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閆桂花
5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指出 ,要針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市場主體,提供“一企一策 ”的“精準服務”,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強化金融紓困 、加力穩定出口和助力擴大內需等。
對此 ,接受界面新聞采訪的專家指出,“精準服務”的前提是準確識別出哪些企業將受到關稅沖擊,不僅要關注以出口為主、尤其是對美出口占比較高的企業 ,還要關注位于供應鏈上下游、依賴出口訂單的企業 。
在工具手段上,復旦大學全球供應鏈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志闊指出,可以借助增值稅發票數據 ,通過交易網絡分析,追蹤哪些企業在出口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長期跟蹤制造業企業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鄧子梁則強調,應該從出口企業的性質 、規模,以及吸納就業和財務狀況等角度來區分出需要重點幫扶的對象。
此次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的主題是“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 ” ,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共同介紹相關情況 。
強化金融紓困,“一企一策”提供“精準服務”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指出,要實施銀行業保險業護航外貿發展系列政策措施 ,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市場主體提供精準服務,全力幫扶穩定經營 、拓展市場。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稱 ,特別是針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題,金融監管總局牽頭建立了專門的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推動低成本資金快速直達企業。目前 ,各地累計走訪經營主體超過6700萬戶,發放貸款12.6萬億元,其中約1/3是信用貸款 。
接下來 ,將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擴展至全部外貿企業,推動銀行加快落實各項穩外貿政策,“確保應貸盡貸、應續盡續 ”。“對受關稅影響較大 、經營暫時困難的市場主體,‘一企一策’提供精準服務。”
要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市場主體”提供精準服務 ,前提是準確識別哪些企業受到關稅沖擊,劉志闊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
他說,最直接的對象是以出口為主、尤其是對美出口占比較高的企業 ,這些企業直面受關稅影響的市場,受沖擊最為明顯;但僅僅關注出口企業本身還不夠。
“實際上,許多位于供應鏈上的上下游企業 ,雖然不直接出口,但由于依賴出口訂單,同樣會受到需求下滑、訂單減少的間接沖擊 ” ,因此,“要實現‘精準服務’,就需要將這部分供應鏈企業一并納入識別范圍。”
在工具手段上 ,他建議,可以借助增值稅發票數據,通過交易網絡分析,追蹤哪些企業在出口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利用發票鏈條 ,可以構建出口企業及其供應商的網絡圖譜,從而發現那些“間接受影響企業” 。
他還強調,國內學術界完全具備實現這一目標的技術能力和科學分析方法。“通過加強政策制定部門與學術界的數據合作與研究協同 ,完全可以將這些方法轉化為實際操作工具,為‘精準識別、精準服務’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
鄧子梁則強調,要從地域 、規模、影響、業務和財務五個方面精準區分“受關稅影響的企業 ” 。他舉例說 ,對美出口額占企業營業額比重超過一半的企業會比較脆弱;另外,行業龍頭企業也應該受到格外關注,因為一旦出現問題 ,不但自身影響面廣,眾多上游企業也將受到影響。
其他應該重點關注的企業還包括: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就業人數眾多,失業造成的社會影響面大;純貿易類企業 ,或跨境電商小微企業——資金周轉需求高,一個季度資金周轉不過來,基本就會破產;以及,資產負債率低的企業——加大財務杠桿以解決短期財務壓力的空間相對更大。
加力穩出口 、擴內銷
除強化金融紓困外 ,李云澤指出,護航外貿發展系列政策措施還包括“加力穩定出口”和“助力擴大內銷” 。
“穩出口 ”方面,發布會強調 ,對受沖擊較大的外貿企業和供應商要 “不斷貸、不抽貸”,為企業留出調整時間,保障現金流和正常運營 ,并且還可以通過續貸、展期 、信用貸款等方式,避免資金鏈斷裂。
