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這車表顯才100公里 ,今年3月剛上牌? ”近日張明(化名)在瀏覽懂車帝二手車平臺時,發現一輛奧迪“二手車”的“異常”情況——新車指導價40多萬元,但這款車卻便宜了近11萬元 。張明嘗試撥打車商電話后 ,對方直言:“這其實就是輛新車,只是上了牌,現在市面上很多這樣的車。 ”
根據線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前往北京花鄉二手車市場走訪時發現 ,這輛奧迪“二手車”就停放在露天停車場。車身仍保留原廠保護膜,座椅塑料套、防塵腳墊均未拆除,車內散發著新車特有的氣味 ,儀表盤里程數僅100公里 。二手車商劉文(化名)坦言:“這類車要么是車企為完成銷售任務提前上牌,要么是大客戶采購后直接轉手。本質上就是新車,但按二手車賣。”
伏天酷暑還未到 ,中國汽車市場的“價格戰”卻已進入白熱化。新能源車企接連降價,傳統車企也不斷推出促銷政策 。然而在這場公開的競爭之外,還隱藏著另一個鮮為人知的市場——“0公里二手車 ”市場 ,其存在已久的非市場行為,聲勢逐漸壯大。
記者調查發現,懂車帝 、閑魚等平臺上 ,車齡不足1年、里程低于100公里的“準新車”多達數千輛,幾乎涵蓋所有主流品牌。例如,一輛指導價39.69萬元的合資品牌SUV,掛牌價僅24.8萬元 ,里程同樣只有約100公里 。
近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公開場合直言不諱地指出,“‘0公里二手車’是現在的一種行業怪象。所謂‘0公里二手車’ ,就是指上完牌照就算完成了注冊,好像是賣出去了,但又回到二手車商手里。有三四千家都在賣 ,是非常亂的 。”魏建軍的話猶如一塊重石,投入了看似平靜的汽車行業湖面,激起層層漣漪。
通過業內人士的描述 ,上述“怪象 ”的源頭實則充斥著各大車企的影子。一位從業20年的二手車行業資深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很多主機廠都參與過“0公里二手車”,他所接觸過的有新勢力車企、也有傳統主機廠 。
記者以個人買家的身份聯系到了國內某新勢力車企的“大客戶銷售部”負責人宋先生 ,對方明確表示可以“整批拿新車 ”。“10至50臺降13000(元),50至100臺降16000(元),100臺以上單談。”宋先生告訴記者,上述價格為單批次拿車的優惠幅度 ,而從下單到配車需要4周左右的時間 。
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在“0公里二手車”這張網下,主機廠 、授權經銷商、二網批發商、二手車商、外貿公司 ,甚至個人買家紛紛浮現其中。表面上看,“0公里二手車 ”可以實現主機廠化庫存 、經銷商增業績、二手車商降風險等“多贏”局面,但主機廠庫存為何增多?經銷商為何要借此行為增長業績?二手車商又在躲避何種風險?
帶著上述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數周時間,探訪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二手車市場和4S店,采訪了多位業界人士 ,試圖揭開這個行業“公開的秘密”——“0公里二手車 ”從何而來,流向何處?其背后又折射出中國汽車行業怎樣的深層次矛盾和發展趨勢?
