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醬油行業老二 ”中炬高新(600872.SH)正面臨近十年來最嚴峻的業績滑坡 。今年前三季度 ,公司營收與凈利潤同比雙雙大幅下滑超20%。
更深層的危機在于,餐飲渠道戰略性失守、健康新品布局滯后于頭部企業 、存量競爭下巨頭與地方品牌擠壓,疊加長達數年的“寶火之爭”內耗 ,中炬高新市值從660億峰值已縮水至142億。
中炬高新的 “破局之路” 正愈發艱難 。行業分析師指出,中炬高新當下最緊迫的任務并非追求業績增長,而是 “先穩住大局 ”。
業績下滑十年之最
10月24日 ,中炬高新發布了2025年三季報,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1.56億元,同比下降20.01%;凈利潤3.8億元 ,同比下降34.07%。公司第三季度營業收入10.25億元,同比下降22.84%;凈利潤1.23億元,同比下降45.66% 。
其核心公司美味鮮公司1-9月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3.67億元,同比減少1.90億元 ,減幅34.14%。
對于業績下滑,中炬高新解釋,主要是調味品銷售收入同比下降及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同比上升共同影響。
醬油這一主力軍下滑成為主因 。
醬油貢獻了中炬高新超六成營收 ,但該品類2025年上半年收入12.98億元,同比下滑約17%;第二大品類雞精雞粉收入2.55億元,下降約22%;食用油品類收入1.09億元 ,大幅下滑49%;而其他調味品也未能形成有效補充,收入3.3億元,同比下降3.2%。
界面新聞發現 ,公司業績下滑幅度為近10年之最。自2016年以來,公司僅在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約10%。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同比下滑0.17%,到了2025年同比下滑程度超過20% 。
界面新聞發現 ,中炬高新營收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下滑,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分別下滑25.81% 、9.11%、22.84%。公司將業績波動歸因于 “主動控制出貨、優化經銷商庫存”。
不過,一位大消費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表示:“調味品行業的季節性規律決定了全年走勢 ,第一季度作為春節旺季,是全年銷售的核心錨點 。中炬高新連旺季都出現衰退,二 、三季度的疲軟已注定 ,這是行業特性決定的必然結果。旺季失守本質是市場競爭力不足的體現。”
界面新聞發現,與同業相比,中炬高新第一季度業績下滑最為嚴重 。海天味業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加8% ,千禾味業營收同比降低7%。
在業績壓力下,中炬高新嘗試通過加大營銷力度突圍。
一方面,公司大幅放寬賒銷政策以刺激終端需求 ,僅1年之隔賒賬的比重已從1%提至9%,但營收不升反降 。
具體而言,2024年前三季度其應收賬款不到5000萬元 ,當期營收為39.46億元,應收賬款占當期營收的比重約1.2%,2025年前三季度應收賬款達到2.89億元,當期營收已降至31.56億元 ,應收賬款占當期營收的比重已提至9.2%。
另一方面,公司加大營銷,并逐步增加經銷商數量。
在品牌推廣上 ,今年上半年中炬高新簽約了明星謝霆鋒作為新的品牌代言人,并通過廣告、商圈LED等方式大力推廣 。在銷售費用上,2024年前三季度銷售費用達3.66億元 ,2025年前三季度達4.36億元,同比增加近20%。然而,公司營收卻不升反降。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經銷商數達2395家 ,今年前三季度經銷商同比增加超20%。具體而言,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經銷商凈增加344個 ,期末經銷商總數達到2898個,較期初增長13.47%,其中中西部區域和北部區域凈增196家,累計達到1924家 ,占總經銷商數量的66% 。