除此之外,李云澤還指出 ,要“督促機構做好跨境電商、海外倉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服務,支持發展專屬保險,引導銀行推出綜合性、一站式服務 ,支持外貿新業態發展。”
長期跟蹤產業和供應鏈變遷的工信部智庫專家林雪萍在《供應鏈攻防戰》一書中指出,中國銀行在企業出海過程提供的金融服務不足,制約了出海企業的發展 。例如,中國的電動汽車在印度 、印尼等海外市場表現良好 ,但當地消費者購買時往往需要貸款,而目前主要提供消費貸款的是當地或日本的銀行,中國銀行在這方面的參與度較低。
他建議 ,針對海外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購買需求,銀行可以開發跨境消費貸款產品,為中國企業的產品銷售提供金融支持。例如 ,為購買中國電動汽車的海外消費者提供低息貸款,促進產品的銷售等 。
“助力擴大內銷 ”的具體舉措則包括,強化出口轉內銷的融資保障 ,指導組建“內貿險共保體”,推出專屬產品,推動內貿險擴面提額 ,助力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等。
“內貿險共保體”會對出口轉內銷企業起到一定保障作用,鄧子梁告訴界面新聞。不過目前而言,“純外貿企業做內貿業務,仍面臨很多障礙 ,比如品牌認可度低、銷路難以打開、沒有出口退稅 、回款周期和方式不同等等。 ”
劉志闊補充說,在這一過程中,降低“出口轉內銷”的轉化門檻是關鍵 。“要加快國內認證、檢測、標準等審批流程 ,縮短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的時間,減少制度性障礙。同時,可通過政府采購、展銷活動 、電商平臺合作等方式拓展銷售渠道 ,幫助企業打通內銷路徑。”
鄧子梁還建議,在履行基本授信原則且不顯著增加銀行業保險業自身風險的前提下,應適當降低授信和保險資格認定門檻 ,同時為跨境和國內電商平臺提供更多融資,鼓勵其為出口企業轉出口或轉內銷提供免費培訓或補貼 。
中小微企業是幫扶重點
過去90天的關稅動蕩期給中國出口企業尤其是涉美出口企業帶來了高度的不確定性。據劉志闊介紹,整體而言 ,小額包裹企業面臨的沖擊更為顯著,特別是在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和跨境電商規則調整的雙重影響下,經營壓力加大。
民營企業是穩外貿重要力量,數據顯示 ,2024年,全國出口總額3.58萬億美元,同比增長5.9% ,其中民營企業出口2.32萬億美元,占到64.6%,起到支撐中國外貿的中流砥柱作用 ,而民營企業又以中小微企業為主,是吸納就業的大戶 。相對具備資源和能力推進全球化布局的大型企業,中小微企業受到的關稅沖擊會更大。
劉志闊指出 ,本次發布會中,多項政策措施聚焦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圍繞增加供給、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優化環境四個方面展開 ,體現出系統性和協同性。
在融資供給方面,人民銀行宣布新增3000億元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總規模提升至3萬億元,并下調再貸款利率 。通過“量價協同 ” ,引導銀行進一步擴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貸款投放,信貸結構持續優化,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快于整體貸款增速。
在融資成本方面 ,政策提出傳導市場利率下行帶來的紅利,同時通過內部資金定價優惠和規范銀行與第三方合作,推動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旨在減輕企業融資負擔。
在融資效率方面,政策強調簡化銀行內部流程、提高貸款審批效率,靈活滿足首貸 、續貸、信用貸等需求 。無還本續貸政策自去年擴圍以來 ,已累計支持中小微企業續貸4.4萬億元,滿足了企業的資金接續需求。
在融資環境方面,政策提出完善擔保增信、信用修復 、劃型標準等相關制度 ,同時推動貨幣、財稅、產業 、監管政策協同,致力于為小微企業創造更適宜的融資環境。
“政策的具體落地和執行效果備受關注,期待一攬子政策的實施能夠為小微企業帶來實質性支持。”劉志闊表示 。
特朗普的所謂“對等關稅”對制造業的擾動已經初步顯現。4月3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回落至49.0% ,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下降至49.8%和49.2%,顯示產需兩端均有放緩。
得益于搶出口效應 ,中國前三個月出口數據表現良好,出口同比增長5.8%,其中3月同比增長12.4%;進口同比下降7.0% ,其中3月同比下降4.3% 。不過分析師認為接下來的關稅擾動或繼續,并可能影響到就業。
摩根士丹利2日發布的研報顯示,4月從中國出發前往美國的集裝箱貨船數量同比大幅減少33%。開源證券5月研報指出 ,7-8月份是關注關稅擾動效應的重要節點,屆時若關稅形勢仍未明顯好轉,出口企業可能減少生產排期、優化人員等 ,疊加高校畢業季臨近,關稅擾動或沿產業鏈向外貿上下游傳導,并可能擴大至民生就業領域 。
對此,中國正在積極主動應對。5月7日 ,外交部發布消息稱,何立峰副總理將于5月9日-12日訪問瑞士,期間與美方舉行會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