藏身“灰色地帶”的三大車源,價格比4S店優惠30%
“你要的就是這種車?沒問題 ,我們手里還有好幾輛類似的,都是剛上牌不久,價格能比4S店優惠20%到30%。”北京花鄉一家二手車市場的銷售員小張向記者展示了多輛汽車,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里程表上的數字幾乎都在100公里上下。
小張透露 ,這些車大多來自4S店或直營店,有些甚至連提車手續都沒有完成,就直接變成了“二手車” 。“有客戶專門找這種車 ,既想要新車的品質,又想省錢,我們就是滿足這部分消費者的需求。 ”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統計數據 ,2024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達到1961.42萬輛,同比增長6.52%。這一數據中并未涵蓋“0公里二手車”的數量 。業內專家估計,目前市場上流通的“0公里二手車”數量可能已經達到全部二手車交易量的5%至8%。
記者調查發現 ,目前國內“0公里二手車 ”主要有三大來源。第一類為廠家向“大客戶”銷售的資源車 。“所謂‘資源車’,就是車企為了處理庫存或者老款車型,通過大客戶銷售渠道以較低價格批量出售的車輛。”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解釋道 ,“這些車通常被直接運到二手車市場,有的甚至沒有登記上牌,但因為已經算作銷量,所以只能以二手車身份銷售。 ”
在北京的一家大型二手車交易市場 ,記者走訪了多家銷售“0公里二手車”的商戶,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承認手里這類車源是來自大客戶大批量采購,上的基本都是公司牌照 ,價格比正規渠道低15%到25% 。“最近兩年,國產品牌的資源車數量明顯增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二手車商透露,“尤其是一些新能源車企 ,因為電池衰減問題,庫存車放得越久,損失越大 ,所以他們更著急處理庫存。 ”
第二類為4S店“沖量車”或“包牌包稅車” 。在汽車銷售領域,“沖量 ”是一個行業術語,指經銷商為了完成廠家設定的銷售目標而采取的各種措施。為完成任務 ,許多4S店會采取“自己給車輛上牌”的方式,以此達到車輛已售出的假象,盡管從未真正上路行駛,但在法律上已經歸為二手車。
在北京南四環一家二手車專營店內 ,記者以購車者身份咨詢了一款中型SUV。銷售顧問小李透露:“現在店里有好幾輛這類‘準新車’,說白了就是4S店為了沖量或者清庫存,平時就挪車時用 ,所以表顯里程低 。價格方面,也會比新車便宜5萬元,如果選擇分期貸款還能再便宜1萬多元。”
第三類則是直營品牌的“退定車”。近年來 ,特斯拉 、蔚來、小鵬等采用直營模式的新能源車企迅速崛起,這些品牌通常采用“先付定金后交付 ”的銷售模式 。然而,由于各種原因 ,部分消費者在支付定金后選擇取消訂單。“有些消費者交了定金后因為各種原因不想要了,比如等不及或者貸款沒通過等。”北京某新能源二手車經銷門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時如果有二手車商愿意接手這個訂單 ,補齊尾款提車,廠家也樂意成交 。”
此外,據記者了解,也有采用直營模式的新勢力品牌 ,鼓勵銷售人員以個人名義購車并將新車“返租 ”給店內作為試駕車。此類車輛經過1至3周后,大部分會流入二手車渠道,成為廣義上的“0公里二手車”。
一車“多贏”背后的市場供需博弈
綜合現有信息來看 ,所謂“0公里二手車 ”并無權威機構給予明確定義 。一般來說,業內將行駛里程數少于80公里的國產車以及少于120公里的進口車,且已取得車輛號牌的機動車統稱為“0公里二手車” ,這種現象的滋生也與汽車行業的特殊銷售機制密切相關。
上海二手車商霍明(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0公里二手車”多出現在車輛改款、季度末 、年度末、車企新車集中降價前。為回籠資金、滿足主機廠對部分即將停售車輛的促銷要求,相關經銷企業會批量為這部分車輛上牌 ,并向下游渠道或個人以“二手車 ”名義出售 。
“比如一些改款車型,主機廠會在新車上市之前停止這些即將變成老款車輛的銷售。銷售企業會在停售期前把這些車都完成上牌,然后再以新車價格的9折左右售出。如果直接退還給主機廠 ,大概能拿到提車價格8折左右的費用;但變成‘0公里二手車’后,可以減少自己的賬面虧損,同時又能計入銷售業績以爭取年終返利,形成雙贏局面。”霍明表示 。
