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近日 ,一篇題為《女律師十年體檢未有“患癌風險”預警,確診已是腎癌晚期》的報道引發關注 。報道稱,北京執業律師張曉玲連續10年在愛康國賓進行體檢 ,從未檢查出患癌風險,卻在2024年被確診為“透明細胞型腎細胞癌 ”。這位律師認為,愛康國賓存在漏檢 、誤檢問題,并質疑愛康國賓的體檢是“假體檢”。
對于上述問題 ,愛康國賓母公司愛康集團和律師張曉玲已多次對外發聲,是否存在漏檢、誤檢等問題仍待權威機構判定 。在此事的討論中,不少讀者表達的一個擔心是 ,如果體檢無法檢測出癌癥,那么每年做一次體檢還有意義嗎?
澎湃新聞記者采訪了多名醫療專業人士,他們普遍認為 ,體檢是疾病早篩的重要手段,通過一系列檢查指標向人們傳遞健康信號,臨床也確實有很多患者通過體檢發現早期病變或癌變 ,才到醫院就診,因此爭取到了“早治療”的機會。對于當前大眾對體檢價值的質疑,有業內人士指出 ,這主要反映了人們對體檢水平的擔憂,如何進一步提高體檢的準確性是體檢機構提升大眾信任度的關鍵抓手。
面對癌癥,什么才是“有效體檢 ”?
在人口老齡化程度、群眾健康管理意識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體檢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重視 ,不少單位還會為員工購買一年一次的體檢服務,價格不等。在電商平臺,很容易查詢并購買各類體檢套餐 ,如女性麗人套餐 、孝敬爸媽升級套餐、臻愛尊享父母體檢套餐,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
癌癥是一大健康殺手。根據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測算,全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數約406.4萬例。在早發現、早治療的理念之下 ,人們對體檢的篩查也給出了很高的期待 。一位腫瘤科醫生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日常工作中確實會碰到很多人拿著體檢報告來就醫,有些最后被證實是虛驚一場 ,有些確實是癌癥的重要提示。
上述腫瘤科醫生認為,腫瘤的種類太多了,有些腫瘤還比較隱蔽 ,僅憑癥狀,發現時往往都是晚期。讓每個人定期到醫院從里到外做全面的檢查并不現實,一方面醫療資源有限,二是考慮到患者在經濟、輻射等方面的壓力 。日常體檢項目像第一層篩子 ,可以先篩出某些健康問題,之后提醒患者進一步到專科醫院,再由專科醫生這層“篩子”進一步診斷 ,看是否需要真的治療。
在體檢中,癌胚抗原(CEA) 、甲胎蛋白等血液檢測中的常見指標,能否有效發現癌癥?
上述腫瘤科醫生表示 ,這些指標的指向性并不唯一,胃腸道腫瘤、乳腺癌、肺癌等腫瘤均可能導致患者這些指標升高,需要結合癥狀以及其他檢查項目綜合判斷有無癌癥 ,是什么癌癥。另一位腫瘤科醫生認為,以癌胚抗原(CEA)為例,這個指標在臨床工作中具有比較大參考價值的是 ,觀察腫瘤患者治療期間的病情變化,比如肺癌,本來癌胚抗原是100,治療后降到了10 ,說明治療有效,如果之后再次升高,可能提醒其他問題 。
上述兩位醫生均認為 ,必要時候,人們不能只做籠統的檢查,要到正規的機構做更有針對性的檢查。所謂“針對性”是指檢查要綜合考慮自身疾病史 、家族史等因素 ,選擇更有參考價值的項目。一位體檢行業人士也表示,很多企業或個人購買體檢套餐時會對比體檢項目的數量,但其實并不是數量越多越好 。也有人會關注價格是否夠低 ,但某些疾病的“金標準”篩查項目本身就是價格會高一些。
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發布的《健康體檢基本項目專家共識(2022)》提出,采用“1+X ”的體檢項目設計體系框架,“1”為基本體檢項目 ,“X”為專項體檢項目,其中1包括體格檢查、血常規、肝功能 、血脂、血糖等實驗室檢查、超聲檢查等,X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篩查 、癌癥篩查、肥胖篩查、其他慢性病篩查等。
《健康體檢基本項目專家共識(2022)》列出的專項體檢項目
根據上述專家共識,對于一定年齡階段或高危人群 ,可以進行針對性的癌癥篩查。例如,40歲以及以上或高危人群可以考慮進行肺癌篩查,危險因素包括吸煙 、被動吸煙、合并慢阻肺及疾病史、環境或高危職業暴露史、肺癌家族史 。60歲及以上或高危人群可以進行前列腺癌篩查 ,如吸煙 、肥胖、前列腺炎史、良性前列腺增生史 、前列腺癌家族史、乳腺癌家族史等。每種癌癥的篩查手段也不盡相同,上述專家共識建議,肺癌篩查優先推薦胸部低劑量螺旋CT ,前列腺癌優先推薦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游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等,結直腸癌篩查優先推薦全結腸鏡等。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體檢機構還是醫院 ,檢查結果的準確與否還受設備 、經驗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一位超聲科醫生告訴記者,以婦科超聲為例,卵巢癌特別早的時期 ,癌灶小于1厘米,超聲不一定能看到。癌灶稍微大一些,超聲多數能夠看到。此外,看到與否還跟機器的清晰度、醫生的手法、經驗等都有一定關系 ,而且很多腫瘤“超聲不能確診,只是醫生憑經驗估測,金標準還得是手術送病理 ” 。
體檢機構如何提高準確度?
