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9月1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告顯示 ,上市審核委員會定于9月19日審議廈門優訊芯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優訊股份 ”)的首發申請。
成立于2003年的優訊股份,是光通信電芯片國內龍頭,其IPO過程中披露的文件顯示 ,這家成立22年的公司,曾經歷了一場為期15年的控制權而“內斗” 。
在對監管問詢函的回復中,優訊股份甚至公布了現實控人 、董事長兼總經理柯騰隆的升級路徑:首先是將持股60%的大股東踢出局,從而全權負責公司的經營管理;2019年 ,公司召開董事會審議聘任柯炳粦兼任總經理,在議案未能通過的情況下,柯騰隆行使總經理職責長達三年之久。
眼下 ,優訊股份還面臨經營層面的壓力:增收不增利以及采購時踩錯節奏,在公司主要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又遭遇高價儲備原材料的雙重壓力。
柯騰隆15年“奪權”路徑
成立22年的優訊股份 ,在長達15年的時間里處于“內斗 ”狀態,隨著創始大股東、公司實控人被踢出局,原本的小股東柯騰隆父子在掌握經營權之后 ,又經過數年的經營最終成為公司的實控人 。
歷史原因,目前,優訊股份仍然因為股權分散 ,而存在實際控制人控制風險。招股書提示,完成本次發行后,實控人柯炳粦父子控制的表決權比例稀釋至20.35%,可能出現公司控制權被第三方收購或其他影響其履行公司決策權和控制權的不利情形。
22年前的2003年2月 ,柯炳粦與Ping Xu(據天眼查:Ping Xu中文名字為徐平)其余股東共同投資創辦優訊股份的前身(統一稱為“優訊股份”)。初創時期的柯炳粦僅是公司的小股東,持股12%,彼時負責公司的融資和日常管理 。
具有芯片設計背景的徐平是公司第一大股東 ,持股60%,負責公司整體經營管理的同時,側重技術和產品開發。最初的幾年 ,因為主導研發被市場認可的產品,并培養穩定的研發隊伍,徐平在公司董事會中具備較大話語權 ,是公司名副其實的實控人。
2007年,優訊股份的管理團隊不再團結 。在對監管問詢的回復中,優訊股份稱 ,因公司技術及產品開發、盈利情況不及預期,時任總經理徐平與公司股東 、經營層之間出現經營理念分歧。
徐平被“奪權”。2009年3月1日,公司董事會決議同意實行董事長(柯炳粦)負責制,全權負責公司的經營管理 ,并同意大幅調低徐平月度基本工資 。
2015年9月,徐平辭去總經理職務,其實2013年開始其已經事實上不再擔任公司總經理。被踢出局的徐平試圖另起爐灶 ,開始成立其他企業進行經營,優訊股份出面阻止,以侵害商業秘密為由 ,對徐平等提起知識產權訴訟并勝訴。
退出經營的徐平仍擁有一定的話語權,甚至憑借一己之力,讓優訊股份的董事會陷入僵局 。因為重要議案需要董事會全票通過 ,在徐平的反對下,優訊股份的多項關鍵議案無法通過,包括股權激勵、股權轉讓等議案。
更夸張的是 ,2016年至2020年的四年時間,優訊股份有三年未召開董事會,公司最高權力機構運行陷入停滯。澎湃新聞注意到,2019年3月 ,優訊股份召開董事會,審議聘任柯炳粦兼任總經理以及聘任財務總監的議案,徐平均投出反對票 ,議案未能獲得通過 。
有意思的是,管理團隊并未按照董事會的決定執行。這在優訊股份回復監管的問詢時得以證實:2020年公司全面上線OA系統,采購、銷售、財務等經營審批流程最終審批人由柯炳粦以總經理身份進行審批。
對于管理層凌駕于董事會之上 ,優訊股份稱“因徐平投反對票而未通過,但其余出席的董事均投贊成票, 說明柯炳粦履行公司總經理職權并全面負責公司日常經營管理當時已得到其余出席董事的認可。”
經過12年的內斗之后 ,2019年優訊股份的股東們開始協商處理歷史分歧,并同步調整股權架構 。此時,徐平持股24.75%;柯炳粦父子接管公司后 ,經過十多年的經營,控制的表決權份額已經接近徐平,達到22.25%。
十年積怨并非一朝一夕能解決的,直到2022年才有實質性進展。2022年4月公司董事會決議同意“正式聘任公司柯炳粦兼任公司總經理 ,同時追認柯炳粦此前代行總經理職權的行為合法有效 ” 。徐平在本次董事會上投了贊成票,行使總經理職權三年之后,柯炳粦終于成為合法的總經理。
2022年6月 ,徐平將4%股權轉讓給優訊管理進行股權激勵,至2022年11月,柯炳粦父子控制這部分股份表決權。同年8月 ,徐平再將6.13% 、2.19%、2.19%股權分別轉讓給福銳星光、福建展信 、嘉興宸玥 。
一番操作之后,徐平已不再直接持有公司股權,而是通過其配偶控制的平臺擁有公司6.50%的表決權。至2022年11月 ,柯炳粦父子直接持股上升至12.67%,控制的表決權為26.25%。
優訊股份終于結束了十多年無實控人的混亂局面,柯炳粦父子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為夯實控制權 ,優訊股份通過調整公司性質,從2022年11月起公司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非獨資)”,最高權力機構從董事會變更為股東會 ,作為股東柯炳粦父子可依據其所控制的表決權在股東會行使權利。
增收不增利,新品驗證周期長
最近三年,優訊股份的復合增長率為10.26% ,但呈現明顯波動。2022年公司營收3.39億元;2023年為3.13億元,同比下降7.65%;到了2024年營收同比增加31.31%,至4.11億元 。