行業格局劇變:窗口期已然關閉
留給中炬高新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作為調味品行業增長的核心引擎,近年來外賣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帶動餐飲端調味品需求持續擴容。
勤策消費研究《2025年中國調味品行業報告——連鎖餐飲擴張推動定制化復合調味料》指出,中國調味品消費市場規模主要由企業客戶(餐飲企業、食品加工企業等)主導 ,2024年約占中國調味品市場的62.3% 。其中,連鎖餐飲集約擴張造就調味品企業剛需市場。調味品行業受連鎖餐飲影響,形成規模化采購紅利。
“但中炬高新卻未能抓住這一關鍵紅利 。渠道布局的失衡 ,尤其是餐飲渠道(To B 端)的‘戰略性失守’,更是加劇了中炬高新的業績下滑 ”。前述大消費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表示。
這位分析師認為,“對比行業頭部企業 ,海天味業之所以能保持穩定增長,核心在于構建了民用市場(To C 端)與餐飲市場(To B 端)各占約一半的平衡結構,雙渠道支撐下抗風險能力更強” 。勤策消費研究數據顯示 ,截至2024年,海天味業銷售渠道覆蓋全國100%地級市及90%縣級市,6707家經銷商覆蓋50萬終端,餐飲渠道占比58% ,連鎖餐飲采購額超5億元。
中炬高新在餐飲渠道的問題集中在兩點:“一是戰略定位偏差,沒把餐飲市場列為核心賽道,資源投入嚴重不足;二是團隊執行力匱乏 ,無法支撐餐飲渠道所需的專業化服務體系。” 前述大消費分析師對界面新聞進一步解釋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在南部區域和東部區域營收下滑程度較大。東部區域營收同比下滑約28%,南部區域營收下滑約17%。
公司三季報地區營收情況
公司三季報顯示 ,今年以來,公司重點發力中西部經銷商,截至9月30日中西部區域和北部區域凈增196家 ,累計達到1924家,占總經銷商數量的66%。
當下,中炬高新在產品創新上發力 ,試圖通過構建“簡單配料矩陣 ”和推廣有機食品尋求突破 。截至2025年9末,公司在原來醬油系列產品上新增沃集鮮有機釀造料酒 、沃集鮮純芝麻油、沃集鮮加鮮蠔油、樸樸優賜有機烹飪料酒等系列產品。
“核心問題就是太晚了。” 前述大消費分析師對界面新聞直言,減鹽、零添加等高端品類早已被海天味業 、千禾味業等頭部企業搶占 。
此外,當前行業已從增量擴張進入存量廝殺階段 ,呈現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局面,同時 ,頭部擠壓、跨界入局、地方品牌崛起的多重壓力,進一步壓縮了中炬高新的生存空間。
一是海天味業的強攻。作為醬油賽道的“四強”選手:海天味業 、中炬高新、千禾味業、加加食品,今年上半年其營收方面 ,僅海天味業正向增長,其他三家營收持續下滑,不斷喪失市場份額 。
二是食品賽道的其他龍頭公司也紛紛入局。
2025年上半年 ,糧油巨頭金龍魚(300999.SZ)醬油銷量同比增長超過20%。
“料酒大王”老恒和(02226.HK)旗下的醬油產品今年上半年則實現營收0.16億元,占到其總收入的11% 。
雞精巨頭佳隆股份(002495.SZ)2025年8月表示,將“發動集中公司一切的人力 、物力、財力投入到醬油市場的開發推廣 ” ,目前醬油產品已全面鋪入市場,處于市場開發初期。
蓮花控股(600186.SH)旗下的醬油等業態調味品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0.6億元,同比增幅高達916.79%。
同時,地方新實力不斷崛起 ,比如,山東欣和旗下的禾然有機醬油、正信榮記的黃豆醬油 、重慶三不加特征品醬油、重慶黃花園特級醬油 。
這些企業跨界做醬油,和中炬高新的邏輯完全不同。前述行業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解釋 ,“金龍魚核心是食用油,佳隆股份核心是雞精,他們做醬油是為了完善產品矩陣 ,屬于配套業務,而非主業。但這會進一步擠壓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間。”
