多企業的核心產品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距離商業化已不遠。
“目前投資者更關注企業的核心技術平臺、臨床數據進展和商業化潛力 ,而非單純‘講故事’ 。通過18A上市的企業,其股票名稱后須帶有‘B’標識,這也提醒投資者這些公司尚未有收入或盈利 ,存在一定的研發及商業化風險。”許照云說。
10余家公司依18C規則遞表
今年5月8日,希迪智駕遞表港交所,擬通過18C路徑上市。據記者梳理,今年共有五一視界、云跡科技 、仙工智能、馭勢科技等10余家企業欲依據18C上市規則登陸港交所 ,不少是在港交所2025年5月推出“科企專線”后首次遞表 。
其中,希迪智駕、馭勢科技專注于智能駕駛技術;五一視界深耕數字孿生平臺;云跡科技、仙工智能聚焦機器人及智能解決方案領域。這反映出港股市場對“硬科技 ”企業的吸引力不斷提升,也顯示出18C章節正逐步成為高科技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重要通道。
2023年3月 ,港交所在主板上市規則中新增第18C章,覆蓋人工智能 、軟件、先進材料、新能源 、食品農業五大領域,旨在協助更多行業公司在港上市 。截至目前 ,已有3家企業通過18C章節上市,分別為晶泰控股、黑芝麻智能與越疆。3家企業均于2024年登陸港股市場,為后續計劃赴港上市的科技企業提供了重要參考。
姜健成表示 ,當前,AI、機器人等企業在赴港上市時,應先考慮自身的業務模式和盈利情況 ,確定是否適用18C這樣的特殊上市路徑 。為了更好地籌備上市,企業還需明確自身在行業的定位,界定主營業務在行業中的價值鏈角色,為業務發展邏輯提供數據支撐。
De-SPAC上市通道漸趨活躍
今年3月10日 ,找鋼集團通過De-SPAC機制登陸港股,這是內地第一家通過這一模式在港交所上市的企業,也是港股第二單De-SPAC上市案例。
SPAC全稱為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由專業人士發起,本質為一家沒有實際業務運作的殼公司,該公司首次公開募集資金上市后 ,須在規定時間內并購目標公司,使后者獲得上市地位,這一過程就是De-SPAC 。
作為一種新興上市制度 ,De-SPAC機制的示范效應持續顯現,更多科技企業開始關注并選擇這一路徑。8月26日,激光雷達企業Seyond Holdings Ltd.(即“圖達通”)更新招股書 ,擬與TechStar進行業務合并,通過De-SPAC方式在港上市。圖達通是全球首家實現量產的車規級高性能激光雷達解決方案供應商,議定估值為117億港元 。
有港股投行人士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De-SPAC上市方式 ,能夠簡化傳統上市的審批流程,也無須支付大部分IPO承銷費,因而吸引了一些新興企業嘗試。但是 ,這一過程能否成功,主要依賴于目標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否有競爭力。
配資賬戶炒股:中國十大杠桿配資公司-禹王生物營養申請港股上市:銷售依賴第三方貿易公司 尚未足額繳納社保公積金
普通人怎么加杠桿買股票:配資炒股網官網-中信證券:衛星發射頻率正顯著提升 預期2025年下半年或為產業拐點
中國投資配資平臺官網:10倍杠桿炒股平臺-年內港股五起IPO超百億 規模最大車企上市 再攪動投行江湖
加杠桿買股票:普通人如何加杠桿炒股-特朗普否認與伊朗方面進行和談接觸
股票如何開杠桿:配資低息炒股配資門戶-美國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估值暴漲1400% 人形機器人概念股集體走強
普通人炒股怎么加杠桿:配資公司官網查詢-相關基金到期退出 “華潤系”欲再度減持山西汾酒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