招股書顯示 ,當前,優訊股份的產品結構單一,以10Gbps及以下產品為主 ,25Gbps及以上速率產品仍處于逐步滲透及拓展階段。對比看,境外龍頭企業Macom、Semtech等的產品線覆蓋光通信電芯片、射頻芯片 、模組及多個領域,業務結構多元 ,更有助于抵御行業波動風險。
優訊股份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部分25Gbps及以上速率的產品性能、兼容性、集成度等方面優于或與國際廠商同類產品相當”,遭到監管問詢。監管要求優訊股份說明此表述的依據以及產品規模小的原因 。
優訊股份給出的理由為,已通過下游客戶驗證,經下游主要客戶的訪談或聲明函確認 ,相關產品的關鍵性能指標與國際廠商產品相當或更具優勢。下游主要客戶認可優訊股份的電芯片產品已具備與國際主流廠商競爭的能力。
今年上半年,優訊股份25Gbps及以上速率產品目前規模較小,僅167萬元 ,對此其解釋稱,整體收入規模相對較小,該狀況與行業發展現狀相符 。25Gbps及以上速率電芯片產品客戶驗證周期長導致目前規模較小;長認證周期與境內產品替代窗口期是核心制約。
盈利能力方面 ,優訊股份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持續下降,2022年至2024年分別為26.90% 、17.50%、12.05%,至今年上半年已經降到6.23%。
具體到利潤指標 ,優訊股份面臨一定壓力,三年半時間毛利降幅超12% 。期內,扣非后的凈利潤分別為9573.14萬元、5491.41萬元 、6857.10萬元、4168.69萬元 ,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55.26%、49.14%、46.75% 、43.48%。
利潤空間受到雙重擠壓,踩錯節奏高價儲備原材料
優訊股份從事芯片的研發、設計與銷售,自身不從事生產活動,公司完成芯片設計版圖后 ,先向晶圓代工廠采購晶圓,然后將晶圓發送至封測廠,向封測廠采購封裝、測試服務。
這種Fabless模式 ,晶圓成本占主營業務成本超過60% 。全球晶圓制造產能緊張,導致晶圓采購成本上漲,優訊股份直言 ,對10Gbps及以下產品毛利率帶來短期壓力。
2022年至2024年,晶圓采購單價上漲超40%。優訊股份解釋稱,2022年-2024年 ,受采購產品結構變動 、美元匯率上升疊加部分晶圓廠漲價等因素影響,晶圓平均采購單價呈上升趨勢 。
直到今年上半年,受采購產品結構變動、晶圓代工廠競爭及供應鏈國產化等因素影響 ,晶圓平均采購單價才出現下降趨勢,每片7744.16元。
晶圓是優訊股份采購金額中占比最大的。2024年,在晶圓價格上漲15.65%的背景下,公司加大采購量 ,花費2.35億元采購晶圓,占當年采購額的66.92%,占當年公司營業收入的57.18%。到了今年上半年 ,晶圓的價格較上一年度下降18.95%,優訊股份則減少了采購量 。
對于踩錯節奏,優訊股份解釋稱 ,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芯片短缺態勢緩解,同時行業轉向收縮狀態 ,公司適當減少2023年采購量;2024年,公司基于對未來良好的銷售預期及當前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進行戰略性備貨,采購增加。
主要原料成本上升的同時 ,優訊股份多個主要產品的銷售價格卻在不同程度下降,最高下降44.55%。對于下降,優訊股份解釋稱,受不同產品類別下具體型號構成變化、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 。
例如 ,其核心產品光通信收發合一芯片的平均銷售單價已經從2022年的2.66元/顆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49元/顆,降幅高達13.91%,但這已經是優訊股份主要產品中價格降幅最小的一種。
2022年至今年上半年 ,出貨量第二位的跨阻放大器芯片(TIA)價格下降44.55%,限幅放大器芯片(LA)下降16.53%,激光驅動器芯片(LDD)價格下降19.57%。
優訊股份在第二輪問詢回復中表示 ,為維持市場優勢地位,擴大市場份額,并為先進產品的客戶導入創造更有利條件 ,公司在部分成熟量產產品上采取靈活定價策略 。
利潤下降的同時,優訊股份減少了研發費用投入的比例,由2022年的21.14%下降至2024年的19.10% ,到了今年上半年則繼續降至15.81%。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上杠桿炒股:證券app排行榜前十名-8月29日北向資金最新動向(附十大成交股)
證券app排行榜前十名:線上股票配資炒股-全國首秀!“一腦多態”工業人形機器人發布
網上配資炒股平臺:證券app排行榜前十名-“國家隊”掃貨動向曝光 二季度千億投向ETF!滬指3500哪些板塊還能上車?
證券app排行榜前十名:安全杠桿炒股-六連板成飛集成:航空零部件業務收入占比為1.74% 市場環境沒有重大調整
證券app排行榜前十名:證券app排行榜前十名-今年美股IPO融資額同比增77% 美國IPO市場是否真正復蘇?窗口期稍縱即逝?
證券app排行榜前十名:十大杠桿炒股平臺-“果鏈三巨頭”狂奔:歌爾漲停 立訊、藍思利潤大增!誰在蘋果之外賺到錢?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