在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 、群眾健康管理意識增強、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推動下 ,我國體檢行業持續擴容,根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數據,2012年至2022年 ,我國健康檢查人數由3.67億人次增長至5.03億人次,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達3.2%。今年4月9日,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2部門發布的《促進健康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 ,鼓勵體檢機構向專病專檢和檢前檢后延伸,倡導重大疾病早篩早檢,推廣健康體檢創新產品和檢驗檢測手段。促進健康體檢結果大數據應用 ,適時發布健康提醒 。
從個體到政策,體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窺一斑,但類似近期的案例總會引發人們對體檢的質疑。如何提升大眾對體檢行業的信任度?
醫法匯創始人張勇律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在我國法律框架下 ,體檢機構屬于醫療機構,是健康守門人的角色,屬于預防醫學的范疇 ,《醫師法》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也適用于體檢機構。如果對受檢者造成損害,也可以追究體檢機構相應責任 。當下,部分體檢機構靠商業銷售驅動發展 ,某些亂象也讓大眾失去了對其信任度。想要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圍繞技術的精準性、服務的透明度等方面下功夫。
在提升體檢質量上,各地也開展了多種探索。7月1日 ,京津冀三地正式發布《健康體檢質量控制規范》區域協同地方標準 。《健康體檢質量控制規范》將于今年10月1日實施,這是京津冀三地協同制定衛生標準中的首個健康體檢領域標準,有望為區域內廣大民眾提供更加優質、可靠的健康體檢服務。
人工智能(AI)正在深刻影響醫療行業 ,其中也包括體檢行業。可以看到,國內體檢龍頭企業都在擁抱AI 。例如,今年3月,瑞慈醫療集團正式發布“科技瑞慈”戰略 ,宣布旗下智慧醫療生態平臺“方舟智檢系統”(RiciMedark)開啟全面升級計劃。此次升級計劃以人工智能(AI)為核心驅動力,推動體檢行業向智能化、精準化轉型;今年5月,美年健康集團與阿里巴巴達摩院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依托達摩院研發的“一掃多查 ”醫療 AI技術 ,共同探索癌癥 、慢性病等多種重要疾病篩查,并在智能體檢服務等領域開展合作 。
一位AI醫療企業人員認為,AI技術有助于提高腫瘤早篩的效率與技術 ,并降低篩查成本。以胸部CT為例,AI技術能夠更為高效地發現識別肺結節、磨玻璃等可疑現象,減少因醫務人員水平不足、精神狀態不佳等情況下導致的誤診 、漏診等現象 ,同時顯著提升篩查效率。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正規股票配資平臺排行:中國十大配資公司平臺官網-個人投資者加杠桿更積極 兩融新增戶同比提升85% 機構卻回落 背后何原因
好的配資平臺:網上購買股票怎么開戶-A股吸引力持續提升 機構建議把握兩大主線輪動擴散機遇
2024最可靠的網上股票配資公司:配資開戶平臺找加杠網-太突然!特朗普叫停美加貿易談判!馬斯克再痛批特朗普“大而美”法案
什么配資平臺才是正規的:正規實盤配資十大平臺-貴州茅臺:控股股東擬增持30億-33億元公司股票
股市怎么加杠桿交易:2024最可靠的網上股票配資公司-央行重磅發布!4月關鍵數據新增1.16萬億元 背后什么信號
網上炒股配資公司:股票如何做杠桿-深圳證監局通報!個別私募機構從業人員因出借持倉股票等被公安機關偵辦
2024最可靠的網上股票配資公司:場內配資平臺-特朗普政府擬改革H-1B簽證抽簽機制 這類申請人優先!此前將簽證費用升至10萬美元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