而轉變身份后的“0公里二手車”流向何處?一些專業處置“零公里二手車 ”的車商在取得車輛后會第一時間對車輛進行篩選。“熱銷品牌的主流配置車型會直接上架 ,面向C端市場進行銷售。”上海某二手車商告訴記者,此類車輛的落地價格低于新車落地價格的7%左右,對普通消費者吸引力其實并不算大 。但其15日左右的流轉周期也遠低于如今二手車平均28日的庫存周期 ,這意味著,面對新車市場無序的價格戰,薄利多銷的“0公里二手車”至少能降低二手車商的經營和庫存風險。
除熱銷車型外 ,部分車商還會將熱銷品牌的冷門配置車型上架同時向同行發起邀約,也就是業內俗稱的“拼縫”。這部分包括租賃公司 、網約車車隊、以租代售為主營業務的二手車企業 。后者取得車輛后并不急于第一時間售出,而是通過租賃的形式取得一定的經營性收益后再將其進行出售 ,以增加收益。
一些弱勢品牌的部分車型,則會流轉向專營拆車件的后市場企業和部分二手車出口商。前者將車輛拆解并向第三方維修渠道出售配件,賺取“零整比 ”差價;后者則通過出口的形式 ,將車輛銷往境外獲利 。
表面上看,“0公里二手車”可以實現主機廠化庫存、經銷商增業績 、二手車商降風險等“多贏”局面,但主機廠庫存為何增多?經銷商為何要借此行為增長業績?二手車商又在躲避何種風險?深究下來,“0公里二手車 ”現象背后或更多折射出新車市場供需調節失能的結構性風險。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0公里二手車”背后的本質是國內新車市場供需失衡。舊產能難以去除,新產能全力開動,就導致了部分企業需要“殊死一搏” ,去“卷價格 ”或者“做銷量”,以免成為被“關停并轉”的對象 。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蘇波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上表示,中國汽車市場目前至少已建成3000萬輛燃油車產能和2000萬輛新能源車產能 ,新能源產能絕大多數為新建,目前燃油車產銷量及盈利率大幅下降,汽車產業生態重構迫在眉睫。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車企必須優化經營策略,按銷定產,更加精準地匹配供需 ,避免盲目生產導致庫存積壓。此外,還需提升現有渠道的盈利能力和服務水平,通過精細化運營增強市場競爭力,而非依賴價格戰等低效內卷手段。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王萌向記者表示 。
跨國政策差異下的“造富”神話
眾所周知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但不為外界所熟知的是,中國二手車出口量也在近兩年迎來爆發式增長,其中2023年出口量達到27.5萬輛 ,同比增長294%;2024年則超過40萬輛,再次刷新歷史紀錄。
實際上,與統計數字一同飆升的 ,還有被包裝成“0公里二手車”的新車 。一位在二手車行業深耕二十年的資深專家向記者表示,從2023年開始,除國內二手車渠道消化的部分外 ,在邊境口岸和中亞等國的停車場內,數量不菲的“0公里二手車 ”就停在那里。此前,這條灰色產業鏈的產生與各國汽車進出口政策密切相關 ,有人從中發現了“商機”。
根據政策,二手車出口企業從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購進車輛時,可以取得13%或3%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從而辦理退稅 。另一方面 ,部分國家對新車進口有著嚴格要求,其中就包括該品牌在當地是否具備完善的經銷售后體系。一邊是退稅可以帶來的實際收益,一邊是政策空當下的海外市場藍海 ,部分企業和商人將新車包裝成“0公里二手車”推至臺前。
上海一位從事“0公里二手車”出口業務的人士告訴記者,在2023年至2024年的新疆霍爾果斯口岸,一排排的“新車 ”不分晝夜地停在路邊 ,這些車都已完成報關、手續也齊全,只為能在第一時間運輸出關 。而在國門外的哈薩克斯坦,以至于更遠的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 ,路上隨處可見標著漢字尾標的“新車”在等待轉運。
“如果你前兩年去過霍爾果斯,你就知道這買賣(0公里二手車)當時有多好做。新車先在國內上牌,然后利用中亞國家的‘個人購車優惠’和‘低價清關’政策 ,把車以低成本賣到中亞,或者把中亞作為中轉地,繞道賣到俄羅斯,利潤相比國內零售能翻幾倍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交易流程一般是先與海外客戶敲定車型和配置,以EXW(工廠交貨)方式報價;隨后從車商處采購車輛,辦理上牌和出口手續;最后在霍爾果斯口岸完成報關出境 ,同步注銷國內登記。
