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9月29日,銀行板塊(申萬一級行業)指數盤中沖高回落 ,收盤跌0.46% 。若將時間拉長,自7月11日以來,銀行板塊指數呈階段性下行趨勢 ,8月上旬經小幅反彈后,持續波動回調至今,整體跌幅超14%。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短期套利資金撤出與市場風險偏好抬升是導致近期銀行股持續震蕩的主要因素 ,本輪調整與銀行基本面關系不大。展望后市,階段性調整不改銀行股估值修復的長期邏輯 。四季度銀行板塊本就容易出現行情,尤其是經歷了三季度的回調 ,銀行股迎來估值修復的機會更大。隨著政策加碼,險資、主動基金 、被動基金等都有望為銀行板塊帶來增量資金。
銀行股持續回調
“7月以來,我們發現A股市場風險偏好有所提升 ,活躍資金傾向于配置科技類、成長類等彈性更高的板塊。同時,存款搬家趨勢顯現,部分高凈值客戶愿意去投資一些較高風險的資產 。”某股份行董事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業內人士看來 ,短期套利資金撤出與市場風險偏好抬升是導致近期銀行股震蕩調整的主要原因。
“銀行股通常被視為防御性資產,在市場風格傾向追求高增長、高彈性資產的時候,銀行股短期內對資金的吸引力會有所下降 ,疊加近期債券市場波動,這些均不利于紅利資產的表現 。 ”上述股份行董事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也持有相似觀點。他認為,近兩個月A股銀行板塊持續回調,這是市場風險偏好抬升與資金行為的共振結果 。“6月下旬以來市場交易情緒全面回暖 ,科創 、成長等板塊投資機會快速輪動,活躍資金從前期漲幅較大的銀行板塊撤離,轉向高彈性賽道 ,導致銀行板塊出現階段性資金流出壓力。”薛洪言表示。
“銀行股在2025年上半年表現亮眼,當下部分資金有獲利退場的需求,疊加7月份是上市銀行的分紅高峰期 ,分紅兌現后套利資金會集中撤出,且分紅股票的除權除息也會導致股價自然下調,這些因素都加大了銀行板塊短期調整壓力 。與此同時 ,近期部分銀行股東的高位減持行為對市場情緒或多或少產生了影響。”某城商行董事會秘書向記者表示。
另外,“反內卷 ”政策強化了通脹上行預期,市場對經濟復蘇和通脹的預期有所改變 ,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資金從防御性的高股息板塊流向更具周期性的股票 。
多位銀行人士認為,本輪銀行股回調與銀行基本面關系不大。“一方面,銀行股行情與基本面存在長期背離的情況,近年來銀行基本面持續承壓 ,但銀行股依然走出一輪像樣的上漲行情;另一方面,當前銀行基本面向好趨勢顯現,凈息差下降幅度收窄 ,這為銀行股行情提供了支撐。”上述城商行董事會秘書說。
誰在買入銀行股
雖然銀行股近段時間缺乏亮眼表現,但業內人士認為,銀行股對資金的吸引力依然較強 ,它們是險資、社保基金等中長期資金的心頭好 。隨著政策持續加碼,今年以來,多項利好政策鼓勵險資入市 ,接下來,銀行股或仍為受益標的。
Wind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 ,險資共出現在超700只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剔除受自持因素影響的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平安銀行3只個股,在險資前十大重倉股中有6只為銀行股,包括民生銀行 、浦發銀行、浙商銀行、華夏銀行 、興業銀行、招商銀行 。
天風證券研究所銀行首席分析師劉杰表示,銀行股在高股息板塊中優勢突出。具體來看 ,他認為,一方面,在低利率和資產荒背景下 ,銀行股高股息、類固收的優勢凸顯,結合分紅穩定 、經營穩健的特性,其投資吸引力依然較強。另一方面 ,在高股息投資策略相對應的板塊中,銀行板塊低估值優勢尤為突出,相較于煤炭、石油石化等高股息板塊 ,銀行股安全邊際更高 。同時,銀行股波動較低,符合穩健投資需求。
銀河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張一緯也表示 ,銀行股業績波動相對較小,分紅保持穩定,具有較好的中長期收益確定性、穩健性,符合險資“長期投資 、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的導向。同時 ,當前銀行板塊估值處于歷史較低水平,股息率處于行業前列,紅利價值有望繼續吸引中長期增量資金流入該板塊 。
此外 ,近日多家銀行“董監高”密集增持銀行股。記者統計發現,9月以來,包括光大銀行、南京銀行 、華夏銀行、蘇州銀行在內的多家上市銀行披露增持進展 ,這些銀行的股東、董事、高管人員等自掏腰包,用真金白銀傳遞對銀行未來發展的信心和價值成長的認可。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多家銀行經營模式轉型升級 、存貸結構不斷優化、凈息差企穩、中期分紅機制創新升級 ,銀行股長期配置價值優勢依然明顯,疊加險資等資金的配置加持,進一步強化了銀行股的投資價值 。
銀行股升勢何時再啟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 ,階段性調整不改銀行股估值修復的長期邏輯。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銀行股的估值修復行情并非短期行情,而將伴隨著銀行業經營模式的長期轉型深化。
“從長期視角看,我國銀行業正在進行經營模式的關鍵轉型 ,從以規模驅動和順周期擴張為特征的傳統路徑,逐步轉向更注重質量 、具備弱周期韌性特征的精細化經營,主要表現為資本使用效率持續提升、客戶分層經營不斷深化、非息收入占比穩步提高。對投資策略而言 ,這種轉變具有重要意義,兼具弱周期韌性 、高股息與低估值特征的銀行股,仍將在資產配置中繼續發揮平衡防御與收益的重要作用 。 ”薛洪言分析稱。
“從市場規律來看 ,各板塊會進行周期性輪動,炒作高估值板塊后,資金往往會回流到低估值板塊。四季度銀行板塊本就容易出現行情 ,尤其是在三季度經歷回調后,銀行股迎來估值修復的機會更大 。”上述股份行董事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認為。
他進一步解釋道:“在基本面上,銀行凈息差下行趨緩 ,負債端成本改善。經過幾年LPR的下調,降息周期或結束,銀行凈息差可能將迎來拐點 。在資金面上,銀行股對中長期資金的吸引力依舊強勁。與主流金融資產相比 ,3%-4%的銀行股息率較為穩定。險資、主動基金、被動基金等都有望為銀行股帶來增量資金 。”
劉杰分析稱,展望后市,險資增配銀行板塊空間依然較大。在資金面驅動下 ,銀行股估值仍有修復空間。“一是新增保費帶來增量資金 。在監管部門要求下,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力爭從2025年起每年將新增保費的30%用于投資A股市場。二是用足權益類資產配置上限帶來增量資金。目前財產險 、人身險行業內多數公司理論上權益類資產配置上限為其上季末總資產的30%。從長期來看,用足權益類資產配置上限有利于險資配置銀行股 。 ”劉杰表示。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