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L4級自動駕駛在物流場景中的探索正在加速 ,二級市場對此作出積極反應。
5月26日,科創50指數收漲0.17%,報982.26點 。盤面上 ,無人物流車概念活躍,中郵科技、科捷智能漲停。經緯恒潤-W上漲逾2%,其線控底盤配套的L4物流車項目受到關注。
當前 ,L4級物流車在港口 、園區、快遞支線等限定區域具備更高的應用落地可行性,也更容易獲得政策支持與技術驗證通道 。《科創板日報》記者通過多方采訪獲悉,圍繞感知系統、域控制器 、系統平臺與場景運營等關鍵環節 ,已有多家科創板公司形成明確布局,部分產品進入實測、量產或商業試點階段。
在技術、政策與產業協同逐步完善的背景下,L4物流車正成為智能駕駛率先進入應用驗證的重要方向。具備系統集成與規模化交付能力的企業,正受到產業鏈上下游的更多關注 。
產業發展進入驗證期
隨著技術平臺能力增強與場景配套加快 ,L4物流車正從概念驗證期走向工程驗證與小規模商業部署階段。多家科創板公司正通過差異化路徑,進入感知系統 、域控制器、整車平臺與末端交付環節,形成較為明確的產業角色分工。
《科創板日報》記者今日(5月26日)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中郵科技證券部 ,對方表示,該公司當前不生產無人物流車車體,主要聚焦于系統平臺與調度系統等智能物流方案交付 。對于是否與具體物流車企業形成合作關系 ,其回應稱“暫不便披露 ”。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郵科技已在雄安新區開展“人到車取”無人車投遞系統試點,并圍繞城市快遞、支線運輸構建可控場景的系統平臺路徑。該公司更接近“平臺型集成商”定位 ,通過與郵政網絡協同實現末端智能化運營閉環。
再看經緯恒潤,截至目前,該公司L4級別解決方案已在城市末端配送與港口運輸等場景進入實際部署階段 。其曾公開披露 ,已為白犀牛提供L4級車規級傳感器與高算力域控制器,相關車輛進入前裝量產,部署于多個城市的無人配送車項目。
同時,經緯恒潤的L4運營系統已在日照港 、龍拱港等地運行超過三年 ,形成覆蓋“車-路-云-圖-營 ”的整體架構,具備從感知融合、冗余控制到遠程接管的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據其在投資者活動中表述,未來將進一步拓展園區物流、干線重卡等方向 ,并與包括商湯科技、速騰聚創在內的企業在感知層 、算法平臺等方面存在合作空間 。
與此同時,九號公司方面曾表示,其S2機器人已在寫字樓、園區等場景實現批量落地 ,具備遠程監控與任務調度系統,單日配送任務可達800單。該公司已明確將推進L4級套件開發,未來三年內推出適配開放道路場景的產品 ,目前已建成自研AI訓練平臺,包含千卡GPU集群,服務于自動駕駛感知與路徑模型訓練。
商湯科技“絕影”自動駕駛平臺已覆蓋園區接駁車與城市清掃車等典型低速場景 。該公司推出的多模態感知模型DriveAGI與端到端架構UniAD已在功能車中部署運行。據介紹 ,若向L4物流車方向遷移,其在城市道路復雜環境下的場景還原與決策模型具備可延展能力。
產業鏈協作路徑逐步明確
物流車產業鏈正圍繞“感知與算力—系統平臺—場景部署”逐步構建協作基礎 。多家企業在特定環節形成技術輸出與商業適配,部分方案已進入工程驗證階段。
以速騰聚創為代表的激光雷達企業,正通過產品模塊化適配不同場景需求 ,包括M1、EM4等方案分別用于末端車與干線車輛,客戶覆蓋白犀牛 、新石器、菜鳥等。
在傳感器層,舜宇光學、保隆科技分別提供高像素攝像頭系統與毫米波雷達產品 ,配套于部分物流車型或控制平臺,用于提升低能見度場景下的環境感知能力 。
在芯片與控制平臺方面,寒武紀 、地平線、英偉達等方案被廣泛用于L4路徑規劃與多傳感器融合系統 ,部分產品已進入主機廠與系統集成商驗證流程。
經緯恒潤提供的域控制器、遠程接管系統等組件,已部署于白犀牛 、新石器等L4項目,部分產品進入前裝量產流程。該公司此前方案已在日照港、龍拱港等港口項目中長期運行。
