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碼 | 名稱 | 當前價 | 漲跌幅 | 最高價 | 最低價 | 成交量(萬) |
|---|
1—7月份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0203.5億元,同比下降1.7%(按可比口徑計算,詳見附注二) 。
1—7月份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823.4億元,同比下降7.5%;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9742.5億元 ,下降2.8%;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216.7億元,增長1.8%;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183.7億元,增長1.8%。
1—7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4930.9億元 ,同比下降31.6%;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30235.8億元,增長4.8%;電力 、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5036.8億元,增長3.9%。
1—7月份 ,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同比增長14.5%,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1.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6.9%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6.7%,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6.4%,電力 、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3% ,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3.2%,汽車制造業增長0.9%,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5.6% ,紡織業下降6.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8.0%,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下降12.6%,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55.2%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同比減虧 。
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8.07萬億元,同比增長2.3%;發生營業成本66.80萬億元 ,增長2.5%;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15%,同比下降0.21個百分點。
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83.67萬億元 ,同比增長4.9%;負債合計106.26萬億元,增長5.1%;所有者權益合計77.41萬億元,增長4.6%;資產負債率為57.9% ,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
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6.84萬億元,同比增長6.8%;產成品存貨6.67萬億元 ,增長2.4% 。
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57元,同比增加0.24元;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8.38元,同比減少0.08元。
7月末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為74.0元,同比減少1.9元;人均營業收入為182.6萬元,同比增加5.4萬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20.5天 ,同比增加0.2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9.8天,同比增加3.7天。
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5%。
附注
一、指標解釋及相關說明
1.利潤總額: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收入扣除各種耗費后的盈余 ,反映企業在報告期內實現的盈虧總額 。
2.營業收入:指企業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生產經營活動形成的經濟利益流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3.營業成本:指企業從事銷售商品 、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生產經營活動發生的實際成本 。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營業成本應當與營業收入進行配比。
4.資產總計: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
5.負債合計: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6.所有者權益合計: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
7.應收賬款:指資產負債表日以攤余成本計量的,企業因銷售商品 、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應收取的款項 。
8.產成品存貨:指企業已經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并驗收入庫,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 ,或者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以及外購或委托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于銷售的各種商品。
9.營業收入利潤率=利潤總額÷營業收入×100%,單位:%。
10.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單位:元 。
11.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營業收入×100 ,單位:元。
12.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平均資產÷累計月數×12×100,單位:元。
13.人均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平均用工人數÷累計月數×12,單位:萬元/人。
14.資產負債率=負債合計÷資產總計×100%,單位:% 。
15.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360×平均產成品存貨÷營業成本×累計月數÷12 ,單位:天。
16.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360×平均應收賬款÷營業收入×累計月數÷12,單位:天。
17.在各表的利潤總額同比增長欄中,標“注”的表示上年同期利潤總額為負數(即虧損)或為0.0億元;數值為正數的表明利潤同比增長;數值在0至-100%之間(不含0)的表明利潤同比下降;下降幅度超過100%的表明由上年同期盈利轉為本期虧損;數值為0的表明利潤與上年持平 。
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營業收入等指標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徑計算。報告期數據與上年所公布的同指標數據之間有不可比因素 ,不能直接相比計算增速。其主要原因是:(一)根據統計制度,每年定期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調查范圍進行調整 。每年有部分企業達到規模標準納入調查范圍,也有部分企業因規模變小而退出調查范圍 ,還有新建投產企業 、破產、注(吊)銷企業等變化。(二)加強統計執法,對統計執法檢查中發現的不符合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要求的企業進行了清理,對相關基數依規進行了修正。(三)加強數據質量管理 ,剔除跨地區、跨行業重復統計數據 。
三 、統計范圍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即年主營業務收入為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四、調查方法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務狀況報表按月進行全面調查(1月份數據免報)。
五、行業分類標準
執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GB/T4754-2017) 。
統計局解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降幅連續兩個月收窄
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生產保持穩定增長 ,促進物價水平合理回升系列政策逐步落地實施,帶動企業盈利水平持續恢復。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狀況呈現以下特點:
工業企業營業收入保持增長,利潤降幅連續收窄。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9% ,1—7月份增長2.3%,今年以來營業收入持續增長,為企業盈利恢復創造有利條件。7月份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5%,降幅較6月份收窄2.8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收窄 ,1—7月份利潤降幅較上半年收窄0.1個百分點,企業盈利水平繼續好轉 。從營業收入扣減營業成本計算的毛利潤角度看,7月份企業毛利潤由6月份下降1.3%轉為增長0.1%。
制造業利潤較快增長 ,對規上工業利潤恢復貢獻較大。7月份,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6.8%,增速較6月份加快5.4個百分點 ,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6月份加快3.6個百分點 。從各板塊看,原材料制造業利潤由6月份下降5.0%轉為增長36.9%,其中鋼鐵 、石油加工行業同比扭虧為盈,當月分別實現利潤總額180.9億元、34.6億元;消費品制造業下降4.7% ,降幅較6月份收窄3.0個百分點。
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快速增長,引領作用明顯。7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利潤由6月份下降0.9%轉為增長18.9% ,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6月份加快2.9個百分點,引領作用明顯 。其中,隨著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 ,技術水平不斷向更高層次邁進,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行業利潤增長40.9%;在半導體領域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的背景下,相關的集成電路制造、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 、半導體分立器件制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76.1%、104.5%、27.1%;生物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推動生物藥品制造、化學藥品制劑制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36.3% 、6.9%。
“兩新 ”政策成效顯著,持續帶動行業利潤增長。“兩新”政策實施以來成效明顯,帶動相關行業利潤增長較快 。7月份 ,在大規模設備更新相關政策帶動下,電子和電工機械專用設備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食品飲料煙草及飼料生產專用設備制造等行業利潤快速增長,同比分別增長87.9% 、15.3%、11.3%。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計算機整機制造、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 、家用清潔衛生電器具制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24.2%、100.0%、29.7%;產業鏈條相關的計算機外圍設備制造 、敏感元件及傳感器制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57.0%、51.9%。
中小型企業利潤改善明顯 ,私營企業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中型、小型企業利潤分別由6月份下降7.8% 、9.7%轉為增長1.8%、0.5%,效益狀況改善較為明顯。私營企業當月利潤增長2.6% ,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
下階段,在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市場需求仍顯不足、部分行業供求矛盾突出的背景下,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 ,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靈活性預見性,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 ,強化創新驅動,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促進傳統行業轉型升級 ,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文章來源:國家統計局)
配資平臺公司:太原炒股配資-國家統計局: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1.8%
四川炒股配資:全國前10正規配資公司排名-國家統計局:2025年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0.9%
炒股配資配資平臺:配資證券網-國家統計局: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4%
大的正規配資平臺:配資炒股論壇平臺查詢-統計局: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1.1%
青海配資開戶:炒股配資平臺技巧-國家統計局: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2%
十大優質配資平臺:最專業股票配資論壇-國家統計局: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
還沒有評論,快來說點什么吧~