可觀的利潤下,“0公里二手車 ”出口快速形成了一條成熟產業鏈,包括主機廠、貿易商、貨代公司 、維修廠、停車場 ,甚至連車機系統刷成當地文字的改裝商,都能從利潤中分一杯羹。“只要你能找到客戶,專業代辦公司就能一站式處理國內全流程 ,而且時間只需要7個工作日。”上述人士向記者表示 。
另一位出口車商梁驍(化名)則向記者透露了更多細節。梁驍稱,傳統出口方式需要直面主機廠的高昂采購價(接近零售水平),還要自行承擔從工廠到口岸的物流費用 ,最終毛利率僅9%左右。
“通過二手車渠道,不僅由賣方負擔國內物流成本,車輛品質又與新車無異,加之海外市場對‘首任車主權益’等概念并不敏感 ,分銷商往往以新車名義轉售,使得整體毛利率可提升至15%以上 。”梁驍強調稱,特別是在中亞國家和中東市場 ,雖然入境時按二手車申報,但終端銷售時消費者更看重實質車況而非登記屬性,為這種特殊貿易提供了生存空間。
但需要注意的是 ,“0公里二手車 ”所謂的生存空間,實則給在當地建立產能、渠道體系的中國汽車“正規軍”帶來了沖擊。“0公里二手車雖然能短期內緩解庫存壓力,但會對車企的海外市場布局和品牌形象造成影響 。”王萌向記者表示。
游走在法律邊緣的“0公里二手車 ”交易
面對“0公里二手車”現象 ,王萌表示,國外汽車市場也有類似操作,只不過由于這幾年國內車市價格戰以及二手車出口等問題疊加 ,“0公里二手車”演變成一種“變相降價 ”。
當前市場上“0公里二手車”大量出現,也引發了關于其法律合規性和市場競爭行為的討論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法律角度來看,“0公里二手車”交易本質上屬于市場行為 ,我國法律對合法的民事經濟行為是予以保護的,但其合規性需要從多個層面進行分析。
在行政法規層面,“0公里二手車”交易可能存在合規風險 ,尤其是涉及新能源汽車時,部分車企可能通過這種形式套取國家或地方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根據相關規范性文件,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初衷是支持私人購買新能源車 ,如果車企通過代領補貼的個人或公司來獲取補貼,就可能涉嫌違反行政法規 。雖然目前尚未有明確的查處案例,但這種操作與補貼政策的初衷存在偏差。
在不正當競爭方面 ,需要具體分析交易過程中的宣傳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例如,如果銷售方在明知車輛已上牌 、消費者無法享受首任車主終身質保等權益的情況下 ,仍宣稱該車“與新車完全無異 ”,就涉嫌構成誤導性宣傳,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 。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0公里二手車”交易的合規性取決于具體操作方式。單純的“0公里二手車”交易并不違法 ,但如果存在虛假宣傳、套取補貼等行為,就可能觸碰法律紅線。張博律師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時應仔細核實車輛權益狀況 ,相關企業也應規范經營行為 。
如何解決類似情況?王萌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車企必須優化經營策略 ,按銷定產,更加精準地匹配供需,避免盲目生產導致庫存積壓。此外 ,還需提升現有渠道的盈利能力和服務水平,通過精細化運營增強市場競爭力,而非依賴價格戰等低效“內卷 ”手段。消費者在購買時不能只看表面價格 ,還要確切了解這些所謂“特價車”的質保、售后服務等合同條款 。
張博律師從汽車行業從業經驗出發分析認為,“0公里二手車”現象的出現,本質上反映了市場供大于求的現狀,根源可能在于生產者未能根據市場需求調整供給。生產者應該調整產業結構和產能 ,根據市場需求調整供給,這可能才是根本的解決方法,而不能完全依靠國家的行政法規和政府力量干預。
2024最可靠的網上股票配資公司:股票杠桿平臺app下載-“0公里二手車”亂象揭秘:數千平臺賣家緣何“新車二手賣”?
線上股票配資門戶網:比較好的證券公司-中國月度用電量首次突破萬億大關 背后動因有哪些?
配資官網:配資炒股新手入門-誰在用“0公里二手車”炮制虛假繁榮?新車銷售數據背后的灰色地帶
手機配資股票一覽表:國內可靠的配資平臺-中國算力平臺(山東)正式上線 算力租賃有望迎黃金發展期
配資炒股中國股票配資網:配資網址找加杠網-特朗普的怒火與歷史的巧合:25.8萬崗位下修背后 美國就業數據早已“失信”?
股票配資選股:十大可靠的配資公司-AI產業鏈掘金潮蔓延:OCS概念股爆發 這些“頭號玩家”已率先進場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