對于近期國家 “禁止‘零添加’標識” 的新規,前述分析師認為對行業影響有限 ,政策核心是規范市場,而非顛覆格局,在宏觀經濟求穩的背景下 ,不會動搖行業基本盤 。
內耗不止:控制權之爭的經營代價
讓中炬高新近年業績失速的另一大原因是長達六七年的“寶火內斗 ”。
2015年,寶能系通過前海人壽在二級市場多次舉牌中炬高新,2018年將24.92%股權轉讓給旗下中山潤田,中山潤田成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東。2019年 ,寶能系和火炬系(原大股東中山火炬集團)就是否剝離中炬高新地產業務出現分歧 。
2021年,寶能系主導的董事會推定增、回購等計劃,遭火炬系董事余健華反對 ,理由是“應優先用于業務拓展,避免資金過多流出”。此后寶能系陷入流動性危機,中山潤田持續減持 ,而中山火炬集團及一致行動人不斷增持。
2023年雙方爭斗白熱化:中炬高新臨時股東大會罷免4名寶能系董事;中山潤田反擊,指責火炬系涉嫌虛假訴訟,公司擬聘3名寶能系背景高管 。上交所后發監管函 ,要求股東合法解決爭議。同年,火炬系重新成為第一大股東,并對公司高層大換血。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 ,寶能系旗下的中山潤田對公司的持股比例剩4.4% 。
前述大消費分析師對界面新聞直言,頻繁的人事動蕩導致公司戰略連貫性缺失,“一家企業的沒落從來不是單點問題,而是從研發到執行各個環節都掉鏈子的必然結果。”
5月 ,深圳前海塔冷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塔冷通 ”)起訴中炬高新,要求撤銷2023年罷免寶能系董事的股東大會及董事會決議;同期,公司第十屆董事會 、監事會因換屆籌備問題二度延期(原任期2025年3月屆滿)。
時隔5個月之后 ,這家私募狀告公司的訴訟暫時落下帷幕 。10月21日,中炬高新披露,中山市中院一審駁回塔冷通全部訴訟請求 ,其相關反擊未獲支持。
然而,未來又是否會波瀾再起?
德恒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董立陽對界面新聞指出:“從法律程序來看,起訴方完全具備上訴的權利。” 我國實行“二審終審制” ,這意味著一審判決作出后,當事人若對結果不服,可在法定上訴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此類公司決議效力糾紛 ,法院審查的核心就是‘程序合法性’ 。 ” 董立陽對界面新聞解釋,具體到中炬高新的案件,法院會重點核查火炬系當年召開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流程是否符合《公司法》及中炬高新公司章程的規定 —— 比如會議召開前是否提前向全體股東 / 董事送達通知、參會人數是否達到法定或章程約定的比例、表決過程是否符合規則等。“這些程序類事實都是‘硬指標’,要么符合規定 ,要么不符合,不存在模糊地帶,一審法院只要查清了這些事實 ,認定決議有效的結論就很難被推翻。”
界面新聞了解到,此前塔冷通訴訟選擇的攻擊點正是“程序瑕疵” 。
2024年4月的業績說明會上,時任中炬高新董事長的余健華高調提出 ,未來三年將“再造一個新廚邦 ”。按照規劃,到2026年,旗下子公司美味鮮公司營業收入將達100億元 ,營業利潤將達15億元。
前述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表示,2024年原管理層提出“營收破百億”的目標,現在看是無法實現了 。
在業績下滑與治理爭議的雙重壓力下 ,2025年7月,兼具投資與行業經驗的黎汝雄出任中炬高新董事長。
中炬高新當下最緊迫的任務并非追求業績增長,而是“先穩住大局”。“不管是管理層面結束內斗 、明確決策機制,還是經營層面止住營收下滑、保住核心市場 ,都得先把‘穩定’做到位 。” 前述分析師對界面新聞強調,若連基本的穩定都無法實現,談扭轉頹勢、尋求發展都只是空談。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