商湯科技提供的DriveAGI感知模型和UniAD自動駕駛架構已在功能型車輛落地 ,當前主要用于園區接駁與清掃車場景,具備算法擴展能力,后續在物流方向是否部署仍待觀察 。
《科創板日報》記者梳理了解到 ,L4級物流車的應用正聚焦于園區配送、干線運輸與特種作業三大方向。不同場景在技術門檻 、系統結構和協同模式上各具特征,成為產業鏈耦合路徑分化的基礎。
其中,園區配送已成為商業化落地最快的場景之一,適用于寫字樓、園區、高校等低速封閉區域 。該場景對路徑規劃響應(≤200ms)、識別準確率(≥99.9%)要求高 ,強調動態避障與任務調度。
具體來看,菜鳥 、新石器等項目已實現單車日均配送800件以上,效率較傳統模式提升2-3倍。該類項目多由“硬件廠商+算法公司+物流平臺 ”協同推動 ,代表如九識智能,通過低成本FSD訂閱模式實現規模化落地 。
干線運輸被視為自動駕駛能力驗證的“硬戰場”,要求系統具備遠距感知(≥200m)、多重冗余與全天候運行能力。卡爾動力等企業已在鄂爾多斯等地實現百萬級噸公里運營。此外 ,九識、小馬智行等亦與高速集團 、貨運企業合作落地 。該類模式常見“主機廠+自動駕駛公司+道路資源方”三方協同。
特種作業場景如環衛、機場物流等,對模型泛化能力、精度控制和任務策略要求高,多應用于多障礙 、多干擾場景。比如:山區無人巡邏車、機場電拖車等 ,通過“定制開發+軍工轉化 ”路徑等 。其中,中郵科技等企業已通過高精度傳感與車路協同部署形成初步示范。
從當前公開信息來看,L4物流車的規模化仍以封閉、低速 、高頻場景為主導 ,整條產業鏈正圍繞“組件標準化—平臺工程化—場景定制化”三條主線展開打通,典型企業之間的協作深度正在提升。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等機構測算,2025年中國無人配送車市場規模預計突破500億元,典型企業已具備萬臺級量產能力。
落地能力成為市場關注重點
在相關技術進入實用驗證階段的背景下 ,對于L4物流車方向,當前市場關注企業的工程化節奏與真實場景協同能力 。
據《科創板日報》記者梳理,今年以來 ,白犀牛、卡爾動力、九識智能等聚焦物流場景的自動駕駛企業陸續完成新一輪融資,體現出“資金規模刷新紀錄 、場景綁定深入、產品落地提速”的特征。
其中,白犀牛獲得順豐與鑫源汽車聯合投資2億元 ,計劃在50城部署2000臺無人車;卡爾動力累計融資近9億元,打造L4重卡編隊,在西北干線完成2億噸公里運輸;九識智能完成超4.3億美元融資 ,形成四款L4產品矩陣,2024年交付超3000臺,覆蓋快遞、生鮮、環衛等場景。
卡爾動力方面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主機廠方面,我們和陜汽重卡合作開發并投入運營了多款前裝量產的L4自動駕駛重卡,目前也與金龍重卡 、質子汽車在合作開發適配車型 。”
截至目前,卡爾動力已與主機廠聯合交付近300臺車輛 ,投入實際運輸場景測試與運營,成為當前產業鏈中交付規模領先的自動駕駛重卡系統方案提供商。
投資機構方面,評估重點正從“技術先進性 ”轉向“交付能力是否成型、客戶體系是否穩定”。
一位關注智能駕駛的投資人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當前考察L4物流項目時,核心在于三大維度:是否已有真實落地項目、是否綁定了具備運營能力的場景客戶 、系統是否可復用并具備成本優化路徑 。
(文章來源:科創板日報)
股票十倍杠桿正規平臺有哪些:優秀炒股配資門戶-利好突襲!無人駕駛概念股掀起漲停潮
如何選擇合適的股票配資平臺:炒股配資炒股-歷史新高!中際旭創股價突破200元
股票配資炒股網:沈陽配資平臺-AI助力無人車“駛入”物流主戰場:從“價格戰”到“降本增效”
如何選擇合適的股票配資平臺:股票配資開戶網站-8月25日港股收盤:恒指漲1.94% 科技指數漲3.14%
如何選擇合適的股票配資平臺:國內實盤配資-康惠制藥控股權轉讓疑云:股價搶跑 二股東閃電套現 接盤方資金又承壓
股票配資平臺合法:在線炒股配資選擇配資-連年巨虧沖科創板 藍箭航天成色如何?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